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笛网压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生殖系统的影响
2019-08-13卢晓红李佳琦王晨迪
卢晓红,李佳琦,王晨迪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 (成都 611130)
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危害较大,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类情况变化急骤,治疗时效性要求较高,而临床中较多患者因出血不能有效控制,需切除子宫,再者较多治疗可能对子宫等生殖方面造成较大危害,这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1-2]。临床中关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研究多见,而不同方式对患者的出血控制效果及对机体其他方面的不良影响存在一定差异[3-4]。本研究就晨笛网压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的6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子宫动脉结扎术组)34例和观察组(晨笛网压缝合术组)34例。对照组中年龄为20~39岁,平均为(29.0±5.5)岁,孕周为37.2~42.3周,平均为(40.3±1.0)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7例;分娩方式:阴道顺产者22例,剖宫产者12例。观察组中年龄为20~40岁,平均为(29.2±5.2)岁,孕周为37.0~42.5周,平均为(40.2±1.1)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8例;分娩方式:阴道顺产者21例,剖宫产者13例。两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年龄、孕周、分娩史及分娩方式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者;单胎头位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双胎者;合并妊娠期疾病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精神病史者。
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将子宫向对侧进行牵拉,充分暴露需要结扎的部分,子宫峡部两侧搏动部位的内侧2 cm处作为进针点,采用可吸收缝线进行贯穿缝合,出针点为子宫静脉外侧宽阔区,必要者做第二次缝扎。②观察组采用晨笛网压缝合术进行治疗,第一条缝线的进针处为左侧子宫切口下缘3 cm与宫体左侧缘3 cm处,由此进入宫腔,出针处为宫腔自切口上缘3 cm与距宫体左侧4 cm 处,再从纵向间隔 3 cm处作为入针点,出针点位宫壁穿行纵向 3 cm,缝合距宫底 4 cm,横向距宫侧4 cm 出针,缝线跨过宫底绕向后壁,对应前壁缝合转向至右侧,右侧全程对应左侧缝合;第二条缝线的入针点为左侧距切口上方 3 cm,横向距第一条缝线3 cm处,前壁至后壁缝线与第一条缝线的走向相同;若第二条缝线宫体之间距离在 9 cm 以上,进行第三条缝线缝合:入针点与出针点选择在距第二条缝线入针点与出针点联线上 3 cm处,且此处与第二条缝线的距离为3 cm,前壁至后壁缝线走向与第二条一致,第三条、第二条缝线依次收紧打结后,缝合关闭子宫切口,第一条缝线最后打结于子宫切口下段。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及用药方面均相同。
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术后12 h及24 h的出血量构成情况(<200 ml、200~300 ml、300~500 ml及>500 ml)。②于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为检测卵巢间质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血流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③另于上述时间采集两组的空腹静脉血,将血标本离心,以医用离心仪于3000 r/min的离心速度下离心5.0 min,取血清部分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促卵泡成熟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操作检测。然后分别统计上述检测指标。④子宫复旧情况[术后1、3、5 d的宫底高度改善情况、术后的恶露时间构成(<3周、3~6周及>6周)]。
结 果
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构成比较 观察组术后12、24 h的出血量构成(<200 ml、200~300 ml、300~500 ml及>500 ml)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构成比较[例(%)]
2 两组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表现为卵巢间质血流PSV及EDV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3 两组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生殖激素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生殖激素指标优于对照组,表现为血清FSH及LH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E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生殖激素指标比较
4 两组子宫复旧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1、3、5 d的宫底高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术后3周及6周的恶露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
表4 两组术后1、3、5 d的宫底高度改善情况比较(cm)
表5 两组术后的恶露时间构成比较[例(%)]
讨 论
难治性产后出血是产科极为严重的情况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常见因素之一。临床中与难治性产后出血相关的研究显示,如出血不能有效控制,则需切除子宫,未进行子宫切除的产后出血患者则因出血及手术损伤的原因,普遍对生殖系统造成一定损伤,这对有生育要求的产妇十分不利[5]。临床中与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相关的研究显示,出血及手术性创伤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可提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卵巢功能状态及子宫恢复情况均是常见的受影响方面,且是受影响较大的方面。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及患者需求的提升,对于生育功能的保留及术后生育恢复要求的提升,上述方面的评估也成为临床治疗方式选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近年来,临床中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方式较多,子宫动脉结扎术、B-Lynch缝合术、宫腔填塞等多类方式均可见,其中子宫动脉结扎术、B-Lynch缝合术疗效均较好,但是较多相关研究也普遍认为其可对卵巢血供及功能方面造成一定不良影响[6],因此找到既能有效控制出血,又对生殖系统不良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
晨笛网压缝合术是临床中认为疗效较好的一类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手术方式,其在有效保证手术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了时效性,因此可更为有效的控制出血,且本类治疗方式采用褥式缝合进行处理,缝合只达到子宫内膜基底层,不进入宫腔,故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极为轻微[7],在降低缝线滑脱概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宫腔粘连的发生,对于保证子宫功能状态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本类治疗方式不影响子宫与卵巢的相关血供血管,大大降低了止血后的子宫与卵巢损伤,因此有助于生育功能的保留与维护[8]。临床中对于晨笛网压缝合术的优势研究显示,其褥式缝合与小背带的处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子宫复旧后网膜及肠管嵌顿的发生,且缝合布局更为符合子宫复旧解剖处理,因此有助于术后子宫功能状态的有效恢复[9-10]。
本研究就晨笛网压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观察与探究的结果显示,晨笛网压缝合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好于子宫动脉结扎术,表现为术后12、24 h的出血量较少,同时其术后的卵巢功能与子宫复旧也相对较好,表现为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生殖激素指标恢复较好,术后1、3、5 d的宫底高度状态较佳,术后3周及6周的恶露情况也有较大的优势,说明晨笛网压缝合术在保证出血尽快控制的基础上,对卵巢血供、功能与子宫复旧的影响均更为积极。这与晨笛网压缝合术对子宫内膜损伤较小、直接作用于子宫壁的血管丛进行治疗有关[10-12],而子宫动脉结扎术患者则对血流进行了阻断,部分影响到卵巢的血供,且早期出血控制后对子宫的状态也存在一定不良影响,因此导致卵巢与子宫的术后恢复相对更慢,效果也相对较差[13-14],故认为晨笛网压缝合术的综合应用优势更为突出,尤其是对于术后生育要求较高的产妇,其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晨笛网压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卵巢及子宫等生殖方面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