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户认知为的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设计探究

2019-08-11赵唐寅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赵唐寅

摘要:在智能化的驱使下,汽车也逐渐成为一大智能化产品。而目前多数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任处于“旧瓶装新酒”的状态,并未有一种符合用户认知的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文章基于用户认知理论,通过实验及访谈的方法选取符合用户认知的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样本,并对典型样本进行分析,得出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的一些典型特征。

关键词: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用户认知

ABSTRACT:Driven by the intellectualization,automobil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intellectualized product.At present,most of the car interior IP/CNSL styling is in the state of"old bottled new wine",and there is no intelligent automobile interior IP/CNSL styling that meets the uses cognition.Based on the theory of user cognition,this paper chooses the intelligent automobile interior IP/CNSL styling samples which meet the user's cognition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interviews,and analyses the typical samples,and obtains some typical features of intelligent automobile IP/CNSL styling.

Key words:Automotive interior,IP/CNSL styling,User cognition.

引言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的制造业转型升计划,《“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最近我国已启动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起草工作[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造型设计不仅要体现产品的功能,还要体现用户的情感诉求,因此将用户认知融入到产品的造型设计中去,成为了一种趋势,汽车内外饰造型设计也不例外。李明珠(2016)提出了基于用户意象认知的产品产品创新设计方法[2]。赵丹华等(2018)研究了电动汽车内饰设计要素,并得出了影响用户科技感认知的设计要素[3]。刘春荣等(2019)就消费者对轿车内饰仪表板认知特性进行研究,提供了对内饰仪表板样本的处理方法以及两个横向、纵向两个维度的认知特性[4]。诸如上述观点以及方法均为文章中对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设计研究提供了方法以及思路。

一、智能化汽车的界定

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一)驾驶方式

智能汽车得力于诸多高科技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元器件的运用,在拥有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同时,还具备了对周边环境的认知及反應功能,这就使得智能化汽车拥有一定的辅助驾驶能力甚至自动驾驶能力[5]。加上多变的车内空间布置,这会使得智能化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更会使一种智能移动终端。

(二)车载交互

传统汽车车载娱乐系统比较简单,以收音机、碟片播放器、车载电视机为主,交互方式也比较简单,以物理实体按键为主。而智能化汽车搭载了可辅助驾驶员驾驶的人工智能系统,以及可供车内乘客娱乐的车载互联系统。除此之外,还有些智能化汽车搭载了语音、指纹以及面部识别系统,可通过自主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掌握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些都为用户带了了许多便捷[6]。

二、汽车内饰仪表板发展史

在英文语境中,“Dashboard(仪表板)”一词的出现大概比汽车早了100多年——它最早是描述马车前部安装的一个挡板,用来阻挡马蹄扬起的沙尘和泥土(图2.1(1))。

在1901年,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款量产车奥兹莫比尔“Curved Dash”(图2.1(2))下线,“Dashboard”出现在了汽车上。“Dashboard”的造型也正如此车的名字一样,是被弯曲的。

随着汽车驾驶方式的改变以及速度的提升,方向盘、换挡杆以及踏板成为汽车主要的操作方式;车速表、邮箱表、温度表等各种仪器也进入了车内。“Dashboard”对于汽车而言也不仅是起到阻挡尘土的作用,它变成了今后汽车内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仪表板。图2.1(3)展示了第一辆流水线生产的汽车福特T型车及其内饰。随着汽车续航的提升,长距离驾驶成为可能。为了让行车过程不那么无聊,仪表板中间一部分加了收音机这样的娱乐设备,所有的仪表设备都集成在了主驾驶的那一边,而副驾驶那一边则被设计成了储物空间。(图2.1(4))

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仪表板造型前千篇一律的格局被打破了。随着车载电气系统的普及、各式各样的新鲜功能的注入,车内乘客与汽车之间的沟通成倍增长。因此,众多开关和按钮随之出现在了车内,而如何安放这些小零件的位置,成为了让设计师发挥灵感的舞台。1972年,蓝旗亚Beta独特的内饰设计开创了先河(图2.1(5))。现阶段,得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呈多元化发展,不仅是外饰出现了品牌家族化的造型特征,在内饰中也有所体现。随着体验经济的来临,内饰造型也愈加受到关注。

智能化时代时代的倒来无疑是汽车内饰设计的又一次革命,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车内的操控变得简洁,如同手机一样,曾经繁杂的按钮也逐渐被大屏幕所取代。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设计也因此得到解放,虽然传统车企推出的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依然保持着人们认知中仪表板该有的造型,但它们推出的概念车以及打着智能化旗号的造车新势力都大刀阔斧地将汽车内饰仪表板重新设计(图2.2),使其用起来智能,看上去也智能。

三、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的筛选与分析

(一)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的筛选

在智能化时代,智能化一次作为一个技术早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什么样的造型才是符合用户对智能化认知的造型,是现在造型设计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通过对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100个汽车内饰进行收集。通过专家访谈的方法,采用主副仪表板的正试图角度进行用户调研。并且为了不造成实验的干扰,将内饰仪表板造型样本进行抠图处理,只留下主副仪表板,并且为了让用户能有一种这些样本是汽车内饰的概念,作者将他们放入统一的线描环境中。将干扰降到最低。

选取30名被试进行实验。为了防止过多样本让被试产生烦躁、厌恶的心理而胡乱填写,造成实验不准的情况。在问卷设计上,采用把四个样本分为一组的方法,呈现“田”字格的样式展现在一张图片上。这样可以让被试准确的选择符合用户认知的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样本,还可以防止被试在选择过多图片是产生视觉混乱而失去做实验的耐心。最终将100个样本氛围25组,让被试在每组图片中选择符合用户认知的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样本。最终获得了12个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典型样本。如图3.1所示。

(二)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典型样本分析

汽车在一个时代会反应当时的制造工艺以及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又会展现当时的一些时代精神,一些人文诉求。汽车内外饰造型是那个时代的技术发展、人文精神、交通法规共同作用的结果。归纳一下可以说,汽车内外饰造型是该时代的技术因素与人文因素共同组成的[7]。智能化时代下诞生的智能化汽车会在造型上反应当下的一些特点,因此,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也会反应智能化时代的方方面面。

1 技术因素的时代性

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风格的呈现离不开材料这一物质基础。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材料被发现,复合材料也被广泛运用于车内,汽车内饰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进步,制造工艺与汽车结构对内饰智能化影响较大。图3.2(1)展示了阿斯顿·马丁在1976年生产的Lagonda汽车。在典型样本生成与选取的实验中,它相较于被选择出来的一些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样本,同样采用了第一个面积很大的数字化仪表以及触控式开关,但当时的制造工艺较为落后,型面之间并未采用高级的设计手法进行处理,只是生硬的硬交到了一起,诸如中控区域的触控开关分区也只是生硬的裁剪掉了多余的材料,露出折角。这样的造型显得简陋,没有智能化时代下的科技感。在典型样本(图3.2(2))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典型样本的空调出风口并不明显,很多空调出风融入了仪表板造型中甚至被隐藏在内饰中。这也得力于汽车制造工艺的提升。有着相似的特征要素和规则的事物都能够表现相同的风格,这也使得用户在对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进行认知时,会其与其他智能化产品进行联想。例如用户知道触屏智能手机相比于实体按键手机加工工艺更加复杂也更加智能化,可能他们并不在意是哪些技术的变化导致了它们间不同,但是当用户在看到某款汽车内饰仪表板的各元素之间没有装配缝隙时,就可能无意识的对这两种不同的产品进行匹配和联想,从而得出不同材料间的组合精密程度是和制造技术、加工工艺有着某种联系的认知结论。或者更加直接的得出汽车内饰仪表板的各元素之间看不出组合缝线的汽车就是智能化汽车的认知。

2人文因素的时代性

图3.2(3)展示了1985年电影《回到未来》中的汽车DMC12的内饰,该车在影片中被设定为拥有人工智能,且能穿越时空。而图3.2(4)展示了1982年电视剧《霹雳游侠》中的汽车庞蒂亚克火鸟,该车在电视剧中被设定为拥有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霹雳游侠执行抓捕任务。它们的内饰设计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智能化汽车内饰的幻想。汽车进入电气化时代不久,当时人们认知中的智能化汽车内饰应该有许多的功能按键以及辅助的数字化屏幕来显示汽车的各项参数、人工智能的虚拟样貌以及人工智能说话时的声波图形。

反观智能化时代,屏幕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手机的功能机时代,通话是手机的最主要功能,设计师会想方设法把手机做小,让它更加便携。而进入智能化时代的手机由于功能越来越多且可以高度集成,通话成了手机的一个附加功能,拨号按键也被数字化屏幕取代,手机被越做越大。而诸多概念的智能化设备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今人们对未来智能化设备的遐想(图3.2(5)),通过全息投影、动作捕捉等更先进的技术,眼镜、手表、衣物都能成为“智能”的载体。而这时候的汽车内饰仪表板设计也有了相同的结果,对比第三章得出的典型样本,不难看出对于现在的用户而言,智能化的汽车内饰仪表板,它们的功能按键排布较少,屏幕尺寸较大。甚至单单只有一块面板的仪表板也会被认为是智能化的汽车内饰仪表板。而这些是人文因素时代性导致的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特征的不同。

四、展望

在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造型的分析与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基于用户认知筛选出来的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与传统汽车相比,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出高工艺以及高科技,形面也更加饱满,整体更加趋于简洁化,细节更加精致。这对于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的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已经的借鉴作用。在以后的工作研究中,作者将用客观、准确的实验和调研,获得更加可信的数據,从而进一步对智能化汽车内饰仪表板进行分析以及设计。

参考文献:

[1]沙强,徐骞.一用户认知为导向的智能化汽车造型设计探究[J].设计,2018年,02,140-141.

[2]李明珠.基于意象认知的产品造型创新设计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6.

[3]雷雯雯,赵丹华,赵江洪.基于科技感感知的电动汽车内饰设计要素研究[J].包装工程:2018年,39 (10),150-155.

[4]刘春荣,解洋.消费者对轿车内饰仪表板造型的认知特性研究[J].包装工程:2019年,40 (2),138-142.

[5]张琨.智能汽车自主循迹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6]沙强,孙婷婷.基于智能驾驶的交互方式趋势分析[J].包装工程,2017,38 (4):127-132.

[7]付璐.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美学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