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能辨别酸碱吗
2019-08-13柏杨
摘 要:通过提取蓝莓中的天然花青素来制备蓝莓pH响应爆爆珠,并利用探究其是否可以辨别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词:蓝莓;花青素;海藻酸钠;L-乳酸;pH
一、问题的提出
涉及溶液酸碱性判断时,通常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这是初高中课本给予教师和学生在思维上的刻板印象,能不能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笔者通过反复查阅资料,蓝莓中含有大量花青素,花青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我们平时日常食用的奶茶中有许多不同口味的爆爆珠,能否用这个爆爆珠可以携带蓝莓中的花青素判别溶液酸碱性。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离子键对功能高分子材料性质的影响,让实验现象更具有趣味性与观赏性。
二、实验原理
蓝莓花青素是一种黄酮与黄烷酮的衍生物,颜色状态为红褐或黑褐色的块状、粉末或液体,其为一种水溶性天然色素,其颜色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pH<7呈红色,pH在7~8时呈紫红色,pH>11时呈黄色。pH越小,花青素降解速率越快。笔者在本实验中用水将蓝莓煮沸后提取蓝莓花青素做pH指示剂。海藻酸钠是海藻酸衍生物中的一种多糖碳水化合物,大多数是从褐藻类的海带或者马尾藻中提取而来的,有时也称为褐藻酸钠、海带胶或海藻胶,其分子式为(C6H7O6Na)n,其相对分子质量在32000—200000左右。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溶于水会形成胶状溶液。海藻酸钠能与大多数二价金属离子(镁、汞除外)发生快速的离子交换反应,除生成海藻酸盐凝胶,与钙盐形成的凝胶安全性高、薄膜强度为最大。本实验选用海藻酸钠溶液与蓝莓花青素溶液混合后滴入L-乳酸钙溶液中,制成蓝莓pH响应爆爆珠,由于爆爆珠中携带蓝莓花青素,在pH不同的溶液中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三、实验过程
1.实验仪器与药品
海藻酸钠(食品级)、L-乳酸钙(食品级)、蓝莓、盐酸(0.1mol/L)、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0.1mol/L)、托盘天平、量筒(50mL)、烧杯(100mL)、电炉、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滤纸、药匙。
2.实验步骤
(1)将30克切碎的蓝莓加80毫升蒸馏水煮沸至溶液为深紫色。
(2)将(1)中所得的溶液进行过滤,即得到蓝莓花青素溶液待用。
(3)在2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0.4克海藻酸钠,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即得到约2%的海藻酸钠胶状溶液待用。
(4)在5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0.5克L-乳酸钙,即得到约1%的L-乳酸钙溶液。
(5)取10毫升的蓝莓花青素溶液与20毫升的海藻酸钠溶液,充分搅拌使二者混合均匀,得到海藻酸钠-花青素溶液;
(6)用胶头滴管将海藻酸钠-蓝莓花青素溶液逐滴滴入约1%L-乳酸钙溶液中,即制得蓝莓pH响应爆爆珠。
(7)用滤纸过滤出蓝莓pH响应爆爆珠,用蒸馏水洗去蓝莓pH响应爆爆珠表面残留的L-乳酸钙溶液,将其分装于3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30mL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蓝莓pH响应爆爆珠在不同pH下的变色现象。
四、实验现象与结论
蓝莓水溶液用水煮沸后,溶液即变为深紫色,过滤冷却后与海藻酸钠胶状溶液混合,得到紫红色海藻酸钠-蓝莓花青素溶液,将其滴人L-乳酸钙溶液中,自组装并交联固化为浅紫色蓝莓pH响应爆爆珠,加人不同pH的溶液,蓝莓pH响应爆爆珠pH<7的溶液中显红色,在pH=7的溶液中显浅紫色,在pH>7的溶液中显黄色。改变溶液pH时,蓝莓pH响应爆爆珠会变化为不同颜色。放置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包埋在微球中的花青素会缓慢释放出来,并逐渐扩散至整个溶液,使上溶液也显色,其中pH<7溶液中的花青素释放速率最快,这一性质充分说明了海藻酸钠凝胶作为药物缓释材料的应用。
五、实验思考
这是一个融入了许多简单实验操作的创新实验,实验原料贴近生活,我们平时喝的奶茶、吃的蓝莓,竟然有如此用途。原来生活中无处不是知识,要留心我们身边的平常事物,要善于发现我们身边物质的潜在用途,也许我们将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
在这个实验中,也有几点值得我们再思考:
(1)大多数二价金属阳离子都可以和海藻酸钠发生交联作用,在常溫就能形成透明的热不可逆凝胶,比如Ca2+、Cu2+、Pb2+。本实验中,笔者选择安全性高的Ca2+,但如果就实验效果而言,如果换为其他二价金属阳离子,交联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2)在本实验中笔者运用约2%的海藻酸钠溶液和约1%的L-乳酸钙溶液,这个浓度是否是最佳浓度配比呢?如果不是,那应该是什么浓度呢?
(3)蓝莓pH响应爆爆珠包裹的花青素指示剂怎样释放出来呢?释放的速率是怎样的呢?又应该选择用什么实验仪器来测定。
本实验中,笔者利用高中生已有的高分子合成(选修五)和离子键(选修二)的旧知识为基础,以前沿的科学新内容为实验背景,在这样一个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在实验中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假设、制订计划并进行实验,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慧华,赵晨霞.花青素结构性质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9(9):32-35.
[2]许亮亮,邹正,程昊然.基于STEM教育的中学化学创新实验研究[J].化学教育,2017(13):63-64.
[3]王秀娟,张坤生,任云霞,姚俊.海藻酸镳凝腠特牲的研究[J].食品添加剂,2008(2):259-261.
作者简介:柏杨(1990—),女,彝族,云南省玉溪市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