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盐业特色品牌促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2019-08-12龚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创新发展

龚强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卓筒井古镇文化”,“卓筒井展示馆”、中国死海”、“东方布兰桑”、“盐疗康体中心”、卓筒井国际观光生态科技度假区”、“卓筒老井”酒为代表的特色旅游产品,这是在国家非遗产项目“卓筒井”影响力下打造的“七大”盐业文化旅游精品;揭示了盐业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中,必须体现规划特色、瞄准需求特点、彰显布局特征的“三特”有效路径;文章还提出建议以促进盐业文化旅游创新的发展,重点是构筑以“政策优惠,机制优化,服务质量,环境优美”为主的“四优”平台。

关键词:国家非遗项目;盐业特色品牌;卓筒井;文化旅游;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7-0172-02

一、前言

大英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富有人文自然资源的“天府明珠”。该地区拥有3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尤其是以颇具区域特色的盐业文化产业,以城市为中心向城乡地区延伸,形成了一个美丽而独特的大英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英县紧紧围绕“产业为魂、文旅为媒、效益为重、民生为本”的总体思路,通过倾力打造盐业文化品牌,强力推进了旅游业跨越发展。

具体来说,大英文旅产业发展,就是要‘三箭齐发。需要通过推动中国死海景区、浪漫地中海景区、卓筒井大遗址博物馆景区这三大景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前移性、体验式、生态式旅游,把文旅产业做优、做精、做到极致,努力把大英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2018年大英实现旅游总收入97.9亿元,接待游客1100万人、同比增长13.8%,己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48835万元、占年度投资目标任务69.8%,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效益明显。

二、以“非遗”的影响力为品牌,致力于开创盐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大英县的“卓筒井深钻汲制技艺“内含十分丰富,其工艺流包括了钻井、取卤、晒卤、煎盐等主要工序,是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问,历经数年,历史悠久。在2006年5月,该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大英县围绕“非遗”的影响力为源头,全面整合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精神作用和旅游载体作用,倾力打造盐业文化旅游。

(一)注重卓筒井古镇文化的建设

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筹集资金修复古镇的建筑物和房屋,并改造相邻近地区的一些主要人行道和公路。特别是针对文昌宫、禹王宫、三圣宫、万寿宫、寿福宫、罗都福庄园、普渡寺等反映了古镇的特色的进行保护和修缮。对于像讲圣谕(劝善)、评书等这类型的民间文化活动,山歌、民间小调和谚语等民间歌谣,以及乐和民间传说,盐业人物和文学等都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提炼,并积极对古镇文化进行建设和宣扬,让卓筒井古镇由内而外都散发出浓厚的盐业文化。

(二)着力打造“中国死海”、吸引各地游客

利用大英县独特的盐资源以及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钠,钾,钙,溴和碘等。利用大英县传统的“卓筒井”技术汲取地下3000多米盐卤水而汇集的“中国死海”,使之再现5000万年前地下古盐湖的独特风景。该项目的总投资金额是10亿元,投入的资金多,规模宏大,规划完善,风格独特。此项目主要是以“死海漂浮”为基础,以及结合了现如今盛行的水上运动、休闲、疗养、SPA等元素,打造出一个结合了新奇,时尚和趣味的旅游胜地,因此在旅游收入方面也创造了四川省5A级景区中的最高收入。

(三)重点打造东方布兰桑文化旅游城市

大英县通过参考美国布兰桑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经验,诚挚邀请相关旅游项目设计公司进行策划和制定“东方布兰桑”旅游经济区的开发规划,从而逐渐设计打造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其次是通过市场营销,将诠释展现出盐业旅游文化的“梦幻盐世界”,诠释展现具有巴蜀风格的“天下辣庄”,以及以“麻将王国”为代表的相关休闲娱乐文化等项目,将大英县的盐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迈出了新的一步。

(四)倾力打造别具一格的“盐疗康体中心”

大英县地处北纬30°,地理位置优越,盐卤资源非常丰富,因此以其丰富的盐业文化为基础,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死海野外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并且还开展了理疗,健身,养性等一系列服务,这不单是提高扩大了盐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让人们享受着“原创”的盐疗和精神度假,特别受到游客的青睐和喜爱,让人流连忘返。

(五)打造盐业文化旅游沿线生态科技观光区

在蓬莱镇至卓通镇这一线路,新种植果树达到了6000多亩:为了研究开发鱼,蝦,兔等水产养殖业,特别引进了专业的养殖公司进行合作,并且还建造了相关的会展厅和别墅等;目的是为了要打造成一个聚人文、科技、观赏、益寿为一体的现代生态旅游观光圣地展现给游客。

同时,在城市拓展和新区建设中积极注入文化元素,在郝江新城老盐厂遗址规划建设体现城市发展足迹的盐业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集城市农业博览、现代农业展示、传统农耕文化、新村建设于一体的城市农博园,推动大英县的旅游业由传统的资源依赖型转变为文化创意型、由低端市场转向高端市场。

三、科学合理布局,在盐业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中凸显“三特”

(一)体现规划特点

在打造盐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践中,大英县应始终坚持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按照规划的路径、逐步实施前期规划的设计方案。为此聘请了国内外相关著名的企业以及专家,为大英县盐业文化旅游的发展进行总体性的规划设计。其中规划上既要体现出大英县盐业文化的特色,还要将本地的山、水、盐、佛、古镇等五大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充分展示了区域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设计

通过围绕规划设计,需要将大英县盐业文化的“魂”与旅游业发展的“形”这二者间进行融合创新和发展;再通过旅游业市场的发展热点,结合休闲、娱乐、度假等热门主题,将项目进行精心的策划、包装和推销,并通过政府招商等方面的助推和支持等形式。从2003年以来,先后引进了以四川天友、赵氏水艺为代表的等知名企业到大英县开发盐业文化旅游项目,并且以高标准打造中国死海、卓筒井国际观光旅游区等旅游景点,致力于形成风格独特,彰显盐业文化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显示布局的合理性

在项目的分类方面,大英县以卓筒井古镇、中国死海、生态农业示范和休闲旅游公园为主要的旅游项目代表,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从而实现了区域里大与小、城乡的协调。在文化旅游的本质上,中国死海、郝江漂流园实现了室内外、静态和动态、咸水和淡水的结合。在旅游线路的规划方面,主要是围绕以“中国死海'旅游项目为中心,其次是规划以死海至卓筒井古镇这一线路作为主线,让本地旅游和遂宁旅游、以及川东北旅游作为环线,从而实现了点,线、面以及县城内外的衔接。在客源市场方面,要形成以成渝两地、东南亚游客为代表,实现了由国内到国外、近和远、玩和品的统一,为县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构筑“四优”平台,为盐业文化旅游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一)政策优惠

在大英县盐业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大英县从用地、税收和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了非常优惠的政策进行支持,大力推进盐业文化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二)从机制方面进行优化

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瓶颈等方面的问题,由政府出面,成立了投资担保公司,为相关的盐业文化旅游企业提供了3.5亿元的融资担保,解决了企業融资难的问题。为了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大英县采取政府机构和企业唱戏的方式,通过召开推介会和举办盐文化艺术节,不断加大营销力度,提高文化在市场上的认知和共识。为扩大产业链,大英县全面推进“中国死海”建设为5A级景区,重点抓好“中国死海”等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先后引进和建设国际旅行社、四星级酒店等13个上下游项目,开发调味盐、美容盐、保健盐等盐系列产品、“卓筒老井”白酒系列产品、“魁山”牌食用油等旅游产品7个。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大英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坚持采用和实践服务业的宗旨。对于每个开展的文化旅游项目,都是由县直部门、项目秘书和县级领导直接负责跟踪整个过程,以便及时有效地解决企业建设和发展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还特别成立了县盐业文化旅游领导小组,通过健全和完善旅游企业诚信评价机制、考核奖励、游客安全保险和投诉处理等制度的方式,加强对旅游业市场的整顿和监管,规范各个旅游公司的服务行为,做到切实维护每位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四)规划创设优美环境

大英县通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各部门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全民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严格要求本县的相关工业企业的排放符合规定标准,确保各类都百分百达标。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34.4%,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6%,让县内的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此外,县城区先后对多条重点的市政道路进行更新改造,并对县城到盐业文化相关的各主要旅游景点的道路进行修缮和改造,使县内的各旅游景点之间形成非常便利便的交通网络。不少游客深有感触地说:“在大英,不但能感受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体验到了很多视觉感官上的享受。

下一步,大英将以“建设全国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支持和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支持卓筒井镇发扬和彰显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并把各资源进行融合贯通,做强景区旅游、做实城市旅游、做优乡村旅游,共同努力推进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创新发展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