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革命”之“思维导图”微探
2019-08-13李逢远
李逢远
随着新课改的脚步,伴着课堂革命的风生水起,“生本化课堂”的概念进入我们的视野。随着“生本化”的逐渐推进、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者发现,学生的外在自主探究形式易于改观,而长久积弊下来的思维服从定式却极难根除。可见课堂改革“生本化”教学革命如果想真正走向完善,达成既定的宏伟目标,必须注重学生的思维改革。因此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将“生本课堂”的改革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思维优化与拓展延伸上,我们称之为课堂思维革命。如果具体付诸实践于学生,我们称之为“思维导图”。
我们首先看看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注意点。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脑力激荡图。它以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出形象化的思维储备构造与特色分类,达到扩大思维辐射圈的目的。它利用人的记忆,思维规律,通过一定的共性与特性的归纳分析建立具有自我特色的记忆链,从而实现科学逻辑与思维形象逻辑的有效转化与衍生。它实用性较强,可操作性高,是目前为止表达发散性思维相对较为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笔者发现它的确在拓展学生思维,发现学生思维偏差点,构建相对科学而又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中起到极大的作用,如在诗歌表达特色专题教学中,针对学生所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最快发现学生该知识点的问题症结,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解决特色思维难点。同时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绘制也构建出符合自己思维特色的一类知识的知识树,有益于摆脱传统教学中知识碎片化积累或死记硬背的知识储备模式。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的大数据分析形成相对有效且具有普遍意义的解决方案,为后续跟踪性巩固练习提供最科学的依据,从而达到对学生多做多错的周而反复性错误较好地根治,从根本上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难点。
同时其可运用范围较广泛,如写作中记叙文素材的广度拓延与行文闪光点的打造。议论文素材的广度拓延与结构框架的熟化、优化。高三专题复习中各种微专题的知识树搭建。文科名著阅读及其他整本书“共性”情节、目录知识树打造等等,经过实践都可以取得高于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的收益。
但笔者也发现绘制思维导图对于时间需求量远远高于一节普通常规课的时间使用值。又或者有些学生自我建立的思维导图本身存在较大的偏差,不构成真正的思维导图,可操作性不够。笔者建议有二:
一是,教师不可过分盯着时间值。因为对于学生的学习,一个思维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时间值远远大于行为习惯。但一旦养成其影响收益也会远超出一些行为习惯更正的收益。再者随着高考改革,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级别远远大于外在硬件知识强记,妄图通过题海根本搞不定高考。那么与其面对学生多做多错,教师一次次重复强调某个知识的尴尬处境,不如干脆放手,釜底抽薪。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也许就能形成一股头脑风暴,带来一次质的改观,从而一劳永逸。
可见,在思维导图推行伊始,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秉持“不做则已,一做必彻”的原则。让学生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摸索出建立思维导图的方法。相信久而久之学生绘制导图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而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對于其以后的工作、生活都会受益匪浅。
二是,个性思维导图与小组合作探究式思维导图自由切换。这主要针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本身存在较大的偏差,即不构成真正的思维导图,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教师能够给学生一个自我思维成熟的空间并非等于教师放任式撒手。在高中这样一个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特殊时间,教师不可能绝对任由学生慢慢适应,不断地低效率重复。我们提倡建立思维导图,促成生本课堂的思维风暴革命,但如果持续低收益,之于学生,之于高考从结果上说就是失败的形式主义。
为了减少失误率,初期可以采用个人独立绘制与小组合作绘制相结合的方法,即,个人在思维上先进行框架式初步搭建,然后直接在小组内进行展示陈述。即小组内先进行第一轮的思维PK,做出一轮筛选,排除没有实践意义的思维导图,再进过合作共享比较,细化出具有本小组特色的思维导图。最后各组经过展示汇报,形成科学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思维导图。这样既兼顾了个人思维的闪光点,同时利于及时纠出最初的思维偏差,减少了学生的无用功。
当然该方法的使用建议在初期,笔者还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生成自我特色的高收益的思维导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思维风暴,达成“生本化”课堂思维目标,促成高中课堂革命。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从形成、运用,到收益都是一个不断摸索、更正、创新的过程。课改年已经悄然而至,课堂革命正鼓动着我们每一根跃跃欲试的神经。
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安于现状,因为任何一个新方法的付诸实践都会存在失败的概率。成,皆大欢喜;而败,却不是教师一人的败,他的背后有几十个学生乃至家庭,这样的败我们伤不起。与此同时,改革也需要老师们付出超出原本教学投入几倍甚至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一条未经过自我实践验证的路上踽踽独行,难免会有所迟疑。然而,多年的现场教学也让我们每一个人看到既有教学模式的优与弊。我们期待一场课堂革命的来临。因为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还是教师都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够真正在课堂上当家做主,在知识中游刃有余,在考场上,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成为一个真正懂得思考,乐于实践的人。也许这就是今天这场思维革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