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乱花,探索真知
2019-08-12
人们借由种种讯息探寻世界,却常常发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慨叹。置身讯息洪流中,茫然而不知所往,这一现象着实引人深思。
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浪潮对我们的生活多有裨益。新型媒介的兴起,让我们有更多途径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讯息;传统媒介的改革,使我们共同见证了新时代中传统与创新的齐头并进。纷繁多样的讯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新窗,一幅更全面、更清晰的世界图景正逐渐呈现于我们眼前。
然而,过量的讯息犹如春日繁花争奇斗艳,虽万紫千红却让人萌生杂乱无章、不知所措的迷茫感。原本意欲在讯息的百花园中搜奇寻幽,却不幸触发了某一机关,使骇人听闻的讯息扑面而来;原只想采摘一朵玫瑰归去,却架不住百花诱惑采摘更多无用的讯息。讯息的乱花逐渐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世界不再清晰,难怪有人发出“常常淹没在讯息中,对世界所知甚少”的喟叹了!
细究这一现象,新时代中的媒体与个人都应反思。
不知从何时起,不少媒体屈从了世俗社会急功近利、市侩逐利的浮躁风气。原本应理性、全面、客观的媒体视角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标题党”,他们为受众建起了思维的“舒适圈”,只灌输那些受众感兴趣的、观点相似的讯息,更有甚者大放厥词:“你关注的才是头条!”我们“欣然自得”地被囚于其中,视野越来越狭窄,认知越来越混沌,何谈“更多地了解世界”!
但我们并不能把这一问题全然归咎于外界,个体缺少独立判断,在思维的怠惰怪圈中安之若素、无所作为,不正是被动消极地任由自我被讯息流淹没,不正是“积极主动”地拒绝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吗?真正令人痛心疾首的,恰恰是這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式的甘愿受讯息挟持,迟钝、木讷、随波逐流的自我放弃。
几十年前,尼尔·波兹曼以“娱乐至死”预测了人类的未来;新世纪,严歌苓亦借文学抒发了对时代的忧思:“开成花灾的玫瑰不是灿烂,而是荒凉!”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诚然,媒体需要肩负起身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职业道德,应如阿兰·德波顿所说的那样,将“全人类的咆哮声”送至每一位受众耳边。但要对世界更加了解,其关键仍在我们自身。我们亟须重拾理性思考的习惯,努力克服“异己”讯息所带来的不适感,维护自我的“第六种自由”。然后,在讯息的洪流中抛下自己的锚,向代表着真知的彼岸进发。
纵使乱花渐欲迷人眼,我自从容前行,探索世界的真知!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的好文章,也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考场作文。文章开篇简洁,概述现象并表明其“引人深思”。第二段联系时代特点分析了借由讯息以了解世界的可行性,体现出考生较强的与材料对话的意识,难能可贵。第三段以百花园为喻引出“常常淹没在讯息中,对世界所知甚少”的现象,接着从媒体与个人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现象形成的原因:媒体急功近利,个体缺少独立判断。后借用尼尔·波兹曼、严歌苓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是从媒体与个体两个角度分析,方法对应问题,有的放矢。结尾首尾呼应,照应标题,结构严谨。从文中能见出考生一定的阅读积累,且具备熟练运用因果思维分析现象的能力。(忻微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