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
2019-08-10季洁王莉
季洁 王莉
摘要:为了深入推动新工科建设,落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政策,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和构建纵向贯通育人与横向联合育人相结合,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校内“五维双向”的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并将其运用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最后,通过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协同育人的实施效果,分析“五维双向”协同育人运行机制的优势。
关键词:新工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协同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7-0134-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In order to deep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implement of the cooperativ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olic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we explorate and construct the combination of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education, and the "five-dimensional and two-way"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iversity-government cooperation, 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 university-university cooper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within the university, and apply this to the practice of talent cultivation.Finall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he advantages of the "five-dimensional and two-way"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are analyzed.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s,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協同育人是高校长期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想[2],这一思想为地方高校带来了时代的新使命。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在培养人才回馈并服务社会的同时,应始终考虑多方协同育人的核心社会责任,这也折射出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3]。
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了深入推动新工科建设,落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政策,更好地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湖南商学院(后称“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后称“我院”)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五维双向”的协同育人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为主要领域,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方协同育人新格局,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稳步推进。
1 “五维双向”的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促进协同育人机制的高效运转和健康发展,我院成立协同育人领导小组,构建了纵向贯通育人与横向联合育人相结合,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校内“五维双向”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开拓和整合校内外各方优质资源,发挥聚集效应来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五维双向”协同育人机制如图1所示:
1.1 开展校企合作,构建社会支持教学机制
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建设需要行业企业更多地参与,使得行业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共同体[4]。我院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探索“专业联盟+行业企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面向工程应用实训类的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协同开发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协同育人效果显著。本专业先后与国内十余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多门专业实训类课程与企业协同实施。为了博采众长,多门面向应用的专业课程也与企业联合开发专业教学网站,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此外,我院老师积极申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项立项资助。
1.2 开展校地合作,实现与地方政府对接机制
我校与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湘江新区、长沙市岳麓区、湖南省商务厅、长沙信息产业园签署了区校、厅校、园校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为地方发展“定制”人才,让学生的培养向“应用型”转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深入实践基地参观考察,近程观摩与认真学习,加深了对众包模式、“互联网+”、共享经济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创业激情,并为日后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开展校所合作,搭建教研互促培养机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软件开发,但同时也重视硬件研发实践教学。湖南省电子研究所是一家长期从事计算机、通讯、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的机构。本专业已与该所确定了合作意向,其专家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的理论及实践课程的制定提供指导,以科研需求推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也为学生打通向上学习和深造的途径,培养具有科研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1.4 开展校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机制
见贤思齐,本专业根据自身需求,有目标,有计划的与省内985、211,一本及其他二本院校开展全面深入的校际合作。基于美国马里兰大学Mancur Qlson教授提出的“共荣利益机制理论”[5],通过湖南商学院协同创新中心这一纽带,本专业与省内985、211高校联合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共建移动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聘请著名院士为兼职麓山特聘教授,邀请知名学者来我校麓山大讲堂讲学。借鉴其他高校工科办学模式,研究其他高校会计电算化与税收信息化的相关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开展。
1.5 开展校内协同,创建创新创业实践机制
我校是一所以经管见长的地方高校,我院则是我校最大的二级学院,同时也是唯一的纯工科学院。这一特殊背景决定了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发展好就必须走一条校内协同,优势互补的“工商结合”之路。本院与校属大数据与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新零售虚拟现实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参与了大数据与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项目的开发和应用,大数据与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也承担了我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
2 推进协同育人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障本专业协同育人的顺利实施,推出了一系列组织、制度、经费、资源、运行机制等支持保障措施:
2.1 加强组织保障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协同育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和综合协调相关事宜。领导小组由院领导牵头,成员由系主任、教务办主任、教学督导等组成。本专业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全体专任教师参与的工作小组。
2.2 配备人力资源
配备强有力的工作人员,全体专任教师参与到协同育人的工作中来,并争取校内相关部门的支持,如计算机实验室、大数据与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等部门的教师,使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精兵强将的态势,从人员上保障协同育人的开展。
2.3 落实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了《程序设计竞赛基础》(专业课)、《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实验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以及《软件综合课程设计》(实训类)均规定为必须进行校企合作的课程,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协同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2.4 保证经费支持
为了保障协同育人的实施,学院财务领导小组设置专项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2.5 完善监控体系
监控评估体系是促进协同育人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措施,建立长效协同育人督促评价机制,定期检查、督促、评价协同育人的实施效果,并适时修正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为协同育人保质保量的开展提供保障。
3 协同育人的实施效果
随着纵向贯通育人与横向联合育人相结合,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校内“五维双向”协同育人模式的稳步推进,这种群策群力,跨越学科,共享平台,交叉创新,协同创业的做法使得协同育人效果明显,硕果累累。
3.1 提升学生事务、效能、目标观念
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效,增加学生毕业实习环节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Java web、大数据、c#等项目开发的技巧及相关基础知识,并在项目实践中提升了编程能力,塑造软件开发的全局观,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学业氛围更加浓厚,也使学生了解理论和技术前沿及发展动态,加强与前沿先进技术接轨的机会。
3.2 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通过省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平台等校内和校外协作基地,吸引优秀学生参与科研创新,为学生继续深造创造条件。
3.3 提高学生学科创新创业意识及工程实践能力
首先学生们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大放异彩,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组织专业教师带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严把申报关和结题关,企业教师对申报团队进行专业指导,邀请结题团队进行专题讲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申报及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数量在全校名列前茅。以此为推手,强化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计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加各种专业相关证书的考试,增加就业竞争力。最后,协同育人各项机制的有效推进使得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有效破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教育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将教学实践课堂延伸到与实践接轨的平台上。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大创项目、学科竞赛、毕业实习等校企合作环节身经百战的锻炼,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工作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本专业涌现出一批进入知名IT企业工作的就业明星,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过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创项目,并取得过不俗的成绩。在国家扶持创业政策的支持下,我专业也有不少毕业生成功创业。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验证明,随着“五维双向”协同育人机制的推荐与实践,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质量逐年提高,生源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考研率和就业率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术眼界不断扩宽,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由于多方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企业、地方政府、科研所、兄弟院校、校内科研机构形成了目标共同体,促进了彼此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3] 王志,王希普,郝丽. 强化校企互动发展 创新协同育人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 604(07):58-60.
[4] 管连,梁建花.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及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8, 287(11):104-107.
[5] 王含笑, 柴政. 应用型软件本科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研究[J]. 职教论坛, 2018, 693(5):121-125.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