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理解方是正解
2019-08-12林思雨
林思雨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未事先通知而看望孩子想送去惊喜的父母,却因女儿另有安排而受到冷落。该事件所反映的亲情关系的讨论仍在持续。
依我拙见:亲情并不是单向的爱,双向的理解与尊重才是维系亲情最坚韧的纽带。
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亲情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也在变化,亲情维系不再依靠父母权威的绝对约束。
诚然,父母千里迢迢去探望孩子不失为一种牵挂。然而,未事先通知的探访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加上渴望回报的期望,无形中对孩子形成压力,令孩子处于“守约”和陪伴父母的两难境地。
因此,即使女儿选择守护前者,对父母有些许冷漠,也可以理解。如果单从这一方面就将女儿判定为“不孝”,实在有失偏颇。
理解与尊重并非漫山遍野,但也如点点繁星照亮黑夜。在新型亲子关系中,缺乏理解和尊重是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
缺乏尊重,會让人容易被亲情绑架。从本质上来讲,父母并不认为突然到访会对女儿造成困扰,女儿甚至应该高兴才是。他们并没有将女儿当作一个完全独立的成年人来看待。一味为自己单向情感付出而自我陶醉,忽视了接受者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意识。
缺乏理解,亲情纽带便呈现脆弱性。假使父母能体会到孩子假期繁忙,事先打个电话商量,假使女儿理解父母的牵挂,主动表明自己对父母的爱,也许下一次见面会因为双方的期待,让前后几天都变成好日子。双方的理解会是亲情纽带上的活扣,让其更加坚韧。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矛盾是中国亲情中亘古不变的核心话题。人们表达着对陈旧亲情关系的不满,却始终没有忘记对亲情本身的追求。
因此,对父母来说,放下“将出牵衣送,未归踦闾望”的焦虑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对子女来说,让“记忆的梗”上有几朵“披着情绪的花”,才能拥有更加舒适的亲情关系。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无论是理解还是尊重,都不要忘记亲情是双向的爱。
岁月失语,亲情能言,且共从容。
教师点评
作者思考较为周全,能迅速捕捉到材料的核心———双向交流的缺失,并由此提出缺乏理解和尊重是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全文紧扣材料,有的放矢。同时,该篇文章中大量名言警句既是文思敏捷的表现,也是论证力度的证明,很好地展现了学生自身的文学积累。只是写作思路本身的逻辑性还有欠缺,尤其是谈及缺乏理解与尊重的后果时,两段文字似有些疏离,很难形成合力。(黄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