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模特走红记

2019-08-12何沛芸

南都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雀斑网红社交

何沛芸

最近,超模贝拉·哈迪德(Bella Hadid)和另一位模特一起拍了一组广告,引起轩然大波。两人举止亲呢,引发争议,被网友认为是故意queerbaiting,翻译一下,就是“卖腐”。品牌方Calvin Klein后来发表了道歉声明。除了攻击广告依靠LGBTQ群体营销获利,一部分言论还指责品牌起用“不老容颜”的模特物化女性。

广告中的雀斑女孩名叫Lil Miquela,是最近几年火起来的新人,2016年开通了社交媒体,小雀斑现在Ins粉丝数量是150万。她声称来自加州唐尼,是一名Ins的模特和音乐艺术家。和传统模特不同,她从不用担心变老或变胖。

秘诀在于——昵称“小雀斑”的她根本不是人,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虚拟形象。

怎么可能是假的?

小雀斑看上去并不完美,圆鼻头厚嘴唇,头上顶着小雀斑和两个小揪揪发髻,她自称是巴西和西班牙的混血儿,目前居住在洛杉矶。出道才3年,已经登上过杂志封面,还代言过品牌。在她的社交活动里,她参加Coachella音乐节,看过碧昂斯的演出,在网上她还声援过跨性别者平权。这不是“网红”才干的事情吗?

她的爆红,令人们纷纷审视周围。这才发现,原来像她一样,还有许多虚拟人物也从数字世界里出来,早已在网络地盘上掀起热潮——来自日本的粉色短发的Imma,带有亚洲女孩的甜美;脾气火爆的金发妹子百慕达(Bermuda),和小雀斑是好朋友;巴黎的努努(Noonoouri),拥有梦幻的卡姿兰大眼睛……甚至白发苍苍的KFC老爷爷也凑了个热闹。老爷爷变身性感撩人的年轻上校,人称“桑德斯”。

反观一众品牌,普拉达、芬迪、古驰、博柏利……争相与虚拟网红们合作,邀请他们出席秀场。中国的天猫奢侈品平台也在去年达成了与努努的首次合作,邀请她现场参与观看瓦伦蒂诺的艺术展览。网友们纷纷吃瓜,感叹自己“活得连虚拟网红都不如。”

面具背后的生意经

当你点开小雀斑的社交媒体主页,可以看到她与普通的时尚博主并无二致。她几乎是所有时尚大牌所喜爱的合作对象,所发布博文点赞数轻易上万,影响力可见一斑。

如果不是去年年底她的Ins被黑客入侵,揭穿她“非人”身份,她也许也不会公布自己“非人的身世。消息一出,网友们炸开了窝:这个衣品爆好,和各大牌、明星都有合作拍摄画册,还发过各种美食图片的居然不是人!

风声过后,小雀斑依然是最抢手的网红,在她的如今社交媒体个人主页中,新标签“Robot”成为最醋的一个。小雀斑的风靡被认为开启了人工智能在社交平台上的新纪元。她曾被时代周刊评为2018年最有影响力的25位世界级“网红”之一,同时入选的还有特朗普和蕾哈娜。

不过,同样因为外貌,舒度(Shudu)的创造者卡梅隆-威尔逊却引发了激烈的争议。两年前,舒度以一组戴着金色颈环的形象第一次亮相。這个黑人女模特拥有完美的黑色肌肤,精致的五官,修长的身材,无数人评论她美得惊人。

年轻化的肯德基爷爷、粉色头发的Imma、大头的努努和“宇宙虚拟网红”小雀斑是好友的百慕达,以及因为眼睛过大而引起人们讨论的阿丽塔,和人们产生了更多真实的情感联系。

称赞的风潮在威尔逊接受《时尚芭莎》的采访后转向。采访中,威尔逊澄清:舒度是由他创造的虚拟模特。而人们似乎无法接受完美黑人女性外表的塑造来自白人男性的头脑,甚至有网友批评他的作品是为了满足“作为白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幻想。”威尔逊回应风波,他把舒度看作一件纯粹的艺术品,并且作为艺术家,他乐于看到这件“艺术品”带来的辩论。

无论如伺,Shudu是数码超模第一人这一点已是事实。眼下的Shudu不仅依然走红,一举拿下蕾哈娜个人品牌Fenty Beauty的代言,而法国时装屋Balmain在去年也正式宣布2018秋冬时装交由Shudu、Margot(白种人)&Zh(黄种人)三位CGI模特组成的“S.H.E”代言。Shuau的路已经越走越远。

真实与虚拟的界限

为什么我们喜欢动漫人物,却对“虚拟网红”的感情一言难尽?

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恐怖谷理论。他的假设认为,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类似,因此人类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情感;但相似度达到特定程度时,人类对机器人的反应会突然变得极为负面。恐怖谷理论谈及的排斥反应,从心理上为人们对虚拟的接受度设定了底线,但也许在到达这一由视觉直观产生的排斥效果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抵制虚拟和现实的混淆。

在公众场合一直标榜“人设”的虚拟网红,最近也在往更深的“人性”方面尝试:百慕达是小雀斑的好朋友。这个毫不掩饰个性的金发姑娘第一次亮相就充满了戏剧性——以黑掉小雀斑的账号作为序幕,上演了一场虚拟网红之间的互联网大战。她脾气火爆,勇于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人相信她的确是这样一种性格,反其道而行之,居然也收获了一波粉丝。

5月,俄罗斯艺术家Ellen Sheidlin和Imma发布了一组照片,主题叫“当人类碰上机器人”。照片里真人艺术家把自己化妆成机器人形象,而真正的虚拟女孩和真人别无二致。

眼见为实,在数字时代似乎不再适用了。

互联网时代里,技术一次次刷新人们对虚拟的接受度。捏脸社交Zepeto刷屏朋友圈;《模拟人生》游戏风靡一时;甚至可以用《中国式家长》在线养娃。再者,创造者们对虚拟网红活动空间的拓展早已超出了时尚的范围:规划虚拟网红的社交平台,“还原”生活轨迹,试图和人们产生更真实的情感联系。这些动作已经让虚拟网红本身拥有了话语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上去拥有了一部分“人”的个性。

未来大趋势都显示着虚拟网红们比真人网红的明显优势:不用健身就能控制身材,没有私人问题导致人设崩塌,营销便利降低品牌成本……界限一步步后退,让人思考,虚拟会不会成为未来生存的可选模式之一?

而看似永恒的模拟人生,对于狂热的追随者来说,还具有成长的意义吗?

猜你喜欢

雀斑网红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星星是天空的雀斑
我要当网红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