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

2019-08-11张洪凯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策略

张洪凯

摘要:开展啦啦操运动能够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啦啦操在高校开展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一些策略。希望能够对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啦啦操运动;影响因素;策略

啦啦操运动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校园,是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啦啦操动作干脆,爆发力强,形式刚柔相济,技巧动作极富挑战性,音乐动感,富有激情,服饰绚丽,道具、口号富于变化,再加上运动员活力四射的激情表演,无不体现出团队风貌和精神力量。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的视觉大餐,更是绚丽多彩的体育文化。

1.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

1.1 发展不平衡

啦啦操运动主要由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两项构成。技巧啦啦操对一些高难度动作的要求比较高如翻腾、抛接、托举和金字塔等都是必须要出现在成套的啦啦操动作中的,这也增加了完成这个项目的危险性,通常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然而舞蹈啦啦操则不同,它一般以团体动作为主,不存在高危的动作,几乎一般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就能够做到。这些情况就造成技巧啦啦操与舞蹈啦啦操发展不平衡现象的产生。高校啦啦操若是想要更好的发展便离不开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1.2 师资力量不足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开设的时间还不是很久,所以在课程师资配置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经过对已经开设啦啦队课程专业学生的调查可知,啦啦操课程教师一般都是由体操、体育或者健美操等专业教师兼任的。尽管学科之间存在一些联系且能够完成啦啦操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系统的训练,尤其是舞美、音乐和编排等方面的配合度不高,都会影响到我国啦啦操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3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领导对啦啦操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发展相对缓慢,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保障。在啦啦操竞赛的道具、服饰、训练器材及竞赛阶段运动员的食宿等问题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然而高校一般都更倾向于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对新型体育项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得到有力扶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范围内啦啦操运动的推广。

1.4 缺乏后备力量

啦啦操运动隶属难美项群中的一种。在国外,那些高水准运动员一般都是在少年时期开始选择,然而传入我国的时间很短,这也就意味着我国不能在短期内培育出高水准的运动员。我国高校啦啦操竞赛运动员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均是非专业运动员,通常都是由武术、健美操、舞蹈、艺术体操等运动项目中衍生出来。所以说,我国啦啦操运动若是想要可持续的发展,务必保证大批专业后备人才的支持。

1.5 缺乏训练资料

啦啦操运动有着自己的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因为我国倡导开展的是舞蹈啦啦队,不提倡高难动作,所以啦啦队在动作编排上有更大的个性化发展空间。经过调查可知,当前高校啦啦队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专业化的啦啦操竞赛较少,这也决定了许多教练员缺乏带队竞赛经验;因为信息量有限,教练员对啦啦操的常识也相对缺少,认识也不够深入。

2.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分析

2.1 相关领导应加强对高校啦啦操运动的重视

啦啦操运动的科学发展离不开高校相关政策的支持,为了推动啦啦操运动沿正确的方向发展和迈进,相关领导应加强对啦啦操运动的重视,積极推广、宣传啦啦操运动,加大经费投入,逐步改善啦啦操运动队的教学、训练条件,使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普及。

2.2 创建高校啦啦操运动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积极作用

2.2.1 定期举办比赛,加大宣传力度

定期举办啦啦操比赛,扩大群众基础,提升啦啦操运动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度,为啦啦操运动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和保障。待赛事发展较为成熟后,由协会牵头与企业合作举行啦啦操比赛,挖掘啦啦操的市场潜力,推动啦啦操的市场化运作,创办更多的大型特色啦啦操赛事及活动。

2.2.2 健全竞赛机制,扩大赛事规模

目前在赛事制定方面,舞蹈啦啦操仍为主要项目。为了促进啦啦操在高校中的顺利普及,应积极创造条件,使舞蹈啦啦操与技巧啦啦操能够同时发展,健全竞赛机制,提升比赛的精彩程度。最后,应选择较大的比赛场地,争取在观众较多、空间较大的体育场馆举办,从而扩大队员及观众规模。

2.2.3 举办精彩、高质量的竞赛活动

高质量的竞赛活动是指能够令组织人员、参赛人员、观众人员及广告赞助商等各方人士都感到满意的赛事。

2.2.4 加强与各地区的交流及合作

当前,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中的开展仍不平衡。应借鉴先进单位经验,加强与各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深入啦啦操运动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请教、学习,或聘请专业人员莅临本校进行指导,从而取其精华,促进本校啦啦操运动取得快速发展。

2.3 创建优质运动员培养机制

为了促进运动员素质的提升,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制,加强对优质运动员的栽培与教育。优化啦啦操培训物质基础,改善教练员待遇,从而激发其参与啦啦操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选拔综合素质较好的啦啦操运动员进行专业培养与指导,使其熟悉掌握啦啦操技术要领、动作规则与竞赛评分准则,从而带领更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参队,以促进啦啦操运动于高校中的开展与普及。

2.4整合资源,优化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条件

2.4.1共享型整合。各高校间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可将本校所拥有的体育资源对外开放,使其校的学生也能够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进行训练。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条件,为广大高校的啦啦操队员提供更加优质的训练环境及更为齐全的训练设施。

2.4.2联盟型整合。高校可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实力与自己相当或优于自己的高校进行联盟,共同投资,为双方学校啦啦操运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平台。

2.4.3平台型整合。将啦啦操运动以一种商业模式进行运营,从而吸引相关企业或广告商等参与其中,各取所需,从中获取收益。通过对各种资源整合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可促进高校本身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增强高校实力;另一方面也可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郭虹.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 (12):143-144.

[2]梁纪娜.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 (11).

课题名称:啦啦操运动对提升广西高校啦啦操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

课题编号:KYB201819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