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突围之道分析
2019-08-13赖小群
赖小群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将阅读教学作为重点,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论述了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突围之道,期望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
1.忽视文章整体性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让学生对文章分段,由教师逐一对各个段落进行细致讲解,并让学生分析每一个段落内的重点语句。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易降低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2.忽视学生主体性
在语文课堂上,受应试教育、升学压力和教学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没有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是一味地讲授教学重点和难点,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违背了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采用固定僵化的教学模式,提问方式单一,不重视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忽视阅读方法指导
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种文体的文章,包括散文、记叙文、诗歌、说明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文章,其阅读理解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文本,没有指导学生对不同文本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未能摸清阅读学习的规律,难以提高阅读能力,降低了阅读理解效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突围之道
1.引导多角度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思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表述的思想情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教师可采用多角度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文章,逐步深化对文章情感传达的感悟。第一步,教师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悲痛、敬爱、思念的思想情感。第二步,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两段,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两段表达的意思,体会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的优秀品质,以及对作者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朱德热爱母亲献身革命的高尚品德。第三步,教师让学生阅读全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母亲对自己无私、伟大、宽广的爱。通过采用多角度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文本,抓住文本的核心思想,升华学生的情感。
2.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将阅读课堂交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帮助中获取知识,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文本,组织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通过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包括:这篇文章是什么结构?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在平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在学习小组讨论之后,由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再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3.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摸清阅读文本的规律,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如,在教学散文《春》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探究文本的主线,之后根据线索分析春的踪迹,探究作者在不同描写环节中呈现出来的情感变化。又如,在教学记叙文《猫》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六大要素出发解读文本,把握记叙文的文章脉络,理解记叙文所表达的情感。再如,在教学小说《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人物分析与评价作为阅读理解的重点,并在解读人物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而对人物形成理性认识。通过针对不同文体指导学生不同的文本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經验,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并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规律,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安兴.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甘肃教育,2018(12):96-97.
[2]李鑫宇.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艺术科技,2018(8):41-42.
[3]王旺.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104-10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