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伺服驱动器PE端未和中性点可靠连接的危害

2019-08-13张绍军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年7期
关键词:共模保护器中性点

张绍军

(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65)

0 引言

在数控设备安装接线时,一般会将伺服驱动器的PE端(或者说驱动器的外壳)和配电系统中的PE线连接起来。但很多场合下却不注意这个PE端最终是否和变压器的中性点可靠地连接起来了(如图1所示)。从日常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实践看,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如果驱动的PE端和中性点没有可靠连接,则会对数控系统产生较大的危害和影响。因此,驱动器的PE端一定要和变压器中性点可靠连接。

图1 进线连接图

1 稳定驱动器的相电压

以三相AC400 V低压配电为例,车间的供电电源来自于1个10 kV/0.4 kV的降压变压器,在变压器房内,变压器的中性点有良好的接地体深埋入地下,被钳制在大地上,保证是0电位。对于三相交流电路,说相电压必须有1个基准,这个基准就是中性点。以此为基准的抑制和平衡,三根相线才会形成稳定的120°夹角,才是相电压为AC230 V,线电压为AC400 V。

如果驱动的PE端没有连接到中性点(例如就在设备附近埋入地下),那么由于不同接地点之间可能存在电位差VPE,则在驱动器这里的基准就不一定是0电位(如图2所示),而可能是漂浮的不稳定的(零点漂移),相电压比较容易发生变化,容易出现某一相或几相对驱动器PE端的低电压或者高电压。低电压可能造成驱动器进线报警无法工作,而这个电压过高,则会逐步损害驱动器的绝缘性能。例如:一般三相AC400 V伺服驱动器的气隙,绝缘等被设计为最大允许相电压AC300 V。一旦没有中性点的抑制和稳定作用,相电压超高甚至超过最大允许值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同时,频繁的幅值较大的电压瞬变也会给IGBT模块等功率元器件带来动态过载损害问题,最终造成驱动器对地短路损坏或者功率器件失效。

图2 相电压基准的变化

此问题其实就是1个相电压的基准问题。只有PE端和中性点是等电位,说相电压的稳定才有意义,否则驱动器的相电压就是不稳定的。而要等做到电位,驱动器的PE端和中性点必须要可靠连接。

2 承载返回电流,满足系统的EMC要求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闭合电路中任何节点上的所有电流的代数和等于0。实际上就是电荷守恒定律,即流过电路的电荷不会产生和消失,必然要返回电路的起点。三根相线L1/L2/L3共用PE线构成闭合电流回路,所以PE线上必然存在着返回变压器中性点的返回电流,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这种电流会更为明显。

从驱动器角度看,现代数控系统的伺服驱动器普遍采用交—直—交的变频原理,整流器开始工作后直流母线电容一直在进行充放电,同时在逆变器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原理控制作用下,由于电机线圈以及电机动力电缆也具有电容效应,也在进行着充放电。两者的电容叠加效应必然要在驱动系统中产生较大的共模电流,如图3所示。

整流器电容被变压器反复充电,形成了一种共模电流,而动力电缆和电机被逆变器反复充电也构成一种共模电流。系统中的共模电流会通过动力电缆的屏蔽层,驱动装置的外壳和PE线,在变压器和伺服驱动系统中构成若干回路,部分共模电流必须要通过PE线回到变压器中性点构成电流回路。在TN-C网络中,因为这种共模电流肯定要流经PEN线,因此变频驱动的进线是不能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否则剩余电流保护器会频繁地切断进线导致设备无法工作,也由此可见这种共模电流是比较大的。

图3 共模电流通道

共模返回电流和三相不平衡导致的返回电流形成叠加效应,最终都要返回到中性点去。为保证设备的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性能,返回电流的返回通路是一定不能被忽视的。

如果承载返回电流的PE线不能和中性点有可靠的连接,但是电流仍要想方设法回到电源端才行,返回电流仍然存在,但此时返回电流就会自动寻找阻抗最小的返回通路,此时的返回通路就变成其它各种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回路,如通过土壤大地回流,或者通过其它各种不规矩的导体回流。但是这种返回通路的阻抗是极不稳定的,例如土壤的电阻率在潮湿和干燥条件下差异很大,并且共模返回电流具有高频特性,不规矩的各种导体对高频信号的阻抗也是不稳定的,因此这种返回通路并不稳定可靠(如图4所示)。

图4 不稳定的返回电流通道示意图

EMC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电场和磁场的阻抗控制,由于电子学性质决定了设备中电路间倾向于互相干扰,一旦返回电流通路不畅通,阻抗不稳定,则会在设备中间带来非常多的EMC干扰问题,例如CNC控制器的死机,编码器传感器信号紊乱,总线通信的中断等,而且往往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如图5显示的CNC机床直线光栅尺的例子:设备经常性出现“主动编码器硬件故障”报警,或者有较大的位置误差,设备伺服驱动的PE端未和中性点有导线连接。通过示波器观察光栅尺信号波形:左图为PE端和中性点未连接时的波形,而右图则是PE端和中性点连接后的波形。可以明显地看出,在PE端和中性点未连接时,光栅尺信号受到了较大的干扰波形明显杂乱;而在PE端和中性点连接好后,光栅尺信号变得非常规则。

图5 光栅尺信号波形对比

在车间现场层面,输入进线一般都会被着重考虑,但常常忘了“电流永远都要流回源头”,因此返回电流常常被忽视,即“只重视进不重视回”,这是很多EMC问题的根源。如果我们要尽可能地提高数控设备的EMC性能,就必须掌控好返回电流的通路状况,得到可靠的、低阻抗的电流返回通路。因为共模电流具有相当多的高频成分,从降低阻抗的角度来说,整块的金属底板构成回路的阻抗最小,而越密的网格接地线越接近于金属底板,如果成本允许应该尽量使用网格地线,否则至少应该保证足够截面积的良好导线连接,那么这种返回通路是基本可预测和可控的,数控设备的EMC性能有基本的保障。虽然设备EMC问题的原因不仅限于此,但相关性很大。

3 常见连接错误和原因

数控伺服驱动器的PE端和中性点没有直接的连接,会在系统中产生较大的危害和影响。使用现场之所以会出现很多PE端和中性点断开连接的情况,基本上出于两个原因:误解TN-S(三相五线制),规避剩余电流保护器。

如图6所示,由于概念认识上的错误,很多人将右侧的配电方式认为是三相五线制,但其实这个PE线仅仅是个安全重复接地,只能起到防止设备外壳带电的作用。因为这个PE线和中性点没有直接的连接,所以既没有三相基准的作用,也无法构成电流回路,那么这种配电实际上还是TN-C。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如果伺服驱动接入了3根相线和PE,实际就成了TT系统,基于上述的论述,这种情况下伺服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会显著下降。因此这种情况下,伺服驱动的PE端应该保持N线和PE线的双重连接。

图6 真假三相五线制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某些TN-C的系统中,电柜进线前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使用人员为了规避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伺服系统只接入3根相线,而单独在设备旁边做一个接地装置作为PE。这其实还是构成了TT系统,仍然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对于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情况的解决方法,应根据GB14050——2016的规定,或者改为局部TNC-S,或者通过隔离变压器隔离,伺服驱动的PE端接入隔离变压器的中性点,如图7所示。

4 结术语

变压器的中性点作为三相基准和电源回路的M端,是非常重要的基点。无论从稳定相电压,还是从抗干扰的角度来说,数控设的伺服驱动器的PE端(或者说设备电柜的金属底板)一定要和变压器中性点有可靠的连接。注意这一点,数控设备及其伺服传动系统的可靠性会显著地增加。

图7 使用隔离变压器

猜你喜欢

共模保护器中性点
非隔离逆变器交直流侧共模干扰耦合抑制
云南GNSS时间序列共模分量提取分析
共模电感的建模方法及验证
智能冗余断相保护器的设计与完善
一种用于配变低压侧漏电保护器跳闸的报警系统
10kV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带电的原因及危害
你了解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吗
中性点经接地变压器接地的400V电气系统接地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基于STM32的智能低压保护器的研制
500kV变电站主变压器中性点引出母线接地端发热问题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