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19-08-12郭家海
郭家海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语文课上,几位同学围绕古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讨论起来:有人佩服苔花具有高远的目标追求;有人质疑苔花这是盲目学习牡丹;也有人认为苔花虽然目标定位不准确,但是它的精神非常可贵;还有人认为……
题目解析
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话题“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话题的关键可以简要概括为“苔花学牡丹”,后面是针对“苔花学牡丹”的不同态度。
材料给出的前三个观点体现出了思维的层次性。材料引用的诗句出自清代袁枚的《苔》,全诗如下:“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沉寂了三百多年的小诗随着支教老师梁俊和他的学生梁越群在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演唱而一夜爆红。梁俊教学生唱这首歌是希望他的学生能像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嘉宾曾宝仪说:“当初梁老师选这首歌曲送给孩子们时,一定是想要给他们很多鼓励,想要告诉这群孩子‘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的,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这种主流的、肯定的态度易被大多数同学接受并将其作为立意点。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这首诗现在广为流传,是大家认可的,所以不敢将材料的第二个观点作为立意点(注意:是材料给出的否定观点而不是否定整个材料),其实质疑更能够体现出思考的深入和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这也恰恰是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追求。
材料的第三个观点是前两个观点的综合,更多指向于宏观的表达。
当然,同学们也可以提出自己對这一现象的看法。
审题要点:
1.把握材料的关键“也学牡丹开”,要界定清楚“学开”而不是“自开”。
2.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观点的提炼要精准,观点的呈现要清晰,论证过程中观点要稳定,不要游移不定;论证要有层次,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3.注意文体特征,议论文要有比较清晰的层次,记叙文要注意叙述、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我们从小到大学过的每篇课文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如初中课本中的《木兰诗》,主人公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成为巾帼英雄……
运用示例
反观当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或许是最偏执的角色。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在大公司做高管,转身就数落自家上大专的孩子没出息。记得苔花的美,能让你避免迷失在过于耀眼的牡丹花丛中,能让你时时刻刻记得不必妄自菲薄,苔花也可美不胜收。纤弱如薇依也能掀起法国女权运动的波澜,花木兰也能成为流芳百世的巾帼英雄,纵使是一丛“寂寞开无主”的苔花,也能点亮石堆的一隅。———一考生
适用素材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写作时使用一些有知名度却没有被用烂的电影素材可以给读者极大的新鲜感,同时给人深刻的启示。例如《摆渡人》,由王家卫监制,张嘉佳执导。上映前三天票房成绩不俗,口碑却一路下滑。有人说,《摆渡人》只是模仿了一个王家卫电影的壳罢了,却没有魂。
运用示例
艺术家多少都有点儿矫情,可没说矫情的都是艺术家呀!电影《摆渡人》号称斥资十亿,由王家卫监制,全明星阵容,配置让人期待得抖起腿来,可进了电影院一看,实在令人哭笑不得。《阿飞正传》中“无脚鸟”式的矫情独白学到了,《堕落天使》中神经质的人物行为学到了———可如此粗暴的加减,只能炮制出一部价值十亿的滑稽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牡丹妖娆艳丽,多矫情!它是为了“美”而矫情。而苔花若要美,大可不必矫情。《摆渡人》若是学到分毫《重庆森林》中对香港文化的渲染,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一考生
适用素材
绘画是一种高雅艺术,选择恰当的绘画作品作为素材,有利于提升文章的品质。钱选的《秋江待渡图》画面中央是一大片开阔的水域,江天浩渺,远景秋山隐隐,起伏连绵。江水左岸土坡上青红杂树,有人待渡,望穿秋水,而将要渡他的船才刚刚驶离对岸。
运用示例
《秋江待渡图》画面远处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近处树下的人正引颈眺望;江面上缓缓行驶的小舟,与人们的等待形成了巨大的张力。钱选画的虽是时间上的渡,昭示的,却是精神上的“渡”,一种对于梦想彼岸的心驰神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牡丹国色天香,盛开时名动京华,无比惊艳。小小苔花将此胜景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何不可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怎能不为小小苔花体内高贵的精神追求而折服呢?———一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