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少数民族学校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9-08-11李骊欣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少数民族高校

【摘 要】 该文分析了现阶段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对策:重视理念教育、完善相关政策、注重家庭观念的引导和塑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等。

【关键词】 高校;少数民族;就业困境;优化对策

一、解决少数民族学校就业困境的意义

《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中指出:需要着重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进而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因此,解决现阶段就业困境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认知学科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实践人才培养的战略有积极意义,促使学生提高专业的理论素养。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才能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科学意识。从综合的角度来说,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减小现阶段我国的失业率现象。据相关报道,目前本科毕业生与单位的直签率≤32%,且诸多大学生面临刚毕业就失业的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些直接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1]由此,辅导员务必重视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以系统的操作理念进行分析与统计,将地区的文化、风俗因素考虑至大学生就业过程当中,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就业的观念,也能为不同企业提供专业性较强的人才。

二、现阶段就业困境简析

少数民族学校所推崇的是素质化、规范化、创新化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汉语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会造成学生的就业困境。

1、个人能力因素

受严峻竞争压力的影响,导致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例如在诸多大公司的人才需求中,需要毕业生能力与工作经验兼具,而诸多高校学生均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同时,在传统大学教育中,学校多重视对学生管理理论、专业理论的培养,并未重视学生实践性操作的培养,进而导致民族学校的学生不能将已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很多学生无法全面接受新时期高校教学的理念,进而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学生职业目标模糊,未来就业方向不明。入学后学生对职业目标几乎没有思考。每次到毕业季,在校园春季招聘、秋季招聘会时,当问及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的时候,有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路线并不明确,也弄不清楚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和岗位。不仅如此,许多学生甚至对未来自己从事哪一类行业都没有想法。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目标模糊状态,对自己就业方向不明确,对当前社会的职业形式缺乏了解。另外,语言交流障碍问题也是制约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受家庭观念的影响,导致诸多少数民族的学生乡土意识过强,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观念出现较多偏差。

2、学生家庭因素

文学家萧雨曾提及“要想孩子成才,家长决不能越疽代庖,要顺其自然,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家庭因素主导了学生的思想,而家长的思想干预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理念产生偏差。据相关报道,少数民族家庭中对于学生个人的要求普遍不高,大多本着“返乡”的思想,要求学生只要拥有稳定的工作即可,从而导致诸多学生的才用不能充分发挥,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成为问题。

3、外界环境因素

从从业的角度来说,现阶段外界环境因素也加重了就业困境。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诸多企业的人才需求更看重高学历、工作态度、职场思维度以及对所学专业的熟练掌握,但诸多学生不能满足这些因素,进而导致部分学生的竞争力不强。具体来说,企业更需求能够快速上岗、快速进入状态且不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培训的专科生,这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是非常不利的。

4、创新意识不强

就目前的发展而言,社会需要大学生拥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意识,为企业带来新的规划思路。因此,创新意识是权衡大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现阶段高校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意识不充分,进而导致学生的培养方向不科学。同时,部分学校对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支持过于落后,也是造成就业困境的重要因素。

总之,因为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相关支持政策不到位、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创新意识不强、社会对学生素质需求过于超高等,都是造成学生就业困境的因素。

三、解决对策分析

1、重视理念教育

第一,学校应主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促使学生个人重视就业的基础意识。正如“没有计划的目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计划是你达至成功目标的加速器”所述,树立良好的就业目标、就业计划,能够提高个人的核心修养,这对于完善个人心智水平、社会能力有积极意义。同时,辅导员应协同学校开展相关的技术性课程,充分调研本地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趋势,开展相应的课程,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教学的课程应不局限于理论性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推广,更多地需要联动本专业特色的教学理念,有效迎合社会的发展,进而塑造良好的专业框架。例如民族管理专业的课程构建中,既需要兼具民族法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拓展相应的社会经验的传授课程,有效扩宽学生的就业意识,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

第三,辅导员应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汉语课程的培训当中。例如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积極的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取相关的证件,这对于提高学生本身的专业修养、专业发展、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专业责任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管理类的学生而言,则可以考取相应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并推广审计资格的考取办法,完善学生的个人能力。

2、完善相关政策

教育部应重视相关政策的实践办法,坚持以《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为准则,以人才培养为基础,融入科学的、合理的社会、团队意识,为学生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还需要对当地的社会层面,例如劳动力的分配情况、服务水平情况以及行业的需求方向等进行调研,确立相应的技术机制,[2]这对于减少失业率有积极意义。最后,需要教育部创设合理的就业平台,主体针对广大毕业生,并单独创设少数民族就业向导及专业工作推荐,这对于解决工作困难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学校还可以实践校企合作的管理办法,讓学生在企业的模拟实验中感受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强化学生的从业意识。从综合的角度来说,创设合理的人才吸引办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学生本质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外界因素的负面影响。

3、注重家庭观念的引导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家庭观念主导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就业也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校方应注重少数民族家庭观念的引导,让家长们全面认知就业问题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优化“铁饭碗”观念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特别是需要应对刚毕业阶段可能会出现的抑郁、消极、负面的心理,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综合性的探讨,并予以相关的关怀和鼓励,有效防治由于就业失利而引发的轻生现象。

4、塑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学校应重视环境的塑造,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予以相关的技术的支持。因此,少数民族学校应构建创业的基本体系,完善相应的财政支持,予以相关的辅导和帮衬,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学校应积极宣传就业、创业的作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学生充分认知创业的价值。例如某学生进行创业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该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提出改善的措施,避免由于创业方向问题而导致“破产”的现象,这有助于形成学生创业的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解决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困境问题,不仅是贯彻人才强国的基本国策,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着建设性的意义。高校务必将创新型的发展理念融入实践操作当中,构建合理的发展模式,并予以科学的配置。同时,积极解决学生就业困境问题,着重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和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努尔多爱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04)100.

[2] 李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作者简介】

李骊欣(1993—)女,陕西西安人,硕士,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少数民族高校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