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季超级杂交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初探

2019-08-13石伟胜曾晓黎曾明会邓楚艳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超级稻栽培技术

石伟胜 曾晓黎 曾明会 邓楚艳

摘 要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和高产形成规律,用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投入数量,达到“高产、高效、生态”的综合效果。2018年,在邵东县魏家桥镇河西新村创办了一个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高产示范方,每667 m2增产61 kg,增幅10.1%,增产显著。

关键词 超级稻;精确定量;前氮后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9.019

为了把温光水肥因素和品种内在特性实现最佳配合,充分发挥超级稻、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成果的综合增产作用,达到并超过目标产量,2018年,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魏家桥镇河西新村创办了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33.33 hm2每667 m2产量超600 kg的高产示范方,合理确定量化栽插、施肥、灌溉等关键措施,成效明显。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前准备

1.1.1 土壤基本情况

高产示范方设立在邵东县魏家桥镇河西新村种粮大户张上忠流转的水稻田里,位于北纬27°15′63.9″、东经111°63′58.4″。供试土壤为潴育性水稻土青隔黄砂泥,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前取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43.9 g·kg-1,碱解氮171 mg·kg-1,有效磷13.5 mg·kg-1,速效钾71 mg·kg-1,缓效钾234 mg·kg-1,土壤pH为5.4。前茬为冬闲田。

1.1.2 供试作物

供试作物为一季超级稻,杂交组合Y两优900。Y两优900是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9月2日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34。在邵东县作一季中稻栽培,常年生育期为138 d,品种抗性好,种粮大户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40 kg。

1.1.3 设置对照

在示范方内设立了5个地块应用常规技术作为对照,5个对照在示范方内呈5星分布。

1.2 试验步骤

1.2.1 栽种方式与播种期

采取塑盘育秧抛栽方式,播种期安排在5月15—18日,抛栽期安排在6月1—5日,齐穗期在8月16—20日,收割期在9月25日左右。

1.2.2 确定合理基本苗

抛栽的盘育秧移栽时叶龄小(3叶1心至4叶1心),一般不带分蘖,单株成穗数决定于本田期的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分蘖发生率。确定合理基本苗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基本公式是:X(合理基本苗)=Y(每667 m2适宜穗数)/ES(单株成穗数)

ES=1(主茎)+(N-n-SN-bn-a)Cr

代入基本公式:X=Y/[1+(N-n-SN-bn-a)Cr]

式中N为主茎总叶龄,n为主茎伸长节,SN为移栽叶龄,bn为移栽至始蘖的间隔叶龄,a值为在N-n叶龄前够苗的叶龄调节值,C值在0.5~1.0,多数为1,r为分蘖发生率。

设计基本苗时,确定产量指标为每667 m2产600 kg,品种的总叶龄12,伸长节间数4个,bn值为0,a值取0.5,每667 m2适宜穗数为17万穂,抛栽叶龄为4(3叶1心),计算出每667 m2基本苗为4.88万株。盘育每穴平均3苗左右,抛1.63万穴即可,每盘353孔,2苗以上有效孔率计90%,每667 m2抛栽52盘,实抛栽1.7万穴,可实现在8叶期够苗,每667 m2有效穗17万和每667 m2产600 kg的目标要求。

1.2.3 精确定量施肥

1.2.3.1三要素肥料施用总量

根据邵东县2017年在魏家桥镇河西新村所做的一季稻“3415”试验,地力平均每667 m2为310 kg,每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氮素1.8 kg、磷素0.6 kg、钾素2 kg,利用率分别为42%、25%、48%。通过计算得出:每667 m2产600 kg稻谷需要施用纯氮12.5 kg、五氧化二磷7 kg、氧化钾12 kg,折合肥料用量为尿素27 kg、过磷酸钙60 kg、氯化钾20 kg。

1.2.3.2基追肥比例

根据水稻高产形成原理,在保证获得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80%以上)和千粒质量。在控制无效分蘖的基础上,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主攻大穗,协调足穗与大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获得高产。氮肥的基蘖穗肥比例为4.8∶2.2∶3.0,分三次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施用,钾肥的基穗肥施用量均为50%。

1.2.3.3施肥时间

施用時间一般在抛栽前2~3 d,每667 m2大田的盘育秧用0.5 kg尿素兑水100 kg淋施做送嫁肥,可减少基肥施用量2 kg,每667 m2施30 kg碳铵或11 kg尿素,60 kg过磷酸钙,10 kg氯化钾做基肥,抛栽后5~7 d每667 m2追施6 kg尿素做分蘖肥,5月下旬每667 m2追施8 kg尿素,10 kg氯化钾做穗肥。

1.2.4 精确灌溉技术

1.2.4.1活棵分蘖阶段

移栽后的水分管理应以通氧促根为主。抛秧的发根力强,移栽后阴天可不上水,晴天上浅水。2~3 d后断水落干促进扎根,活棵后浅水勤灌。

1.2.4.2搁田技术

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必须在其发生前2个叶龄提早搁田。在7叶龄期(6月25日左右)当群体苗数达到15万左右时断水。搁田效应持续两个叶龄,使10叶龄无效分蘖被抑制。搁田的标准为田间土壤开细坼为度,稻株形态以叶色显黄为适度,在基蘖肥用量合理时,搁田1~2次即可。进入9叶龄时断水。

1.2.4.3长穗期灌水技术

水稻长穗期(枝梗分化期到抽穗)的浅湿交替灌溉方法:长穗期田间经常处于无水层状态,灌2~3 cm水,待水落干后3~5 d,再灌2~3 cm水,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浅水层。这种灌溉方式能使土壤板实而不软浮,有利于防止倒伏。

1.2.4.4结实期灌溉方式

和长期灌水或结实期脱水过早相比,浅湿交替灌溉方法能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和稻株光合功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

1.2.5 其他综合增产技术

1.2.5.1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抽样化验,测定土壤供肥水平。根据2017年的“3415”试验测定地力产量、三要素施用比例和最佳施肥量。

1.2.5.2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示范基地由邵东县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站安排专人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及时实行精准防治。

1.2.5.3化学调控

为了保证育好壮秧,营养泥里使用了壮秧剂。为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齐穗60%时每667 m2叶面喷施壮籽肥谷粒饱50 g(兑水30 kg)。

2 结果与分析

2.1 应用成效

2.1.1 增产明显

9月18—20日,邵东县农业局组织专家测产组对示范片进行了测产,测定一季超级稻超高产方的实收每667 m2单产为603.7 kg,比对照增加61 kg,增幅10.1%,增产效果显著。

2.1.2 减少了抛栽数量。

一般的抛栽数量是60张软盘,1.9万穴,6万基本苗;超高产方上的抛栽盘数是52张,1.7万穴,5万基本苗。节约了种子、育秧盘及用工成本。

2.1.3 减少了灌溉用水

软盘育秧抛栽的发根力强,除了分蘖期保持浅水勤灌外,都是浅湿交替灌溉,多雨季节田间不保持水层,减少了灌溉次数和用水量。

2.1.4 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在移栽前采取秧盘施送嫁肥的方式,促分蘖效果明显,可以显著节省分蘖肥;在移栽后根据目标产量确定大田施肥量并采取“前氮后移”的施肥法,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及叶片伸长,大幅度提高茎蘖成穗率,每667 m2可以减少5 kg尿素施肥量。

2.1.5 减少了病虫害发生基数

“前氮后移”的施肥方法能推迟封行,改善拔节至抽穗期群体中下部叶片的受光条件,降低了病虫害发生基数,减少了使用农药次数,2018年超高产方只使用两次农药,较传统栽培法减少一次用药。

2.2 主要经验

2.2.1 抓规范化生产

按照技术规程要求,严格规范生产的每一步骤,杜绝随意安排播种、移栽期,杜绝随意肥水管理和杀青收割等现象,避免出现人为造成不必要的减产。

2.2.2 抓平衡增产

对示范片实行分类管理和指导,因苗因田采取针对性措施,二三类苗情的转化升级,实现大面积平衡增产。

2.2.3 三抓防灾抗灾

制订高低温、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防灾抗灾方案,减少生产损失。

3 结论与讨论

在水稻生产上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起到了省种、省水、省肥、省工的综合作用,产量达标率也很高,掌握应用好该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可以充分挖掘超级稻的高产潜力。因此,开展水稻超级杂交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意義重大。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超级稻栽培技术
我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5亿亩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袁隆平 回应减产
超级稻新增18个品种
2009年全国超级稻种植面积再创新高
南方超级稻-免耕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