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的启迪与思考

2019-08-13丘毅清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资历文凭产教

丘毅清

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的导向性文件,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基本模式和方向。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通过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都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关注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广东率先推进,首创广东模式,并已建标准、树典型。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发展优质的教育,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在职业教育实践的借鉴上,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名片、现代学徒制是英国职业教育的名片,TAlE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名片。香港多年来探讨职业教育训练模式,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走出极具借鉴性的一步,在体制、经费保障、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方介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职业教育互通提供了借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积极拓展职业教育的途径,提供更多学生实践体验机会和条件,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理性审视世界、明智判断行业趋势、合理规划成长路径、切实采取职业行动、感受职业背后的情怀与精神,是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一、产教融合内涵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关注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新型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課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香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和应用

(一)香港制定职业专才教育策略

香港设置专门的职业训练机构,分为独立法定公营机构与民办私营机构二类。在法定的公营机构中,包括了职业训练局(VCT)雇员再培训局(ERB)、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PC)、建造业议会(CIC)和制衣业训练局(CITA),香港毕业生选择职业文凭的只占百分之五左右,香港特区政府对于职业教育与训练非常重视,整个体系完善、经费有保障,升学的途径多种。香港职业训练局是一个法定的办学机构,并受政府资助。职能主要为建立职业教育及培训制度,制订发展及推行训练计划;颁授职业教育学历及资历;参与制订教育方针和事务,管理指导下设培训院校及培训中心。职业训练局共设立44所院校及培训中心,每年约有1万人参与培训。颁授的学历有本科、高级文凭(副学士)、文凭、基础课程文凭(中六程度)及技工及技术员证书(中三以上程度)。 最多的培训人员是二年的高级文凭,并具备学历资格。立足在传统学术教育之外,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发挥青年的能力和兴趣,并减低年轻人的失业率。

(二)推行香港资历架构和职业教育合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高速发展,职业教育及专业培训日益重要,香港2008年开始推行资历架构,建立一个资历认可机制,促进学生终生学习的平台。资历架构分为七级,对等级、学分、文凭进行规范,第四级以上可加专业(高级)等冠名。等级从中三到博士,每一个课程都经历评审,超过一万个课程提供职业教育晋级。特区政府设立资历架构之目标在于,一是提供平台,鼓励市民终生学习、提升资历和技能水平,支持经济及行业发展;二是发展机制,统整教育及培训市场,提升学习质量,令学员学有所值:三是提升香港整体的人力素质,以维持香港竞争力。

资历政策执行由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制订政策目标和发展方向,制订相关法例,提供财政资源;资历架构秘书处执行资历架构政策,联系业界支持发展;下面设置负责评审的机构,如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和其他具备自行评审资格的院校。行业推行资历架构,成立行业咨询委员会,出台能力标准,通过评估机构,发放资历证明书。

(三)形成学徒训练计划与经验

香港学徒训练计划是自2012年起,由特区政府倡议的技工学徒训练计划,主要在于培养行业人才。政府部门主导并给予资助,学生注册成为学徒开展为期四年的训练计划。用人单位要与每位学徒订立合同,并由职业训练局提供合同范本。如学徒不足十八岁,还需要有监护人。雇主须就本身的能力、技能和知识,教导学徒。作为政府部门,要监管雇主,比如学徒的薪酬、工作时间、是否扣强积金等行为。用人单位按不同工种设定培训计划,工作岗位轮替计划,并有资助计划,100%报销进修基础文凭、专业文凭,还设立奖励计划优异学徒。机制完善、运行非常有序。

(四)开展全人教育课程及实操

在香港职业教育训练中,注重开展学生发展课程,本着全人发展的概念,积极协助同学发展个人潜能,培养健康身心,建立人生目标。全人教育涵盖领导才能、个人性格培育、自我认知三大领域,学生发展活动包括课堂、课后活动、学生发展计划,包含历奇、露营、工作坊、体验等多种形式。训练局设立二个专门的独立中心,开展专项训练,有高低结构教练培训、山艺、户外教育及水上活动训练、团队及沟通训练、领袖才能训练等项目供学生选择。全人发展课程要求全部学生都必修,分基础文凭课程和高级文凭课程、职专文凭课程等不同层次。

在场地和机构设置方面,设有职业训练局实训中心。卓越培训发展中心是职业训练局辖下机构成员,主要是负责每年培训发展课程、技能测验、企业培训课程,每年收生800人,通识和全人教育是必修课程。如香港著名的中华厨艺学院,有政府的主项资金资助,建立了完整体系的餐饮培训及学历教育,还设有高规格的实训餐厅,学生有充足的实践体验机会。

(五)建立青年学院国际课程体系

今年8月,香港职业训练局开设青年学院的国际课程,参考英国、瑞士等地国际预科文凭模式,以三年课程为主,修读英语、中文与数学,并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目前只开设设计与工程二个专业,学生除了可获得职专国际文凭,相当于香港中学文凭(职业训练局发)以外,通过职专国际课程,毕业文凭可获得国际中学教育文凭I GCSE English延伸课程,基本职业单元与英国文凭。英国承认学分与文凭,并对接本科。培训的方式有实践培训、知识获取,主要采取专题学习的方式,采用全英授课和网络教材学习。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为Vtc机构成员,于2007年设立,旨在成为卓越的设计院校,提高国际水平的设计教育及继续进修课程。有6500名全日制学生,为香港最大的设计学校,可修读高级文凭,加一年获得本科学历,2加1课程很受欢迎。或升读Vct的本科,Thei,还开设了硕士学位课程,实行一条龙文凭学历教育,具备国际化程度。

(六)职业训练中强调学生设计思维培训

香港的职业专才教育中,贯穿创意思维、以人为本教育,通过发展策略、课程研究、学科设计、教学评估程序,提高学生协作能力,促成跨学科学习,多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成果。发展创意的能力需要训练如多元思维、管理方法、领导能力、跨界沟通、解难方法各个领域。培养发展创意的能力,包括建立创意信心、实践创意过程、促成创意成果。培训过程注重设计思考的五个步骤:理解需求同理心,制定发展方案、测试实行,构思创意包括头脑风暴、思考导向图、水平思考法、关联思考法、六顶颜色帽子思考法。思维培训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亮点和发展的方向。

三、启示与借鉴

产教融合关注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强调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培养。产教融合也是推动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变革的发动、传动机制。教育正从工业文明时代的形态向后工业文明时代的形态转变。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来讲,是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从四维时空到高维时空,从有限学习方式向无限学习方式等的革命性转变,由此将带来学校的组织方式、分布形态、空间结构、编成结构、治理结构包括底层基础架构的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产教融合将会建立一个新的机制,将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的变革及时导入到教育改革过程中。在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关注几个存在问题:一是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工作基本理念尚未确立。在探索“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的实践中成为教育部门主角,产业行业配角,企业观望的局面。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界(劳动界)的“共同任务,共同责任”未成为全社会共识;二是职业教育实践中以校企合作替代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理念、制度,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实现途径;三是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场地不足,学生开展实践体验不足;四是如何解决学生双重身份的问题,如何进入机构和企业;五是关于学时学分的认定问题,实现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50%及如何开展学生评价的问题。香港产教融合的成功模式给予我们启发如下。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动的产教融合机制

香港职业训练体系健全、严密,职业训练局下设13家机构成员,学科培养设置涵盖社会各需求领域,学历培养与职业训练相得益彰。并顺利打通职业教育学历与高中教育的通道,值得借鉴。在学生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和阶段性,评核方式条件多样,也启发我们在职业教育的学生评价中关注过程性的记录和评价,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进步。

(二)注重学生思维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在香港职业训练的体系中,无论是课程或实地考察,都非常注重创意思维,以人为本,在课程设计中应用设计思维,100多个课程有设计思维,评估这方面的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与我们提出的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实践能力是一脉相承的。借鉴香港模式,从解决问题和创新方案入手;从思维突破中解决问题,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融合在日常教学和学生意识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三)实施职业训练的资历及等级

香港职业培训资历架构分级明晰,课程体系丰富,整个职业训练超过一万个课程可供选择,并由行业自行制定能力标准,发放资历证明书,同时非常重视国际合作,符合学生升学进修需求。启发我们应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加大为市场服务的专业,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给学生进阶。

(四)实施具可操作的现代学徒制

学徒训练计划与内地提出的现代学徒制有所不同。香港学徒制起步早,1976年开始实施,由学徒事业署管理和评鉴,内地提出的现代学徒制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原则,开展顶层设计。在管理体制上,内地由学校指导与管理,香港主要是用人部门为主体。在工作酬金上,内地现代学徒制由用人单位支付,香港为企业加政府扶持。借鉴香港经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大湾区交流与合作,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平台。

(五)在产教融合中重视全人教育

香港职业教育训练课程中,全人教育是必修课程,加快对学生的发展训练,在实践中的提升,不但课堂中体现,而且还有课后活动、历奇体验、人际沟通、性格培养,训练基地有各种体验空间和场所,为学生精心设计模拟空间,借鉴经验,可创设学校一体化教学场地,通过在校内的实践体验活动与模拟场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语

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应置身于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共同任务、共同责任为前提,建立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共享资源、共同培养、共同考核,产教融合将会建立一个新的机制,促进职业教育改革與发展。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资历文凭产教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英国开放大学教育质量认证的背景、特色及启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国家资历框架内涵研究
文凭能代表知识水平VS文凭不能代表知识水平
法国推出在线文凭证明服务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全民健身背景下健身教练行业的规范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