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文本、解释与现实》审读报告

2019-08-13

出版参考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三审书稿马克思

评审专家点评

避免三审制度虚设

优秀审读报告推介活动已经开展几年,产生了相当好的影响,尤其对出版社加强三审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我们对一位责任编辑的审稿编辑工作所能达到的高度,特别是那种既统揽全书又能在字句間锱铢必较的责任编辑,已经有过很多的欣喜和钦佩。某一天,参与评选的专家们忽然注意到,我们的目光很多时候是专注于责任编辑的工作——当然,再多也不为过——可是,对于复审、终审是不是有所忽略呢?初审编辑自然是居于战斗在第一线的士兵,是部队通过雷区时在最前沿辛勤劳作的排雷工兵,专家们评选时,他们理应得到最多的关切和尊重,可是,我们还应当把应有的注意力放在复审、终审上。要知道,书稿三审制度对应的乃是三审,复审、终审的作用发挥得如何,也应当予以注意,否则,只关注一审,就会应了行业内一句批评的话,即:“三审制度形同虚设。”

避免三审制度虚设。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文本、解释与现实》一书的三审就没有虚设。一审在认定书稿质量、发现存在问题、提出修改意见等方面当然基本符合质量要求,这是在专家评委的预料之内的,而复审、终审提出的意见却让我们真切感觉得到这些岗位设置的必要性。请看,复审针对初审意见,做出了更高层次的判断,指出:“初审指出,1.P155部分内容涉及穆斯林宗教问题,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的论述,并无不妥。”接着,复审对初审的一些重要意见,如认为作者对毛泽东有关方面的论述做出分析评价似乎不妥,又如认为作者对历史上我国学者关于上层建筑的争论中发表的一种观点没有必要引用,认为并无不妥,复审还发现了初审未能提出的书稿中某些谬误,如此等等,这就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复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终审则在初审、复审存在不同意见的情况下,做出了最终的正确判断,这也是讨论问题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此这般,三审各负其责,共同保障了一部重要图书的编辑质量。

因为常常看到一些三级审稿报告上复审和终审意见栏几近空白的现象,我们不由得对面前这部三审到位的编辑审稿案例有了很多好感。

初审意见

初审姓名:杨冰 林晓明

职务/职称:编辑

日期:2017年4月17日

一、书稿的特点和价值

本书为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者在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基础上,对百年来学界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解释作了全面梳理,以新视角考察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力求正本清源,澄清苏联、中国理论界的某些误解,回答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非难,并对当代社会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新形式新特点作了系统概括,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现实和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分析工具。

二、书稿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1.修改表述不准的地方

(1)P183“马克思不是存心困惑我们就是存心欺骗我们”的观点只是麦克莫策的观点,不是我们认可的观点,作者在这里没有加引号,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故模糊化,删除这一句。

(2)P227“李大钊是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进行解释的第一人”,李大钊只是中国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解释的第一人,而不是世界上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解释的第一人,故改为“李大钊是中国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进行解释的第一人”。P233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可视为共产党人当中最早,也是最出色的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只是中国共产党人当中最早,也是最出色的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3)P280,“陕西师范学院教师屈万山的论点主要是针对严北溟”,应是针对的是严北溟的观点,而不是针对个人,故删去“针对严北溟”。

(4)删除没有必要提及的内容。如464页介绍网络发展部分中的“但网络也可以用来当作色情文化的载体,展示人的阴暗心理”,此句在内文中并无上下关联的作用,建议删除。

(5)修饰用词犀利之处,如P258,删除“重大”一词。

2.修改知识性差错

如P470,“税收和经济管理机关、行政管理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常备军、武装警察等暴力与防暴力机关”一句中,“税收机关和经济管理机关、行政管理机关”不属于暴力与防暴力机关,故删去“暴力与防暴力机关”。

3.修改、核查引文

(1)初审已要求作者逐一核查原文,如P11、P21、P50、P107、P251、P256、P263、P329、P368等。

(2)脚注部分链接有误,不少链接键入不能搜出相应的引文,如P424《政府扶贫资源首次公开向非政府组织开放》,且该文与内文引用部分有出入,须作者自核;P425、P426脚注的链接有误。脚注提供的新闻内容与内文引用不统一,已按照发表内容修改,并更改链接。

(3)脚注部分报纸引用内容并未搜出,如P431的脚注。

(4)补充脚注引用作品的作者名或出版地,如P267、P471等。相关类似的问题,编辑已在稿件中做标注,须作者自行核对。

4.书名有误

(1)如P34《中国记事》与P55《中国纪事》不统一。初审已要求作者核查。

(2)根据国家相关网站显示,文中例举数字与新闻报道有出入,稿中已用铅笔做相应的标注,还须作者复核,如P377。按《标点符号用法》,修改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

三、提请复终审注意的问题

(1)P115部分内容涉及穆斯林宗教问题。

(2)P269-270“毛泽东在把国家列为上层建筑时,也把哲学、科学列入上层建筑……”一段中,“科学”是否不属于上层建筑?

四、书稿处理意见

经初审处理后,书稿已基本达到发稿要求,拟申请发稿。请复审、终审审核。

复审意见

复审姓名:赵彦红

职务/职称:副总编辑/副编审

日期:2017年4月20日

一、对书稿和初复审意见的评价

基本同意初审对书稿的评价和编辑处理。初审认真核对了大部分引用原文并提出一些不准确之处请作者核实,使书稿质量进一步提高。

本书稿分为引论、文本研究篇、解释历史篇、现实发展篇。其立足马克思主义原著,对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的内涵和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梳理,以大量的实证材料,特别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经马克思本人亲自修订的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的有关论述为依据,对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和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结构理论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理解和解读,即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的主要本质规定为政治结构,而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则是包含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或意识形态)三要素在内的社会结构观。澄清苏联、中国理论界的某些误解,回答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非难,强调须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文本才能使问题正本清源。更立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现实,结合当代社会政治的新实践,探讨了作为政治结构或权力的上层建筑形式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式和新特点。本书稿的出版,有助于推动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乃至一般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继续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不斷发展。

二、对初审所提问题的处理

初审提出:

(1)P115部分内容涉及穆斯林宗教问题。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的论述,并无不妥。

(2)P269-270此段内容为作者对毛泽东在50-60年代关于上层建筑内涵的谈话和著作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无不妥。

三、书稿处理意见

个别提法或用词不当,应修正:

(1)P335倒数第5行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特殊的历史环境,如“闭守国门”,这个说法不合适。当时并不能说是我们自己闭守国门,而是西方绝大多数国家对新中国敌视,对我们进行封锁。

(2)P499第9行作者在后记提及一些学者的研究文章给其留下深刻印象,政治敏感人物的内容应删除。

(3)P341第二段倒数第3行“生活在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度的知识分子是不会崇尚暴力的,也不宜把崇尚暴力的错误观点写进教科书传给子孙后代。”这句评论与正文含义有点偏离,且带有过于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应删除。

(4)P365第二段第2行“中国、俄罗斯……五国总统”中“总统”用词不当,应改为元首。

(5)P372第15-16行“总统由选民来确定,向人民负责”改为“向选民负责”更为贴切。

(6)P373“中国地方行政单位包括……特别行政区”请作者核实是否改为“省级地方行政单位”更准确。

终审意见

终审姓名:温六零

职务/职称:社长/编审

日期:2017年4月24日

一、对书稿和初复审意见的评价

基本同意复审对书稿和初审意见的评价。书稿从马克思经典文本对上层建筑理论的阐释、马克思之后人们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解读以及如何从当代实践发展中去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等三个层面对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经典原理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梳理和研究,并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正确性及现实指导意义。书稿内容导向正确,写作符合学术规范,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出版价值。

二、对初复审所提问题的处理

同意初、复审对书稿存在问题所做的编辑加工和处理,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初审编辑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读和编辑加工,核对、查实了大量资料,发现了许多敏感、文字差错、引文不规范等问题,并尽可能给予处理、解决,为复审、终审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中,对初审提出拟处理的相关问题,包括P183、227、233、258、464、470等,终审同意初审的修改意见。对初审提请复审、终审注意的问题,包括P115、267-270、281等,终审同意复审意见,不做删除或修改处理,因为,只要读者结合上下文阅读,就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本意,不会误读。

复审对初审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核实、解答,积极、主动与作者沟通,商量、协调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第一时间多次向终审汇报,沟通商量处理办法,使书稿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也得到了作者的肯定。终审基本同意复审所做的修改和处理。至于复审提请终审注意的问题,包括P324、3381-382、398、408、410-411、434、439、460-461等内容,基本是作者分析总结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和变化,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意义。这是全书的第三个层次的含义,也是全书的亮点。

三、处理意见

基本同意初、复审意见。本书稿经过编辑加工,已基本上达到了正式出版要求,同意发稿。终审审读了全部书稿,觉得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作者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一是复审提出的P438上引用的1999年中央文件内容确实已经过时,建议作者可参考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二是初审发现的书稿一些文字、注释、链接等存在不确定的问题,需要提请作者做进一步的查证、核对;三是作者对一些内容、概念进行修改,如,“市民社会”改成“公民社会”,“1841”改成“1941”等,造成书稿内容前后不一致,请责编与作者沟通商量解决。

该项目曾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作者花了近30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因此,书稿的整体质量还是较好的,内容导向也没有问题,是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品力作,荣获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因此,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书稿发稿后,请责编要认真做好文字校对工作,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和硬伤,还要认真做好版式和封面设计工作。书稿付印后,要积极做好宣传营销工作,包括召开出版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努力使该书的效益最大化。

责编对终审所提意见的处理情况

根据复审、终审意见,编辑做了以下工作:

1.联系作者修改P438页上过时的引用内容,参考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改;

2.进一步查证、核对正文、注释及链接里的内容;

3.将内文中的“市民社会”改为“公民社会”。

猜你喜欢

三审书稿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三审物业条例:让群众住得舒心
抓“三审”、重“一书”,提高物资采购标准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