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人员起床上床护理操作分析及单人护理操作技术开发
2019-08-13赵越殷健智纪志文孙淑娴陈栋
赵越 殷健智 纪志文 孙淑娴 陈栋
摘 要:目的 设计了一套单人执行的失能人员起床上床护理操作。方法 根据一般人体基本数据,应用人机工程学、力学基本原理对现有失能人员起床上床护理操作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现实护理操作对应比照。结果 针对现有失能人员起床上床护理操作难于单人操作的问题,本着单人完成失能人员起床上床护理操作的理念,根据一般人体基本数据、人机工程学、人体结构力学、机械原理、力学基本原理,来设计失能人员起床上床护理操作。结论 由于改变了施力方式,大幅减小了失能人员起床上床护理操作的劳动强度。基本实现一般成人单人完成失能人员起床上床的护理操作。
关键词:失能人员 护理操作 力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a)-0172-04
Abstract: Objective It is designed a set of nursing operation of disabled elders to get out of bed, go to bed for single-pers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human basic data, it is analyzing the existing nursing operation of disabled elders to get out of bed, go to bed for using of ergonomic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echanic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juxtapose with this practical nursing operation. Results The difficult problem i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nursing operation of disabled elders to get out of bed, go to bed for single-person. The idea is completing the nursing operation of disabled elders to get out of bed, go to bed for single-person. It is designing a set of nursing operation of disabled elders to get out of bed, go to bed for single-person,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human basic data, ergonomics, human body structure mechanics, mechanical principles, mechanics basic principles. Conclusions Due to changes in the way the force, it is greatly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nursing operation of disabled elders to get out of bed, go to bed. The basic realization of the general adult single person complete the nursing operation of disabled elders to get out of bed, go to bed.
Key Words: Disabled elders; Nursing operation; Mechanical analysis
隨着社会的发展,对失能人员的护理有了长足的进步,护理装备的进步促进了相关护理技术也进一步发展。但在失能人员的6项指标中,失能人员的起坐护理技术并没有随着护理装备的进步而有相应的起色。原因是起坐装备虽解决了失能人员从卧姿变成坐姿的问题,但没有解决离开久卧(或坐)之床(即上下床问题),没有解决失能人员因久卧(或坐)造成失能人员臀部及比邻的大腿部分血流不畅、潮湿而产生的不适及褥疮。而目前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人力,即采用多人协作且按照一定的护理操作来实现或找一力量奇大的护理人员按照一定的护理操作来完成。这种模式中的第一种护理模式成本高,一般家庭环境不易实现;第二种护理模式,力量奇大的护理人员本身就是社会稀缺资源,人难找,价格自然也高。力量较常人稍大一些的人长期从事第二种护理模式护理工作易得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1]。
1 一般人体基本数据
1.1 肢体、躯干重量
赖维铁所著《人机工程学》中提供了我国成年男女身高与体重的数据(见图1)[2]。
唐元升、张秀珍、韩殿存所著《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中提供了我国成年男女身高与体重的数据和身体各部分占体重的比例(见图2)[3]。
对应前臂最大平均屈肘力量T前臂=20.2kg[2]可以看出两者数值基本相当,这说明体重P=50.3kg[2]的人在辅以腰部力量的支持下,用绝对力量上单前臂托起其上身是可以实现的,但违反了人机工程学“当静态施力无法避免时,肌肉施力的大小应低于该肌肉最大肌力的15%”[9]的原则,这表明较频繁的实施单前臂托起上身的操作是不易持续的。因此单前臂托起上身的操作在没有其他力量支持下应配以托起护理辅具较为合理。
4.1.3 减小摩擦力
人平卧在床上要旋转90°,使其身体与床纵轴呈垂直态,需要克服很大的摩擦阻力。无论是分别搬托还是同时搬托平卧之人的肢体,都会对平卧之人造成伤害。因此必须大幅减小平卧之人对床的摩擦阻力,这样才能在保证失能人员不受任何伤害及没有任何不适感觉,而护理人员施一小力完成平卧之人旋转,使身体与床纵轴呈垂直态。基于此,只有平卧之人变形呈V字形,唯其臀部与床接触,方能实现上述目标。要使平卧之人变形呈V字形,只有将平卧之人双足、肩部托起,唯其臀部与床接触,床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平卧之人一半左右的体重。
4.2 起床护理操作
根据上述分析,起床护理操作改进如下:
把提足护具分别套在失能人员的足跟;将失能人员的双手放在其两大腿中间(防止护理操作中,失能人员的手溜至臀部造成手伤害);护理人员一只前臂放在失能人员的肩部,将失能人员的上身托起(或用护理辅具将失能人员的上身托起)距床面约10~20cm;护理人员的另一支手拎起提足护具,使失能人员的双足抬起距床面约10~20cm(此时失能人员呈V字形,失能人员的臀部与床接触);护理人员的两臂同时同旋向旋转,使失能人员的身体与失能人员所卧之床呈90°;将失能人员扶呈坐姿后卸下提足护具。起床护理操作完毕。
4.3 上床護理操作
根据上述分析,上床护理操作改进如下:
把提足护具分别套在失能人员的足跟(失能人员已坐在床边);将失能人员的双手放在其两大腿中间(防止护理操作中,失能人员的手溜至臀部造成手伤害);护理人员的另一支手拎起提足护具,使失能人员的双足抬起距床面约10~20cm;护理人员一只手放在失能人员异侧的肩部上,将失能人员的上身向后扶斜15°~30°(即与垂直方向呈15°~30°,此时失能人员呈V字形,失能人员的臀部与床接触);护理人员的两臂同时同旋向旋转,使失能人员的身体与失能人员所卧之床平行;缓放提跟装置使失能人员的足跟着床后扶失能人员的上身着床;将扶失能人员坐姿后卸下提足护具。上床护理操作完毕。
5 实践与结果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培训了22人,女性20人,男性2人;年龄在48~72岁;身高153~169cm。接受程度:培训2h基本掌握。
存在的问题:(1)原有的护理操作习惯改起来有点困难;(2)由于施力大幅下降,将失能人员旋转时动作较快,失能人员有不适感;(3)对于体重大、几乎没有腹肌力量的失能人员,仅凭护理人员单前臂加腰背力量托起其肩部还是有些吃力的,最好配加上身托起装置,以减小护理人员单前臂在护理操作中力量的付出。
在实际操作中,多数失能人员在起床护理操作时都能按照护理人员喊出的收腹嘱求在一定程度做收腹动作,这样护理人员实际单前臂付出的力量比预计的要少一些。在每天单人完成8~20次失能人员起床上床护理操作后,没有腰背不适感,大幅降低了失能人员起床上床护理操作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占用。失能人员起床上床护理操作在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实践与不断改进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实现了该课题预设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孔燕,于桂玲,于晶,等.护理人员职业性腰痛防护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9):1112-1115.
[2] 赖维铁.人机工程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 唐元升,张秀珍,韩殿存.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
[4] 孔振兴.20~39岁成年人不同部位等长肌力的变化特征及评价指标的筛选[D].北京体育大学,2011.
[5] 曹琦.人机工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 胡耿丹.运动生物力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7] 夏廉博.老年病人家庭护理指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8] 潘学兵,张磊,张军乔.人体结构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9]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4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