APP下载

紫砂艺术与佛文化的结合

2019-08-13唐贤东

江苏陶瓷 2019年2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紫砂

唐贤东

摘  要  宜興紫砂享誉中外,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在无数紫砂艺人的传承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推广下,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发展至今已成为文明的一种代言,有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悠久中华思想的极佳延伸与寄托。优秀的紫砂艺人,格外重视作品的思想性,擅长从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中汲取精髓,从而更好地展现并保存优秀文化,发扬其内涵。本文以紫砂作品“心经器皿”为例,浅谈其中蕴含的优秀佛教文化。

关键词  紫砂;佛教文化;心经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北宋发展至今,几度沧桑、几度坎坷,在曲折磨难中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融、相辅相成,如今已成为享誉世界的紫砂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紫砂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华艺术的一张名片,它与壶艺、茶趣等融为一体,是文人雅士品茗低吟的座上客,是书斋雅阁中的点睛之笔。

紫砂产品丰富多样,从紫砂壶、紫砂杯到紫砂茶宠、紫砂花盆等,其造型精彩纷呈,蔚为壮观,体现了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和个性,体现了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奇思妙想。紫砂与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紫砂作品“心经器皿”(见图1)是两只杯子,以心经为主题,表现出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自古以来,佛教就与紫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阳羡茗壶录》中记载:“相传壶土所出,有异僧经行村落,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如何?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及去,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紫砂泥的出世便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一直以来,紫砂浸润着深厚的佛文化,受到佛文化的熏陶,体现了丰富的禅理。

紫砂杯“心经器皿”在造型上简约质朴、自然朴素,简单爽利的线条勾勒出杯身圆润的轮廓,柔和而有张力,杯身高挺,底部渐收,杯底为圈足,自然承托起杯身,整体端庄挺拔。左图的紫砂杯正中陶刻“般波罗蜜多心经”几个大字,边上以小字陶刻心经,字体优雅娴静,渲染出典雅庄重的氛围和气质;右图的紫砂杯杯身正中陶刻一尊佛像,其神态安详,平静地打坐,不受外界所扰,表现出超然脱尘之感,佛像周身以小字陶刻心经,与左边的杯子相呼应,契合作品的主旨。整体陶刻刀法娴熟,字迹连贯、一气呵成,毫无虚浮僵滞之感,让人心生安宁优雅,整体陶刻以描金的技法进行装饰,更给人以大气尊贵、吉祥安泰之感。两只杯子沿杯口一圈皆以彩绘的技法饰以花瓣图案,造型宛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极具韵律美和形式美,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作品“心经器皿”的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融入心经和莲花等具有佛教代表性意义的元素,给人以心素如简的淡然,乘舟松鹤的闲雅、方圆并济的内敛,突出佛教文化的主题,提升了作品的内蕴。

《心经》是佛教的代表性读物,它对人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1)使人看破世事,对于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辈子,无论是财色、名利还是地位,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不能执着于身外之物,而舍不得放不下。唯有放下,才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人生的得与失,只有这样,每个人都能活得安宁平和,世间也会成为一片净土。(2)劝人心无挂碍。心常清净,远离杂念妄想,就超越了世俗名利的困扰,当一个人看破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就能活得自在洒脱,按照自由意志去生活。佛语有云:“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也说明了人要顺其自然的道理,与其正襟危坐、苦恼地钻研经书,不如静下心来喝一杯茶,当你平心静气之后,一切禅理就自然明了。

莲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誉,还有“花中四君子”之一的美誉,在人们心中象征着纯洁无瑕、清净安宁,也是佛教的代表性植物。一直以来,以心经和莲花为题材的紫砂作品数不胜数,佛教文化对紫砂艺人及其创作都有着深厚的影响,佛教文化不知不觉融入紫砂艺人的生活中,同时紫砂艺人又通过自己的双手和领悟感思创作出具有佛文化内涵的作品,引人深思和共鸣,进一步推动了紫砂文化与佛文化的结合,推进了文化的繁荣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时代在不停地发展,紫砂在不同的时代中谱写出不同的内涵,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开创力。佛文化作为三大宗教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力量。作品“心经器皿”将凝重深远的文化背景与时代内涵相结合,彰显出作品独一无二的艺术之美。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紫砂
浅析紫砂“将军壶”的形韵气质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城市化视域下的中国佛教文化景观研究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佛教与中华文化发展渊源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
丝绸之路上的西域佛教雕塑
试论儒家孝道思想对佛教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