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探究能力培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019-08-13金木其乐
金木其乐
摘 要:以当前的情形来看,国内高中物理教育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很多学生并不具备独立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这一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为了转变这一现象,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思路,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提高物理教育有效性,发挥与体现物理教育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能力;新型教育;教学思路
高中物理教育需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学习能力,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素质人才。教师需要提出部分条件,确保学生能够在这些条件的指引下主动分析、主动思考发现学习问题、学习内容。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强化与巩固已学知识,最大化物理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敢于思考的能力,以此作为方向,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素质。
一、结合教材培养学生思考习惯
物理教学需要重视基础知识教育,只有当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熟记于心,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明白正确的学习思路与解题思路,游刃有余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需要结合已知经验与基础知识分析拆解题目,加深问题的学习印象[1]。很多学生做题过程中就经常出现因不确定概念,混淆了一些概念导致在解题中遇到被细节困扰的问题,这样的后果便是,学生的答案通常和正确答案有很大的距离。教师需要从不同方面强化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使学生可以自行辨别与区分物理知识关系[2]。这样学生在做题中就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保障做题精准度,串联不同物理量,帮助学生明白不同物理知识点、物理量的推导思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记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回路。
如学习自由落体知识点的时候,假设某人站在100米高的楼上,随后垂直向下按照固定时间间隔抛下小球,让小球自由落体。当此人扔出第11个球的时候,第一个扔出的小球正好落地,求小球抛出间隔时间,其中(g=10m/S2)。解答这道题目的时候需要运用自由落体知识点。首先用自由落体的公式H=1/2gt2,随后将H=100代入,最终得出了小球落地总共需要5秒。结合题目得知,第一个小球落地时,第11个小球刚刚投掷,所以得出每个小球间隔0.5秒。如果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点掌握得非常牢固,那么学生就能够迅速使用相关知识点解答问题,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小组探究强化学生思考意识
物理是一门同时注重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的学科[3]。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障与体现以生为本的特性,教师可以选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行完成知识的思考、探究过程。学生在独立实验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在小组成员的合作思考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了问题解答效率。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彼此分享个人经验、看法,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作用下,学生又会产生新的想法,丰富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思路。此外在合作中,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体现出优势互补的特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学生不仅会按照个人需求参与团队合作,同时也会根据团队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荣誉感和集体精神。
如开展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教师就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随后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有的学生负责数据的记录,有的学生负责滑动小车。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完成了实验,学生明白了合作的意义,并在实验中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印象。
三、知识迁移提升学生独立品质
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联系起新旧知识的关系,达成温故知新的目的。该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主动性,实现学生知识素养的稳定迁移。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要求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知识向量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出现教师单方向知识灌输。如果学生能够对熟悉的知识产生感应,学生将会很顺利地完成知识迁移。如学习引力知识点的时候,需要应用万有引力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已有经验、已有知识关系,明白了引力的作用与引力的价值,实现了理论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水平。
高中物理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独立思维、探究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逻辑能力与学习素质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满足现代教育要求。物理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際情况改良教学方式,用适用于学生情况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做好平时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与习惯。
参考文献:
[1]毛海滨.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J].中华少年,2018(33):181.
[2]王力昭.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高考,2018(29):230.
[3]林飞.浅谈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26):30-31.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