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教学传统与创新方法融合探究

2019-08-13蓝福强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诗词古诗词教学

蓝福强

曾经,我们在中学学习了很多古诗词,按照老师和课程的要求,也背诵了一些古诗词。可是在生活中,我们运用了多少诗词的知识呢?可能是在写文章时,为了增加一点文采,引用一两句经典诗句,或者在一些场合背诵一两首古诗词,显示一下自己的文学功底。随着阅历的丰富,阅尽人生百态,尝过人情冷暖之后,对古诗词是不是又有另一番不同的理解呢?所以,笔者觉得,中学的诗词教学,单单从诗词本身的文字意义上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跳出诗词表面的文字意义,进入到诗人的生活情境和内心世界去理解诗词的本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人生感悟,得到人文素养的提高和道德情操的熏陶。

诗词教学的传统方法是从介绍作者到词语读音、解释,到整首朗读,再到赏析、艺术手法分析,按照这样一个流程去进行教学。传统方法基本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对诗词的内容、艺术手法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从知识的积累这一角度来说,教学效果是达到了。但从人文素养培养的角度来说,还远远不够。笔者在传统教法上加入情景模仿、吟诵和诗词创作三个环节,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古人的情景,体会古人的感情,用吟诵代替朗诵,最后“老瓶装新酒”,用古诗词的格式,创作新诗。学生不但掌握了诗词的知识,还受到诗词本身蕴含的思想情操熏陶,甚至结合现实生活,创作出新诗,学习的层次提高了一个级别。笔者经过多年探索,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下面就用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谈谈诗词教学传统与创新方法融合的探究。

一、 模拟诗词环境,揣摩人物感情

在上课之前,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去寻找和古诗词相关联的环境,我校是服装学校,笔者教的也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查阅资料,模仿设计出古人穿的服装,学校电视台的学生帮忙录制,我们模仿古诗词的情景,拍成微课小视频,在上课时播放。

微课制作过程:①写剧本。②拍视频。③后期制作。在上《诗经·静女》前,笔者组织了几个学生去东莞古城墙下,穿着古装,模仿一对青年男女约会,女的先到,在墙角躲起来,男的到了之后,见不到女的,挠头徘徊。女的终于出来了,送了男的一支红色的笔管和一把茅草,男的表示感谢。学生拍好视频后,学校电视台进行后期制作,加插字幕和背景音乐,一件好的微课就制作出来了。在拍摄这个微课时,表演的同学要将古人约会的情感与表现模仿出来,就必须熟读课文,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对课文也就理解得比较通透了。上课时,其他同学看到这个微课,对课文也很感兴趣,在课堂上互动的话题也就多了,诗歌纯真的感情也感染了现在的零零后学生,他们对爱情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 学习古人吟诵,还原诗词古音

古诗词本来是用来吟诵的,但经过时间的演变,古音已经失传,现在没有声音资料保存下来。好在民间还流传了一些吟诵的读法,经过一些吟诵爱好者的收集和传播,现在有些吟诵流行起来。

吟诵有什么好处呢?①吟诵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尧典》)“诗者,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②吟诵可以释放激活文字的声音意义。汉字意义的构成有形义、音义、文化义,语音的存在不仅比文字久远,而且全息记录了先民的感性生命体验。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经。系辞》)③“以声为用的诗的传统,比以义为用的诗的传统古久得多。”(朱自清《诗言志变》)诗“以声为用”,诗歌生命的功能活力通过声音节奏的起伏变化而发挥,体现最早的歌谣。④吟诵可以通过语音、表情、动作、体态等调动全身心的生命体验,释放古诗文的音韵声调之美,激活语言文字无法完整准确表达的意义,达成与作者心意的会通。⑤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作诗法、作文法、作曲法、歌唱法,同时还是教学法、修身法、养生法(徐健顺),所以在诗词教学中用吟诵代替朗诵有诸多好处。但问题来了,怎么吟诵?吟诵的基本法则与要求是:①音长:平长仄短,入短韵长,虚字比平字长。②音高:平低仄高,入声高重,阳平低阴平高。“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明释真空《玉钥匙歌诀》)。

当然,吟诵最主要的是要有声音资料,古代没有保存声音资料的媒体,但现在有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大师吟诵的音频资料供模仿吟诵。

笔者自己也吟诵一些篇目给学生听。学生一开始不太喜欢吟诵,但后来发觉吟诵比朗诵更能表达诗词原意,所以也喜欢上了吟诵。比如,学生吟诵张继《枫桥夜泊》:“月(仄:短)落(入:短)乌(平:长)啼(平:长)霜(平:长)满(仄:短)天(韵:长),江(平:长)枫(平:长)渔(仄:短)火(仄:短)对(仄:短)愁(平:长)眠(韵:长),姑(平:长)苏(平:长)城(平:长)外(仄:短)寒(平:长)山(平:长)寺(仄:短),夜(仄短)半(仄:短)钟(平:长)声(平:长)到(仄:短)客(仄:短)船(平:長)。”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平:长)王(平:长)宅(仄:短)里(仄:短)寻(平:长)常(平:长)见(仄:短),崔(平:长)九(仄:短)堂(平:长)前(平:长)几(仄:短)度(仄:短)闻(韵:长),正(仄:短)是(仄:短)江(平:长)南(平:长)好(仄:短)风(平:长)景(仄:短),落(仄:短)花(仄:短)时(平:长)节(入:短)又逢(平:长)君(韵:长)”吟诵得有板有眼,非常接近古风。

在《语文》(职教模块 工科类)第四单元课外古代诗词诵读时,教学生吟诵李清照《声声慢》:“寻(平:长)寻(平:长)觅(仄:短)觅(仄:短),冷(仄:短)冷(仄:短)清(平:长)清(平:长),凄(平:长)凄(平:长)惨(仄:短)惨(仄:短)戚(平:长)戚(平:长),乍(仄:短)暖(仄:短)还(平:长)寒(平:长)时(仄:短)候(仄:短),最(仄:短)难(仄:短)将(平:长)息(平:长)。三(平:长)杯(平:长)两(仄:短)盏(仄:短)淡(仄:短)酒(仄:短),怎(仄:短)敌(平:长)他(平:长)、晚(仄:短)来(仄:短)风(平:长)急(入:低)!雁(仄:短)过(仄:短)也(平:长),正(仄:短)伤(平:长)心(平:长),却(仄:短)是(仄:短)旧(仄:短)时(平:长)相(平:长)识(入:短)。满(仄:短)地(仄:短)黄(平:长)花(平:长)堆(平:长)积(入:短),憔(仄:短)悴(仄:短)损(平:长),如(平:长)今(平:长)有(仄:短)谁(仄:短)堪(平:长)摘(平:长)?守(仄:短)着(平:长)窗(平:长)儿(平:长),独(平:长)自(仄:短)怎(仄:短)生(平:长)得(平:长)黑(入:低)!梧(平:长)桐(平:长)更(仄:短)兼(平:长)细(仄:短)雨(仄:短),到(仄:短)黄(平:长)昏(平:长)、点(仄:短)点(仄:短)滴(平:长)滴(平:长)。这(仄:短)次(仄:短)第(仄:短),怎(仄:短)一(平:长)个(仄:短)愁(平:长)字(仄:短)了(仄:短)得(入:短)!”用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的规则,再根据独自理解的读法吟诵出来,学生们更能体会到李清照那种悲愁、哀伤的心情,仿佛这首词有了生命,作者在告诉学生那个时候的真实情感。

三、 模仿诗词创作,感悟诗人情操

古诗词除了熟读,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感情,最后就是模仿创作了。经过上千年的变化,现在的情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的情感是相通的。这时,可以“旧瓶装新酒”,模仿诗词创作,就再妙不过了。古诗词创作对于高中生确实很难,但接触了具体的诗词,掌握一定的诗词格律,借助APP软件,模仿创作一二首,还是可以的。

首先,掌握基本的诗词格律;其次,掌握一些诗词写作技巧,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原诗词的格律上填上新的字词,变成一首新的诗词。

(1)诗律规则(平仄):①一句之中平仄交替。②上下两句平仄相对。③两联之间平仄相粘。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诗律规则(押韵):①偶句押韵。②首句可押可不押。③一般押平韵。④奇数句不押韵(用仄尾,首句不押韵)。

(3)诗律规则(基本句式):A.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仄,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十六式从这四个基本句式变化而来。

(4)近体诗包括:绝句(四句)分五绝、七绝,律诗(八句)分五律、七律、排律(十句以上)。

(5)诗韵:平水韵、中华诗韵(新韵),古体诗一般用平水韵,共有106部,不懂可以去百度查出来用,也可以上“诗词吾爱网”查找,韵一定要用对。

(6)绝句诗十二种写法:①一二句起兴,第三句转折,第四句紧接第三句,两句间为因果关系。②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第四句或写景,或感慨,或议论。③一二句写眼前所见,或心中所思所感,第三句用“何人”作问,第四句紧接回答第三句问题。④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记”等词,第四句多以景语作结。⑤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用“而今、此日”等点明今事,以见今日之感,第四句一般都以眼前的景语和情语作结。⑥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第四句归结到眼前写事。⑦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⑧前八种都是以第三句为主,此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不见、不应、不信、不是”作结。但第三句也不能轻忽,多用时间状语“年来、而今、千载”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呼应。⑨一二句写眼前或过往事,第四句做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⑩前三句写今事,第四句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前三句都是烘托,结句归结自身,笔力沉雄清健。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对,或三四对,或在句中对,既用对偶,也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气奔腾直下。

词就要掌握具体词牌,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只要乐学、善学、苦学就一定能学好。词也有一些区别于诗的本质:①要眇宜修(美好),要眇是一种美好的样子,修是一种装饰美,就是词不单要外在好看,还要有美的内涵。②幽约怨悱,指抒发的情感。③委婉含蓄,情节要曲折。④音韵协调,句子要流美,切不要犯“情不真、理不正、诗不雅、气不盛”的毛病。

词的风格与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分类有:①小令(五十八句内)。②中调(五十八句到九十句)。③长调(九十句以上)。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后,写的诗词可以借助APP去检测,目前比较好用的有“诗词吾爱网”APP,下面是学生写的一些新诗词,虽然幼嫩,但也有诗词的雏形,且表达了今人情感。

《鹧鸪天·新年抒怀》:“岁去犹添鬓上霜,忽来初日注华妆。霞辉万缕染云髻,朝气千层动热肠。晨学舞,夜修章,歌甜诗雅醉心乡。沧桑一曲随流远,雪瑞新年梅正香。”

《新年咏》:“旧岁随风传喜捷,新年飞雪吉祥来。万家欢乐期春至,灼灼红梅处处开。”

《新年祝福》:“财如青山多乱叠,福似东海水长流。寿若朋祖八百岁,青春永驻运当头。身强力壮能开石,精神饱满可打球。家庭和睦儿孙好,世代荣华乐无忧。”

《戊戌冬至》:“今日高陽好暖融,炎如盛夏挂蓝空。四时常识须牢记,年湿冬干运必逢。”

《木棉树》:“抖擞精神傲碧空,春寒料峭更英雄。想来二月相思切,朵朵琼枝格外红。”

《栀子花开》:“踏春雨阻恼天时,栀子窗前展翠枝。曾怨五春花隐匿,朵儿一笑立成痴!”

诗词教学传统教法是以教传教,教的知识是为了考试,是一些死的东西,创新教法是为用而教,给学生呈现的是诗词的生命,学生学完后对古人情感、经历都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是生命的传承。学生作品是一首首情真意切、体现生命的诗篇。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诗词古诗词教学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猜诗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