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ERCP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8-09汪小辉黎旭谭金花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5期
关键词:胆道镜胆结石腹腔镜

汪小辉 黎旭 谭金花

【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ERCP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60例,每组各30例,利用随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参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ERCP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ERCP的治疗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可知,可知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结石的治疗中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手术方式,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研究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ERCP;胆结石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5-0-01

胆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生活不规律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其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胆结石分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两种,病情较为复杂,发作较为突然,病发时患者会出现右腹部剧痛、发热、寒战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极有可能产生结石残留的后果,加重病情与复发率。 本研究针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ERCP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60例,每组各30例,利用随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参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5.69±5.37)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病程(8.28±1.09)个月;观察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6.02±5.19)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病程(7.93±1.11)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经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进行常规抗感染与其他基础性治疗。其中,参照组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方式为:在ERCP检查方法下证实胆总管结石,并经十二指肠乳头将肝胰壶腹括约肌,利用取石网或者球囊将结石取出,留置鼻胆管引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在患者ERCP手术后3~5d后进行LC,并在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于术后当天或者隔天拔出留置的引流管,康复后即可出院。

观察组对患者施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BDE)的治疗方法,其方式为:取平卧位,气管插管麻醉,利用腹壁四孔穿刺法完成打孔,并建立人工气腹;将胆道镜与腹腔镜置入,对患者进行取石操作,若结石较大,可利用石钳取出;若结石较小可利用导尿管或者冲洗泵对弹道进行清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取石操作,并在取石结束后重复清洗弹道,并在胆道镜的观察下,检查胆道是否通畅,有无炎性物质,如无异常可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根据患者康复情况拔管。

1.3 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其疗效评价标准如下:当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术后各项指标回归正常,检测结果为阴性,视为痊愈;当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术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检测结果为阴性,视为显效;当患者临床症状与术后各项指标有好转,部分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视为有效;当患者临床症状与术后各项指标无变化,或者病情加重,视为无效。

临床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当统计结果P<0.05时,表示此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治疗方法,可知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國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有很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饮食及作息没有规律,导致胆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严重。针对胆结石的治疗,传统方式是采取开腹手术进行取石,虽有一定效果,但该方式是开放性手术,创伤面比较大,且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或感染,延缓患者康复速度。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创手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其中腹腔镜技术越来越完善,应用范围也也来越广,对于胆结石的治疗也有着重大意义。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治疗胆结石的方式分别是腹腔镜联合ERCP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两种,腹腔镜加ERCP需要两次手术过程,也就是说患者需要承受两次手术带来的风险和痛苦,随之还有更长的住院及恢复时间。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不仅可以一次完成手术,还能够降低对患者腹腔的干扰,保护其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综上,在胆结石的治疗中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手术方式,其临床效果更好,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郭冲. 微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手术室护理要点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3):48+54.

孙梓程,陈海军.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5):66-67.

刘韬. 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囊并胆总管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3):54+56.

李炯,李训海,张先楷.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2):4136-4137.

张延科,邓恒森. 分析并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3):104+119.

猜你喜欢

胆道镜胆结石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