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个人素养
2019-08-13周剑飞
周剑飞
摘 要: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个人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人品性和思想道德意識的养成,而初中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时期,教师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渗透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养成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个人素养
一、个人素养的概念和必要性
个人素养包括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多方面的能力以及道德修养,是一个涵盖了多方面内容的综合素质定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的要求也是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主要应包含学生健康的个人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拥有良好的个人素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基础,良好的个人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是学生形成良好个人品性的关键所在。正如上文所述,学生应拥有健康的个人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这里的个人情感包括了学生丰富情感的培养,以及对于新事物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研究新事物的条件和基础,因为兴趣是主观的,而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研究和学习。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师依据传统教学方式,认为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于是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教授学生,为考试做准备。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个人素养作为学生个人品性养成的基础,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真善美”,这也是教师的职责之一。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的对策
1.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个人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本身的个人素养是教导学生养成良好个人素养的基础,教师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优秀的知识素养和语言素养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只有在教师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表达的内涵。例如,《背影》《昆明的雨》《我为何而生活》这些课文都是让学生理解情感哲思的文章,首先要确保教师能够深刻理解文章含义,才能引领学生走入课本,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主旨,并联系生活提升个人素养。毕竟,教师虽然教书但也育人,教师的本职确实是传道授业解惑,但也不能忘了读好书的前提是做好人,提升中学生的个人素养也适应了我国的素质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个人素养来促进学生的个人素养是极为必要的。
2.更新语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常常不顾学生就直接灌输知识点,但这样的语文教学时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致。因此,教师应更新语文教学模式,从学生的个人兴趣着手,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将语文知识与时代接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与此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文章找出答案理解文章主旨,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也应当及时拓展内容,联系实际教导学生有关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中的问题,由此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例如,在讲述《风筝》一文时,首先教学的重点在于文章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文章时找出该描写的句子,同时体会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想要传达的内容,此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回答,而教师加以引导,得出作者敢于承认错误以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以通过拓展问题,例如,“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阅读完本文后对自己的经历有没有更深一步的体验和理解,以后应该怎么做?通过结合自身的例子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促进学生提升个人素养。
3.要重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进行学生个人素养教育时,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情况即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实时调整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教师往往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甚少,并不能及时获取到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以及和学生的谈话跟学生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关注和了解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平时小测或是考试卷的错题归纳总结分析,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此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出指导,可给学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同时计划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崔百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 (中旬刊),2012(2).
[2]郭凤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 质教育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1(15).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