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乱到治的破局之道
2019-08-11刘建军
刘建军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大多数乡镇发展条件不够充分,经济发展总体落后。在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理出头绪,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乡镇发展路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乡知耻后勇、奋力作为,从经济落后、治理混乱、闭塞无名的边缘乡,接连获得省级文明乡镇、“中国最美村镇”殊荣,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豆杉之乡”“盘鼓之乡”“孝道之乡”,为河南乡镇工作“三结合”做出了探索尝试。
一、一个人的担当作为与整个基层党建强起来
作风与党性,是针对党内党员干部队伍自身而言的,二者是表与里的关系,优良的作风来源于过硬的党性。在当前政治体制下,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性修养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党风政风民风。而面对西姜寨乡这个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人的农业大乡,一个关键人物初来乍到,要扭转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党风政风也是很难的,这需要个人层面的能力、威信和组织层面的制度、资源条件相匹配。
一是担当克难、示范带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体文化素养不高,看问题做选择简单直接,就是观看、比较、模仿、跟从。所以,农村基层工作关键在带头人,这就要求村镇“一把手”能够自身素质过硬,能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强力推动。作为一个换过肝脏、缺乏基层经验、工作地群众涣散的乡党委书记,2015年11月下车伊始,就抱着偿还民生欠账的还债心态、“请大家监督”的政治态度和亲民爱民的乡镇工作情怀,明确提出西姜寨乡要“为全乡人民谋幸福,不为少数人建造天堂”,把改进干部作风、加强党建引领作为开篇布局的关键,着力党建实践探索、制度创新、载体构建,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依靠身体力行塑造出了过硬团队。
二是提高村级组织服务水平。树立“凭农村一线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机关干部下乡包村驻队,为农村注入智力支持和发展活力。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在充分调查、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调整10余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村干部,大力选拔31名年轻、有干劲儿的党支部副书记,尤其是着眼于“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村支书队伍建设,选准用好村级组织带头人,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结构。创新推广“5+N”主题党日活动,提高村级党组织政治生活的規范化水平,党员“三会一课”出勤率和社会服务活动参与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注重发挥党员创业带富先锋作用,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载体。在全乡10个行政村率先修建“七室一广场”,不仅满足了群众购物、就医、政策咨询、娱乐等一站式服务,而且还满足了党员活动开会、孤寡老人休闲娱乐、留守儿童游玩等内容,使群众需要帮办的事情在“七室”得到一站式解决,也让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成为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廉洁奉公、干净干事良好形象的过程。
四是密切干群关系纽带。变被动等待上访诉求为主动下沉察问,变被动滞后化解矛盾为主动超前服务引导,对贫困户组织开展“四摸五进”活动和“走百家门、问百家事、解百家忧”活动。乡党委书记、乡长带头冒着严寒对所有贫困户进行进村入户大走访和蹲点扶贫,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对村里特困户、邻里矛盾实行地毯式排查、网格化管理,推动每个村委绘制出详细的村情地图。
五是激发党员活力。将全乡31个行政村划分成乡村建设五大战区,每个战区配一名战区长(由乡党委班子成员担任)和一名包村干部,采取网格化管理、微信群动态汇报和党员积分制考核制度,用积分记录党员作为、衡量党员功效、评定党员优劣。31个村委每天公布积分排名,每季度督导评比奖惩,促使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量化“数字表”变成了工作“助推器”。
西姜寨乡通过典型示范、组织调整、平台搭建、激励保证,实现了党员队伍改进作风与增强党性的结合。干部能上能下赶走了昔日的松散懈怠,调出了机关活力、干部干劲。便民服务、访贫问苦、扶贫攻坚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坚定了初心和使命,更加自觉摒弃官僚主义作风,进一步密切了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党员教育和积分管理促使各村党员更加坚定了在党言党、爱岗敬业、担当作为的事业精神,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担当、能够担当、善于担当。党员的政治意识、先锋作用、奉献精神得到彰显,在公利与私心面前能够恰当做出取舍,涌现出了土刘村党支部书记殷清海等一批优秀典型,他们自身并不富裕,但勇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二、三件利民实事开启群众工作新格局
西姜寨乡在全市、全区乡镇建设评选中一度连续位列倒数。针对“雨雪天道路泥泞、环境脏乱差、出门在外不愿提家乡、外乡姑娘不愿嫁进来”的现实,新一届乡党委班子成员上任第一天就拿起扫把,带领全乡党政干部在大街上扫雪。此后,从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庄脏乱差热点问题入手,西姜寨乡依次推出三件实事:
一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变形象。把开展“打扫庭院,开门迎宾”环境整治作为改变穷乡僻壤面貌的首要一招,乡党委书记身先士卒带领干部群众连续奋战90个昼夜,清除了全乡86个自然村的垃圾,推进水冲式厕所改建工程,探索使用“街长制”、“网格长制”、逐村观摩评比等长效保洁机制,把利民实事和举措常态化持续性推进,在祥符区率先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高潮。2018年国庆长假,西姜寨乡按照开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展“三有三无三争创美丽庭院活动”的部署,乡党委书记带领全体干部打扫厕所。二是修路方便出行。先后出动大型机械4.8万台次,硬化道路113公里,铺设人行道1.6万平方米,各村内主街道都安上了太阳能路灯,修整路肩1990公里,在道路两侧和村内公共用地建设“小花园”并引导群众自行管护,清理拆除违法建筑1.45万处(间)。不到一年,全乡形成了村村通公路的局面,7万余名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西瓜、大蒜、花生等本地主打农副产品也借此卖上了好价钱。三是种树美化环境。仅用1个月,全乡干群栽下40多万棵红豆杉、30万棵金叶复叶槭等名贵树种。3年间,西姜寨乡一鼓作气修整破旧围墙30万米,粉刷照白墙壁40万平方米,完成了上千万棵树木的栽种、数十条河道的清淤改造和堆积几十年的村内垃圾清理,西干渠生态走廊初步成型。
乡村振兴,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产业发展是基础支撑,群众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共建力量和實践主体。西姜寨乡注重依靠党员做群众思想动员工作,把各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尤其是乡党委书记带头带动了社会上觉悟高的党员、群众及退休的工人教师等、进而带动更多群众自发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仅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前9个月里,全乡就出动人工50万人次,其中26万人次是群众自发义务劳动,仅此一项就为全乡节约开支1600万元。据悉,西干渠、郭马线、水扇线、开尉路、西干渠高寨分干整治中,群众志愿服务就达到了200万人次,节省开支至少1亿元。
构建系列以党建带群建的群众工作载体,实现党群一体化。在党建指挥部、树木管护指挥部、青年突击队指挥部等“十大指挥部”运行一年多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实践反思,整合成立“四队、三会”(党建服务队、青年突击队、为民服务队、树木管护队以及文明新风促进会、退伍老兵联谊会、乡贤联谊会),形成“美丽西姜寨”建设的管理机制。“四队、三会”与乡贤社、孝贤社几个载体涵盖西姜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相互依存、互促发展,乡党委的组织力显著提升。例如,当地退伍军人自发成立“老兵之家”,义务承担起推动该乡建设管理的重任,充分发挥了“国防教育宣讲员、扶贫攻坚战斗员、树木栽植管护员、民事调解协调员、平安建设巡逻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的“六大员”作用,成为西姜寨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和一道靓丽风景。
3年来,点滴变化汇聚成巨变,昔日“脏乱差”“落后闭塞”的穷乡僻壤,如今成为开封市不少重大活动的举办地、省市领导调研观摩点。三件实事的顺利完成,彰显了新一届乡党委的能力魄力、政治担当和亲民爱民作风,让习惯于落后的麻木群众尝到甜头从而更加相信和拥护乡党委的决策部署,西姜寨乡各级党组织凝聚力、社会感召力和干事创业信心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的信任和参与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必须做到的,一个事关一时,一个事关长远。西姜寨乡通过日常党群服务和一系列干群对接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深入一线、以上率下,让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在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改进作风,走出机关,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所需,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谋篇章做决策;“三门”(家门——校门——机关门)党员干部逐渐掌握了群众语言和乡风民俗,增强了宣传发动群众、综合运用法理情化解矛盾纠纷等群众工作能力,克服了开展群众工作的畏惧心理;一系列群众社团平台的搭设,让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既培育典型、示范带动,让后进群众学有榜样、比有差距,又让群众认识了党和政府的工作程序、方式方法和困难制约,对党政工作的不足达成理解和谅解,党的执政根基得到夯实。
三、构建党建工作载体为发展奠基领航
党建工作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是载体手段,一个是主体目标,二者一体两面、互为依存。西姜寨乡党委认为,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一是开放交流碰撞出高起点思路规划。乡党委带领全乡300多名乡村干部及群众代表以考察为契机,深入省内外多地考察学习,学先进、找差距,明晰思路、确定规划、谋划项目。他们按照祥符区委提出的将西姜寨乡建成“港区的后花园、开封的小深圳、祥符的桥头堡”的发展战略定位,立足自身发展基础,着眼更大区域发展态势,启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出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办法等系列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白庄等几个村利用红豆杉的生态颐养功效,流转土地近1000亩,正建造假山、开挖湖面、栽植各类红豆杉,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红豆杉公园。北部几个村依托7万余亩的农开治理项目,打造出开封西南城区总长150公里、沟渠相连、绿植密布的水系公园。
二是精神文明创建滋养和谐基因。扶贫要先扶志,发展要先稳人心。西姜寨乡组织开展了“感动西姜寨乡十大人物”“我身边的好榜样”“我身边的好媳妇好婆婆”“爱家乡建故乡先进人物”“优秀老党员”等评选活动,对农村发展中呈现出的好人好事、优秀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粉刷到各村文化墙上,2017年10月起每月10日举办全乡“孝老敬老饺子宴”倡导孝道之风,红白理事会对群众红白事饭菜、烟酒作出简办的具体规定,正能量陶冶了淳朴民风。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把矛盾纠纷消释在基层一线,增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也提升了党组织号召力。从易到难、从环境卫生整治到产业发展,西姜寨乡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人心凝聚、斗志激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祥符区内外孕育出远近闻名的“西姜寨精神”。
三是对外宣传推介增进信心。把开展外宣活动作为塑造地域形象品牌、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一招。邀请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到西姜寨乡寻根献艺,积极挖掘豫剧祥符调、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盘鼓文化、传统木版年画、木香诗约文化等,传承本土人文历史。积极宣传报道近年来干群风貌、村镇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历史巨变,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引发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外界的广泛关注提高了西姜寨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让当地群众自身认识发生了变化,幸福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发展信心显著增强。
四是招商引资加强产业支撑。成立青创基地,吸引本土人才、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回乡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大众创业,汇聚全乡优秀青年的才智,为推广西姜寨乡名优特新产品、打造西姜寨乡品牌提供了平台。把工商资本返乡创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建成民宿体验一条街、小吃一条街,投资20亿元的闽商(石)文化产业创业园等重点项目,填补了西姜寨乡常年空缺的项目支撑。目前,该乡正围绕“农”字加快土地流转进度,深入推进2.2万亩田园综合体项目、4500亩原种农业项目,让群众以土地参与的形式加入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今后还将推进红豆杉的产业化深加工,开发系列产品,实现红豆杉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把“红豆杉之乡”品牌做实做强;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等重大机遇和辐射影响,依托开港经济带,在关联配套产业发展、劳动用工、要素供给等方面自觉服务航空港区建设需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高等教育园区服务保障工作,提高西姜寨乡的文教品位。
四、西姜寨乡的发展历程内蕴着乡镇工作的一般规律
西姜寨乡由乱而治的探索发展历程,在普遍意义上为广大整体落后乡镇打开困局、乱中求生提供了关键因素和发展序列选择等方面的经验借鉴:一是关键政治人物要有超常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过硬的担当作风,抓班子带队伍搞好党组织自身建设,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的威信,激发党员干部活力,这是首要一环和关键一步;二是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从群众普遍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入手,搭建载体平台组织群众,以小胜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信心;三是科学决策、开放合作,以更宽阔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站位分析局势、扬长避短、谋划发展思路,并注重借助外来推手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步破解短板环节,进而实现精神文明、民主政治的全面进步。
今天,西姜寨乡的交通条件、生态环境、干群精神风貌发生了根本改观,随着贯穿乡境的开港快速通道两侧经济要素集聚和邻近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跨越发展,这个昔日县域边缘乡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彰显。不可否认,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目前西姜寨乡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支撑只见雏形,尤其是村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但是有关键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日益完备的组织制度体系、逐渐清晰的思路规划,只要干群同心、机制不变、接续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姜寨乡争创省级示范乡镇、打造“六宜”美丽乡村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