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非洲油气合作的对策研究

2019-08-13刘绪康

石油科技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非洲地区中非勘探

邱 坤 刘绪康

(1.中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

近30年来,油气开发利用是我国和非洲地区经济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中非油气合作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典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合作模式。我国政府和企业不仅向合作国提供资金、技术和装备,而且重视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油气合作大力发展非洲当地经济,树立了国外石油公司与资源国互惠共赢的模式,提高了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地区的国际声誉。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大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倡议,这为新形势下中非油气合作带来重要的战略机遇[1]。

1 非洲油气资源概况

1.1 石油资源

非洲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油气市场的地位日趋重要。截至2017年底,非洲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167×108t,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5%;石油产量为38330×104t,较上年增长4.7%,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7%;石油消费量为19630×104t,较上年增长2%,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2%。非洲6个主要产油国尼日利亚、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南苏丹、刚果共和国,占非洲全部原油产量的86%以上,其中尼日利亚原油产量最高(表1)。

表1 非洲主要产油国2017年石油储量、产量和消费量[2]

1.2 天然气资源

非洲地区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天然气资源量排名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独联体地区和中东地区。截至2017年底,非洲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3.8×1012m3,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1%;天然气产量为2250×108m3,较上年增长8.7%,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1%;天然气消费量为1418×108m3,较上年增长6.5%,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8%。非洲4个主要产气国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占非洲全部天然气产量的86%以上,其中阿尔及利亚天然气产量最高(表2)。

表2 非洲主要产气国2017年天然气储量、产量和消费量[2]

2 中非油气合作历程与成果

2.1 中非油气合作经历不同发展阶段

1993年,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国有企业为主开展国际化经营,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油气合作与开发。1995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与苏丹油气合作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随后与乍得、尼日尔、莫桑比克、南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国开展油气合作,业务范围涵盖油气上游勘探开发,中下游的管道建设与运输、炼厂建设与运营和成品油终端销售等环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于1993年开始,在非洲提供油田钻井工程服务,先后参与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油气区块的开发与运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简称中国海油)于2006年开始,先后参与刚果(布)、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等油气区块的权益投资。中非油气合作20多年,主要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5—2004年):油气合作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非。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与苏丹(包括南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国开展油气合作,从事油气上游投资、中下游建设与运营。重要里程碑成果主要包括:苏丹6区油田一期工程顺利投产,苏丹3/7区亿吨级可采储量的发现,苏丹1/2/4区千万吨级油田建成投产并形成上下游一体化配套工程。此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别于2003年、2004年顺利进入阿尔及利亚油气上游领域。

第二阶段(2005—2010年):油气合作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非。在此期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在西非地区实现“多点开花”,典型合作项目包括:2004年,中国石化收购安哥拉海上18号区块的50%权益,该项目已成为中国石化境外核心资产和利润最高的项目之一;2006年,中国海油收购尼日利亚海上Akpo开发区块45%的权益;2007年,中国石油先后在乍得、尼日尔获得油气勘探开发区块作业权,并取得规模储量发现和千万吨级上产。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油气合作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非沿岸海域,该地区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重点关注和勘探开发区域。2010年前后,中国石油企业纷纷进入东非油气市场,如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国,如保利协鑫天然气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3]。2013年,中国石油成功收购莫桑比克海上4区块20%的权益。

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在非洲到期终止和正在运作的油气项目达29个(表3、图1)。另外,少数民营石油企业也进入埃塞俄比亚等国开展油气合作。

表3 1995—2017年中国与非洲国家油气合作主要项目[4]

2.2 中非油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过去20多年,中非油气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国石油企业通过上中下游投资、建设与运营,把中国的资金、石油工业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国际化人才等源源不断地向非洲转移和输送,帮助非洲搭上全球化的快车,促使非洲实现工业化与现代社会发展接轨。在中国石油的规划与帮助下,苏丹、南苏丹、乍得、尼日尔建立了现代石油工业体系,形成一体化全产业链,这些曾经全球经济排名靠后的国家,已成为非洲新型工业化的代表。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石油企业通过战略能源布局,输出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促进沿线非洲国家油气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在非洲油气合作项目累计权益投资达800亿美元以上,形成了北非、西非(含中非)和东非石油项目集群,建成了年产1.1×108t的原油生产能力。2017年,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地区作业产量当量约为8000×104t,权益产量已超过4000×104t。

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地区开展油气合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当地化运作、油田社区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巨大精力和资金,着力打造中非油气合作示范区。近年来,中国石油在苏丹和南苏丹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已累计投入数亿美元,为上万名当地员工解决了工作,惠及当地数百万人,苏丹项目员工本土化比率已超过90%。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在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海域勘探开发项目,高度重视作业区域的环境保护,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系统完整的HSE管理体系,HSE作业记录和业绩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

图1 非洲油气工业进展及中方参与主要项目分布[5]

3 中非油气合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出现不和谐、不稳定逆流。石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徘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局势复杂。受这些因素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非油气合作面临着一定困难与挑战。

3.1 油气合作开发滞后于政治外交

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非高层互访达800多起。2018年,中国与非洲多数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指导性文件,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办。相对于轰轰烈烈的政治外交,油气合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中国与苏丹的油气合作,已探索出一套比较成功的模式,得到了国际方面的普遍肯定。但中非油气合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对与非洲的油气合作还缺乏统一协调的政策、总体部署和规划,很多政治、经济和外交资源远未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导致中非油气合作步伐相对迟缓。

3.2 项目法律合规性风险与安全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投资运营面临各类风险。恐怖主义和政局不稳是油气合作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活跃在尼日利亚、乍得等地区的“博科圣地”恐怖组织,对当地油田现场正常作业造成严重危害。“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开放程度普遍较低,国际合作经验匮乏,市场化运作、信息透明程度不高,容易滋生腐败。一些资源国政府提出十分苛刻的油气合作条款,油气合作政策趋于收紧。因此,无论是项目前期谈判,还是后期运营管理,始终面临法律与合规风险,中国石油企业曾因“环保陷阱”“社区纠纷”遭到巨额罚款。

3.3 油气合作区块资源接替风险

非洲地区优质油气合作区块大部分已被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石油公司和本国石油公司所开发运营,新拿出的油气合作区块大多位于开采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的陆上油田,这类油田含水量高、增产潜力小、经济效益差,所要求的勘探开发技术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中非油气合作项目经过多年开发,主力油田逐渐步入开发和生产中后期,后续开发技术难度增大,储量接替断档。再加上合同面临到期、合同条款制约等原因,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勘探区块面积有限,如不再发现并收购新区块,将会面临严重的资源接替风险[3]。非洲海上油气合作潜力巨大,但我国企业深海油气业务存在短板,难以获得较高作业权益,成为项目作业者。

3.4 投资资金跨境流动与汇率风险

油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作为油气合作的投资方,有收回项目投资并将所产生的投资回报汇出的意愿和诉求。如果项目的投入与回报不能汇出资源国,投资方合作积极性将受到打击,致使投资方资金不到位,油气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从而影响资源国的经济发展。目前,“一带一路”沿线部分非洲国家货币政策极不稳定,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较大,实施汇率管理难上加难,有的国家外汇资金出入境管制较为严格[6]。

3.5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尚未设立

国际油气合作项目投资巨大,同时面对各类不可预测的风险。为了保障本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安全和利益,投资国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投资保护性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西方国家重视海外投资保险,并建立了海外投资保险的相关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确定和约束。目前,我国针对“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油气合作项目的投资风险保险制度尚未设立,现有投资保险制度范围较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程序烦琐,而且不适用于海外油气合作投资项目的业务特点和要求。

4 中非油气合作前景展望

非洲地区油气资源丰富,相对开放的能源政策,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条件,较为低廉的开发成本,加之中国与非洲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经济互补性,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为中非油气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4.1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非油气合作

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沿线非洲国家政治地缘的状况不同,油气合作的重要程度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油气合作对促进非洲油气资源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发展长期稳定、友好互助关系的纽带。“一带一路”沿线非洲资源国在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与运营、炼厂建设与运营、油气贸易、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等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合作潜力,为我国与非洲深化油气合作带来重要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中非油气合作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朝着更加优质高效、互惠共赢的方向迈进,进一步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4.2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夯实中非油气合作

2018年9月3—4日,我国成功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54个非洲国家中有53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了此次峰会。在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说,“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7],并提出中国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推动“八大行动”顺利实施。这“八大行动”之一就包括支持中国企业以投建运营一体化等模式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跨境水资源等领域的合作。

4.3 非洲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低,合作潜力大

非洲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开发程度较低,为我国企业开展油气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合作机遇。几内亚湾是世界公认的油气富集区,预计到2035年仍是世界主要油气净出口地区[8]。尼日利亚、南苏丹、乍得、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油气工业发展程度较高,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非洲油气的大发现将越来越多。目前,对中国进口油气量较大的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土库曼斯坦等国,有的投资不足、技术欠缺,有的老油田产量递减较快。而非洲地区的油气探明储量潜力大,具备高水平开采油气的条件,无论从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上看,非洲地区是我国发展海外油气事业的一个理想开拓地。

4.4 中非油气合作具有较强互补性

近年来,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非洲地区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不断增加,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角色日趋重要,该地区的油气产量和出口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从资源和市场角度看,非洲丰富的油气资源与我国油气相对匮乏形成较为鲜明的互补。我国能源消费持续稳定增长,为非洲油气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规模出口市场,中非油气合作既能解决多数非洲资源国消费乏力的现实困境,也能有效增强我国的能源战略安全。从能源开发资本和技术角度看,大部分非洲国家对外国公司参与油气合作的政策较为宽松,比较愿意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参与本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在“一带一路”倡议新形势下,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成为双方友好、平等推进务实合作、谋求共赢发展的重要一环[9]。

4.5 中非油气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区域和范围逐步扩大

中国进入非洲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不强加违背公平、民主、人权的任何条件,不干涉非洲国家的内政。我国和非洲的油气合作,油气合作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我国石油企业已经进入非洲国家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化工、油品销售、管线输送等领域。近年来,我国从非洲进口原油占比保持在20%左右,非洲成为中国石油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地。2017年,中国从安哥拉进口原油5042×104t,安哥拉是继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之后,中国第三大进口原油来源国,其作为中国最主要石油贸易合作伙伴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合作前景良好。

5 中非油气合作相关对策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中非相关各方需不断提升油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把非洲地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区域。

5.1 制定中非油气合作配套政策和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油气合作提供了政治基础,在此大背景下,国家层面要从政策、机制等方面推动中非油气合作。一是将中非油气合作项目列入中国与相关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备忘录,纳入国家高层关注的重要事项,从国家高度给予中非油气合作重视与保障,及时有效解决油气合作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推动中非油气合作不断深入发展。二是建立和不断完善中非油气合作机制,重点要制定中非油气合作开发政策、油气投资保护、油气区块建设标准、税收筹划、油气投资资金跨境流动、油气合作争端解决等事项[6]。

5.2 加强投资风险和环境评估

我国石油供需缺口长期存在的现实,决定了石油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油气合作的必然选择,非洲正在成为中国石油企业发展海外事业的重要战略区域。中国石油企业要在非洲油气合作中立足,必须按照既定方针,既要走进非洲,又要兼顾安全。为此,必须对非洲主要产油国的政治局势、投资政策、文化背景、历史往来等,进行客观分析、系统评价,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制定与非洲油气合作的战略规划和路线图,为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投资提供决策指导。

5.3 提供中非油气合作资金保障

油气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资金来源要保证稳定且持续性强。“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大多经济薄弱,缺乏资金来源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应充分利用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的“一带一路”建设专项贷款,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等金融渠道[10-11],为中非油气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可借鉴“安哥拉模式”,即中方为其提供长期优惠贷款,安哥拉用石油偿还贷款。要逐步探索并推动油气投资和跨境油气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有效降低汇兑成本、汇率风险,增强油气项目投资活力。

5.4 加强同国外石油公司油气合作

西方石油公司进入非洲油气合作的时间较早,在多年的经营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很好地应对非洲地区政治、经济、技术等各类风险。中国企业同国外石油公司合作不仅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前沿技术,而且可以共同承担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更好地发挥分工合作的优势,还可以克服融资瓶颈,达到风险共担和互利双赢的目的。非洲海上油气储量丰富,较为典型的是西非几内亚湾深海油田。与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海上勘探技术仍有较大差距,通过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可解决深海勘探开发的技术问题,提高海上勘探开发的技术水平,从而在非洲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中获得一席之地。

5.5 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

中国石油企业作为油气合作项目的投资方,资源国作为油气合作项目的参与方,均有加强技术合作的愿望。先进适用技术的有效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油气合作项目成功投产,使项目各参与方得到稳定可观的投资回报。中国石油企业掌握的陆地石油勘探开发、边际油田开发技术要切实运用到合资合作项目中。中非石油企业要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通过建立联合科研机构共同应对重大油气区块的勘探开发,集中攻关关键技术,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方面,可借鉴中国石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的MMG科研项目模式,该项目有效促进了中哈油气合作项目的开展。

5.6 建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基金

我国石油企业参与非洲油气合作面临各类风险,比如政治风险、资源风险、安全风险、汇率风险等。因此,建议我国政府拿出部分外汇储备,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风险基金,利用风险基金专门对进入非洲进行油气合作的国内石油企业提供贷款。当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油气合作遭遇风险造成损失时,国家给予石油企业一定比例的补偿,形成海外石油合作风险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

非洲地区中非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勘探石油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红岩杰狮首批50辆重卡出口非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