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浅析电影《黑天鹅》

2019-08-13方莹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人格结构黑天鹅潜意识

摘  要:電影《黑天鹅》以女主人公妮娜从“白天鹅”蜕变重生为“黑天鹅”为主线,巧妙地演绎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本文从对梦的解析、对妮娜的幻觉和其人格结构的分析三个方面来分析电影《黑天鹅》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运用。

关键词:《黑天鹅》;梦的解析;潜意识;人格结构

作者简介:方莹(1994-),江苏常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画论。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1

一、《黑天鹅》

《黑天鹅》是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指导的一部双重人格分裂题材的电影,该电影妮娜的蜕变重生的心路历程展开,她与母亲居住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成就妮娜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的机会终于降临,导演托马斯决定为《天鹅湖》新一季的演出挑选新演员,她成为了天鹅皇后的候选人之一,然而,妮娜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竞争者——莉莉。托马斯要求演员不仅要演出白天鹅的优雅,还要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淫荡。妮娜能够完美地诠释白天鹅,却无法成就黑天鹅,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最佳化身,渐渐地,两位演员在竞争与对抗的过程中进入了扭曲的状态,妮娜开始不顾一切地探索自己不为人知的、黑暗的一面,最后黑天鹅被完美地诠释。

二、《黑天鹅》的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梦的学说在精神分析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标志着一个转折点。有了梦的学说,然后精神分析才由心理治疗法近战位人性深度的心理学。”作为第一个对梦有系统阐释的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梦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梦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一种本能欲望的达成,由于人们在现实中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其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所以便有了梦的存在。梦是人人都知晓的常识或是曾有过的体验,在梦中时光可以任意流转、空间任意的转换、重力的消失、遇见已故的亲属,以及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意外,这些都是区别于现实而存在的。

在影片开始,女主人公妮娜在与男伴跳舞,男伴突然变成恶魔,妮娜被其擒住,白天鹅陷入了无限的恐慌之中,之后妮娜在与恶魔的纠缠共舞中挣脱而出,蜕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然而,这只是妮娜的一个梦境,弗洛伊德说:“做梦的目的就是让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得到满足,以便消除干扰人们睡眠的刺激因素。简单来说,梦的内容其实就是愿望的实现和表达,而这一切借用的是睡眠时产生的幻觉。”这个梦境的展现暗暗地表示了妮娜对白天鹅这个角色的追求,她渴望能够成功演绎白天鹅,这不仅为她后来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也暗示了妮娜最后成功演绎了白天鹅。同时白天鹅的蜕变也暗示了妮娜自己本身的蜕变,而这一场景的表现也可以被认为是整部电影的缩写,由此奠定了电影的主基调。

在影片快要接近结尾的部分也有一个梦,这个梦境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梦境虽然是虚幻和离奇的,但通过对梦境的分析可以瞬间看透一个人的心理世界,发现隐藏在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因素及其心理变化情况。”在梦境中,女主人公妮娜将莉莉带回了自己家,并与之发生了关系,这一场景体现了妮娜心理的变化,从最初对母亲的言听计从,到现在对母亲的管制与干涉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从而选择不听母亲的话,不接母亲的电话,与莉莉去酒吧喝酒、放浪形骸,去探索母亲一直严禁的性,这表现了妮娜对母亲的反抗,而且这也是妮娜突破本我与超我的一种表现。同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由于人们受到心理刺激而形成的,母亲对妮娜的长期干涉,导演托马斯对于她的黑天鹅的演绎的不满,莉莉对于黑天鹅的优秀,以及妮娜自己想要成功演绎黑天鹅的渴望和摆脱母亲的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刺激了妮娜的心理,从而形成了这个梦境。这个梦境的出现可以视为是妮娜突破的开始,亦暗示了妮娜作为“黑天鹅”的蜕变与重生。

三、《黑天鹅》的潜意识分析

在电影《黑天鹅》中,女主人公妮娜出现了很多幻觉。在弗洛伊德看来,幻觉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而且幻觉的感受形象生动,可引发不同的情绪变化,如忧伤、惊恐、愤怒等。在妮娜从贝丝的化妆间偷了贝丝的口红后,妮娜产生了幻觉,在卫生间的镜子上看到了用口红书写的“WHORE(婊子)”,由此而感到惊恐。除此之外,在妮娜独自练舞时,她在幻觉中看到一位与她长得相像的女子在与男人做爱,由此感到惊慌。这些都是潜意识在发生作用,在妮娜的潜意识里,她认为偷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她潜意识的认为别人看到了她的偷窃行为,故而辱骂她;至于幻觉中的性行为的出现,则是妮娜对自身性格的突破,也暗暗地表示了她对性的探索,以及对母亲管制的反抗与对自由的向往。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妮娜无意识地抓、挠自己以及撕自己手上的皮的行为,以及身上长出翅膀和羽毛,这是由外界的无法察觉的刺激而产生的幻觉,也是妮娜的潜意识思维的结果。妮娜对芭蕾舞的热爱,母亲对她的期望,以及她自己本身对天鹅皇后这一角色的势在必得,都让她的内心产生了诸多的压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种种都与她的想象大不相同,导演托马斯的不满,实力竞争对手莉莉的虎视眈眈,都给她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还有妮娜本身的长期的压抑,这种种刺激使得她不断地产生了幻觉,更造成了她在最后表演时,在幻觉中杀了莉莉,而实际上却是杀了她自己,杀了她性格中懦弱、卑微的自己。这些不断重复的幻觉暗示了她在追求成功、追求真正的完美的过程中的蜕变,同时也为妮娜最后的死亡与“自由”埋下了伏笔,也印证了托马斯的那句话——黑暗的冲动,完美但极具破坏力。

四、《黑天鹅》的女主人公的人格结构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结构作为一种动态的能量系统,当它一旦形成,便会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本我、自我、超我在整个精神活动中一直处于一种特殊的互动、矛盾和融合的状态。其中,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会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马清福在其著作《西方文艺理论基础》中亦表示:“(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使人在道德约束下实现理想和目的。如果三者失调,人就会处于不正常的状态。”而影片中主人公妮娜就处于人格结构失调的状态,然而也正是因为妮娜处于人格结构失调的状态,才使得妮娜能够突破白天鹅成为黑天鹅。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妮娜是一个自我、本我、超我都有着严重缺陷的女孩,这种缺陷在影片中处处都有所体现,如母亲自幼对她的生活、行为与交友情况的严格控制,使得妮娜的本我受到严重压抑,也养成了她美丽、害怕、懦弱的性格,这一性格能够表现白天鹅,却无法成就黑天鹅,这是妮娜本我缺陷的表现。又如在妮娜在成为天鹅皇后第一候选人后,母亲买回了一个蛋糕以示庆祝,妮娜为保持体重委婉地向母亲表示拒绝,却因此而激怒了母亲,妮娜为平息母亲的怒火,选择了退步并强行地表达出想吃蛋糕,同时舔掉母亲手指上的蛋糕以此来讨好母亲,这是妮娜自我缺陷的展示。又如妮娜从贝丝的更衣室偷走了贝丝的口红,希望日后能够取代贝丝并成为像贝丝那样成功的天鹅皇后,这体现了妮娜超我的缺陷。

性格的懦弱、情绪的严格控制、事事追求完美、欲望的压制与释放等,使得妮娜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平衡开始失调,这种失调一方面使得妮娜开始突破反抗,探索自己不为人知的、被长期压抑的另一面,最终成为一只真正的“黑天鹅”。如妮娜开始吸烟,丢掉房中的布娃娃,去酒吧喝酒、调笑,穿性感的衣服等,而妮娜最终突破自我与超我则是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展示了出来,妮娜在演出前强力地攻击母亲,并对母亲喊道:“我是天鹅皇后,你才是小咖!”以及在演出间隙,即黑天鹅角色登台之前,妮娜在幻觉中杀死了莉莉,并吼道:“轮到我登场了!”这实际上是妮娜扎死自己被压抑已久的自我人格的方式,让“黑天鹅”得以理直气壮地走向心理上的舞台中央。另一方面也为电影结尾妮娜成为真正的“黑天鹅”和她对自由的真正理解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电影《黑天鹅》从多重角度巧妙地诠释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展现了女主人公妮娜从一只懦弱、卑微的“白天鹅”完美蜕变成诡诈的“黑天鹅”的心路历程,同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你唯一的阻礙是你自己。

参考文献:

[1]马清福,《西方文艺理论基础》[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奥)弗洛伊德著,孙名之等译,《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

[3]王保衡,《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术》[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

[4]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版。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黑天鹅潜意识
黑天鹅格里布
除了“黑天鹅”“灰犀牛”别忽视了“大白象”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灰犀牛”“黑天鹅”
直视“黑天鹅”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从人格结构理论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岛》中索菲娅的心路历程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