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苍白的日子熠熠闪光
2019-08-12周海燕孙立权
周海燕 孙立权
题目
张爱玲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某人吃饭前,总是用手机对着饭菜拍照,有人说她是让手机先“吃”菜,她说:“你们太没有仪式感了!”
一所只有几十名学生的乡村小学,没有像样的升旗台,没有漂亮的旗杆,老师却每周都组织孩子们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这道作文题就是给了学生一个与自己灵魂对话的机会。它探究的是近几年的一个流行词语,秉承高考作文一贯的命题思路,既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又强调思辨性。
题目的审题难度不大,学生们很快便能从材料中提取到关键词———仪式感。分析材料可以发现,材料第一段中“仪式感”的价值在于使每个人尊重自我、认真生活;材料第二段中“仪式感”来自让手机“吃”菜;材料第三段中“仪式感”来自乡村小学对升旗活动的高度重视、认真参与。三则材料中,材料一和材料三明显展现的是“仪式感”的正面意义,材料二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理解,由此展现学生的思辨力和思考的深刻性。
审题不难,难的是写好。首先需要厘清的是“仪式感”不等于“仪式”。“仪式”是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而“仪式感”是主观的,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每个人的思想中都包涵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理想秩序的追求、自我实现的认可等,但现实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通过具象的仪式引人联想,让人体验到渴望的原来是这样的,从而产生知觉共鸣,这便是仪式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探究和赞扬仪式感的正面意义较容易写作,这也是大多数学生的立意角度。比如可以这样立意:仪式感是一种通过一系列仪式,迅速聚拢思想精力的方式;仪式感是一种强烈的、良好的自我暗示;仪式感可以让平凡的日子散发光芒;仪式感让普通事物变得不普通,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心意;仪式感为每个普通的日子和动作,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仪式感让你更诗意地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仪式感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继续深入探究,从历史渊源方面,探讨古代祭祀天地的仪式感、春节祭祖的仪式感,它们来自深深的敬畏之心。这种发自内心、融入骨血的敬畏恰恰是现代不少中国人欠缺的。由此立论,无论个体还是群体,都应该对自己心向往之的信念、人、事葆有包含崇仰、敬重意味的仪式感。从社会现实方面,可以探讨现在的社会诱惑无处不在,每个人都面临着沉湎于物质快感的诱惑。物质太重、生活太重,希望“轻松地活着”是很多人的心声,“最小化生活”成为潮流。“我们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只需要自己认可自己”成了年轻人的主流心态。他们要求摆脱物质的负累,实现身体和精神上的“轻”。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降低,而是在拥抱更加纯粹的自我。仪式感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当然,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为什么需要仪式感?是因为“心”太空。需要仪式感,正是人们寻找精神皈依的表现。仪式感其实是人们对抗自我焦虑的手段,是生活中寻找出路的方式。但需要指出,营造仪式感只是寻找生命出路的一种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不是最正确的方式。生命的出路根本在于对存在意义的追寻,对自我的丰盈。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表达对仪式感的质疑,写真正的仪式感是内心的敬畏而不必拘于形式;可以探究仪式感中不符合人性的因素,比如饭不是先让自己吃,而是让手机“吃”;更可以探究哪些仪式感披着意识形态和商品拜物教的外衣,并不是真的“自我”认知的体现。
总之,辩证思考,深入探究,文质兼美,方为佳作。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尽管大哲学家康德对人性的思索达到了精深的程度,但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柯尼斯堡方圆40公里的范围。有人说:“康德所有的伟大历险都发生在他的头脑中。”
康德生活中的每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运转的机器一样准确。每天下午三点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验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当他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尔》时,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竟一时搞不清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核对自己的时间。
康德散步时永远穿着灰大衣,手里握一根手杖,只用鼻子呼吸,拒绝与人交谈。他与爱因斯坦的习惯相反,从不偕友散步。
他散步的路程也十分固定,永远沿着小菩提树路散步,每天八个来回,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康德去世后,该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
运用示例
仪式感是让平凡日子发光的魔法,是我们对庸常生活的回击。它是拥有美丽色彩的水果沙拉和精致的玻璃碗,是泡面里的一根火腿和一颗卤蛋,是哲学家康德每天下午三点半的散步,是职场女神胜间和代桌子上警醒自我的镜子,是小说家史蒂芬·金永恒不变的书房。梦中的人向外张望,清醒的人审视自我。———东北师大附中高三赵子嘉
适用素材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苏菲的世界》
运用示例
携仪式感向前,欣悦花开。
《苏菲的世界》里曾说:“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有时生活似永恒旋转的齿轮,在悲哀中重复冗长的沉默,使生命无法释放它独特的光芒。仪式感也许像林徽因一般读书前必净手焚香,才愿转身悠悠闪进书香意蕴之间;也许似赫本饰演的女孩,不论拮据与否,明媚早晨的蒂凡尼商店的橱窗前永远可寻她的倩影。不论如何呈现,总会有独属于你的小小仪式,它无关物质,却能充实心灵。或许我们都在平凡中生长,仪式感却能凝结出平凡的绚烂,在天空中绘出彩虹。———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王涵
适用素材
“仪式感是什么?”小王子问狐狸。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去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随便什么时候都跳舞,那么每天又都一样了,我也就没有假日了。”———《小王子》
运用示例
仪式感使昨天区别于今天,使今天区别于明天。
现代人的生活好似流水线上的罐头,同样的包装中装着同样乏味的内容。而一星火花从仪式感中擦出,点亮最平淡的日子。就像《小王子》中猎人们在星期四跳舞,狐狸永远記得散步到葡萄园的假日。诚如《唐顿庄园》中说:“如果你厌倦了格调,你也就厌倦了生活。”经由仪式感洗礼过的时刻如同一面旗帜,高高竖起在记忆的荒原上,长风掠过,峥嵘岁月猎猎作响。———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任虹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