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

2019-08-13刘婷婷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2期

刘婷婷

[摘 要]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将催生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加强金融产品间的关联性,会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本文就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展开研究,剖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提出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识别重要性金融机构、明确风险防控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大数据和新技术等引入金融监管。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风险外溢;西部金融中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048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2-0-02

0     引 言

西部金融中心是服务西部地区、具备全国性带动能力、具有国际影响能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的中心城市载体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金融核心作用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个地区要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具有成熟的金融环境。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金融机构的聚集度较高、运行态势良好,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成都市金融业增加值1 60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4%,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共计1 950家。根据2017年发布的“天府金融指数”显示,成都市金融综合竞争力位居中西部第一位、全国第六位。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3.8万亿元和3.3万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在高新区启动运营(成都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成都市的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凸显。

2017年,四川省委会议明确表示,支持成都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2018年2月,成都市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确立了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2018年4月,成都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若干意见》)和《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下文简称《行动计划》)中均明确提出,力争在2022年将成都市建为立足四川、服务西部,同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构建金融产业生态圈,加快成都市全面构筑现代金融体系;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成都市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推动成都市经济发展,加快成都市建设,成为全面体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然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严峻,金融体系存在诸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和推进,催生了多样化的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大力推进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同时,理清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能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1     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

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同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顺周期性、联动性密不可分。当风险诱因导致某个金融子行业爆发金融危机后,该金融子行业的正常运营会受到冲击;随后,金融风险会通过金融机构、金融市場的联动和传染,外溢到其他金融子行业,使金融风险蔓延到整个金融系统;金融系统是实体经济运营的重要资金来源,金融风险会从金融系统外溢到整个实体经济,演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1.1   单个金融子行业的金融风险

在我国金融系统中,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国金融系统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类金融机构(杨子晖和李东承)。商业银行吸收居民和企业的闲散资金,并将短期资金转换为长期资金,再提供给有资金需求的经济主体。然而,金融系统具有脆弱性,如果金融系统出现波动,商业银行将无法及时回笼资金,难以偿付居民和企业的本息,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风险。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会进一步加剧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总需求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等社会主体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随之上升。为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多样性增加、资金支持量增加。经济繁荣时期,银行对企业或居民的预期收入更有信心,发放贷款的谨慎性下降。经济持续扩张,银行的贷款规模也随之上涨,企业或居民的负债率较高,此时便产生了金融风险隐患,并在金融繁荣时期不断累积。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或经济泡沫时,资产价格下跌,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本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极易诱发金融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安全性下降甚至破产。

《若干意见》表示,支持设立民营银行,鼓励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和商业保理等创新机构,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民营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经营稳定性相对较低,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弱,在经济下行期,爆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更高。投资子公司和商业保理等金融机构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具有高杠杆性、游离于监管之外、产品设计复杂和运行机制不透明等特征,规模快速扩大会加剧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增大金融风险隐患。一旦某个金融机构的金融隐患演变为真实风险,便形成金融风险。

1.2   金融子行业间的风险传染

金融系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金融机构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间因同业往来和结算支付等形成直接的业务关联或因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而形成间接的业务关联(陶玲)。特别是各种金融机构在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断突破分业经营限制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加强了在资本、资金、产品等方面的联系。某金融子行业发生金融风险,引致行业内金融机构违约甚至破产时,与之有直接债权债务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可能无法及时回笼资金,受到消极影响;同业务同质性较高的金融机构资产收益率可能下降,从而遭受负面冲击。于是,当单个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发生金融风险后,风险很容易由某一金融子行业传染给其他金融子行业,并不断扩散至整个金融系统。《行动计划》指出,为完善成都市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机构综合实力,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业务的合规应用。大数据和新科技应用于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催生了多样化的金融创新产品,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提高了金融服务能力。然而,互联网金融增强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加大了金融风险在金融子行业间的传染速度和影响范围,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

1.3   金融风险外溢到实体经济

金融风险爆发后,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足量回收贷款,资金量紧缺;为避免进一步遭受损失,金融机构通过压缩贷款规模、提高贷款利率或调高放贷门槛等方式“紧缩银根”。信贷紧缩后,企业资金成本可能上升或者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量,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利润率下降,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下降;当获得资金的成本过高或获得贷款的标准过高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会受到抑制,住房贷款等消费贷款需求下降。投资和消费持续下降会抑制实体经济增长,导致实体经济下滑,恶化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最终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2     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对策

2.1   识别重要性金融机构,明确风险防控重点

为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经济能力,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应设立民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组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促进成都市金融机构多元化,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成都市金融体系。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金融系统中的定位和功能不相同,发生金融风险后的影响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保障宏观金融系统稳定,并不是确保所有的微观金融机构没有风险,允许不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性目标的微观金融风险存在。因此,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首先要明确不同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对重要性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标准和防控措施。识别重要性金融机构,一方面,开展重要性金融机构业务,对公司治理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另一方面,加强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体制建设,健全风险应急处理机制。

2.2   优化融资结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西部地区的融资结构同全国基本情况一样,以间接融资为主,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主要依赖于银行体系,对金融机构形成了较重的资金压力,积累了较大风险。根据《行动计划》和《若干意见》的基本精神,为全面构筑西部金融中心现代金融产业体系,我国要推动实体经济证券化,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抓住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契机,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完善直接融资体制,支持符合标准的企业充分利用直接融资方式,这既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又能缓解金融机构的融资压力,有助于降低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

2.3   将大数据和新技术等引入金融监管

构建新金融产业生态圈是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例如,突出发展科技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區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服务模式;加快发展消费金融,支持互联网银行和网络小贷等机构,推广线上消费贷款模式。依赖大数据和新科技的新金融模式,使金融子行业间的风险传染更加容易,加大了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外溢程度。对于以互联网金融为特征的新金融模式,违法违规事件频发,传播较快、外溢范围较大。除了传统的法律和制度约束外,还需要借助大数据和新技术手段建立精确的风险管理系统,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关联业务、相关资产负债变化,减少新金融模式下的风险隐患,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范小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策略[J].改革,2017(8).

[2]梁祯奎,刘泰山.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N].成都日报,2018-02-27.

[3]刘怡.“2018天府金融指数”在成都正式发布[N].成都日报,2018-10-26.

[4]陶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J].中国金融,2016(13).

[5]杨子晖,李东承.我国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基于“去一法”的应用分析[J].经济研究,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