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补还是不补
2019-08-12金知萍吕迁洲
金知萍 吕迁洲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它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人类自身无法合成,必须通过日常饮食或药物补充。那么,哪些人需要补充维生素C,哪些人又不能补充?
宜补:孕妇、哺乳期妇女、吸烟者
维生素C是清除人体自由基的重要还原剂,参与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当维生素C摄取量长期低于10毫克/天,造成维生素C缺乏时,就可能出现骨骼和牙齿易折断或脱落,以及皮下、黏膜、肌肉出血等坏血病症状。
研究证明,只要每日食用一定数量的新鲜蔬菜、水果、薯类、豆类等食物,大多数人能获取足量的维生素C,并不需要额外补充。但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吸烟者可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孕早期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100毫克;孕中期和孕晚期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130毫克。哺乳期妇女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130毫克。研究发现,吸烟者血液中维生素C比不吸烟者少30%~50%。因此,吸烟者与被动吸烟者可额外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宜在餐后1~2小时,温开水送服,不宜用开水、茶水或牛奶送服。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
不宜補:6类人慎用
患以下疾病时,患者补充维生素C宜谨慎。
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需要从饮食或药物中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C会降低维生素B12的生物利用度,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摄入大剂量维生素C后,可造成血浆铜蓝蛋白活性降低,血铜下降,特别是在饮食中铜含量较低时。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后,可导致溶血危象。
白癜风。白癜风是由于皮肤黑色素细胞内的一种酶活性降低或消失而引起的局限性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维生素C不仅可使黑色素生成中断,还能使血清铜及其氧化酶的含量降低,并影响酪氨酸酶的活性,干扰黑色素生成。
尿路结石。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加重已有尿路结石患者的病情。
糖尿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测定结果,造成检查结果假阳性,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痛风、血色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胃溃疡等疾病患者,若考虑长期服用维生素C,亦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