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整合宜人贷 网贷平台之殇
2019-08-09吕笑颜
吕笑颜
近日,宜人贷(NYSE:YRD)发布了2018年财报,同时还宣布将进行业务整合:控股股东宜信集团旗下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三大板块将被整合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内,宜信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唐宁将出任整合后业务板块的CEO。
整合之后,宜人贷作为上市公司,承担面向大众富裕人群财富管理、抵押及担保类消费贷款、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贷款及其他相关服务或业务。
宜信架构调整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何种信号?宜人贷、宜信惠民、宜信普惠等各种主体,到底是什么关联关系?宜人贷上市四年都没有整合,为何选择此时整合?整合后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如何?
业务重整,创始人唐宁亲上阵
3月25日,宜人贷宣布签订有关业务调整的最终协议,对宜人贷以及宜信相关业务进行整合。整合完成之后,宜信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唐宁将出任整合后业务板块的CEO。新纳入上市体系的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三大板块2018年的净营收约为66亿元人民币(约合9.623亿美元)。
宜人贷业务重组的原因是为了应对监管的要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对于整个行业的担忧。
在牌照方面,宜信在国内拥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代理等多项牌照,在海外亦取得各项许可,例如新加坡RFMC、CMS牌照,美国RIA牌照等。
从板块上看,宜信集团的布局包括资金端和资产端。资金端(又称“出借端”)包括宜人财富、指旺财富、宜信惠民;而资产端(又称“借款端”)分为线上部分和线下部分,线上部分包括宜人贷借款及其他借款端,线下包括宜信普惠和宜信惠民。
宜人贷是P2P平台,既是资金端,也拥有自己的线上资产端——宜人贷借款。而本次要整合的标的宜信普惠是宜信集团的线下资产端,宜信惠民和指旺财富是集团的线上资金端。
具体来说,宜信普惠是宜信集团放贷的线下资产端,原本是宜人贷的兄弟公司,未整合之前宜人贷与宜信普惠是合作关系,宜信普惠负责给宜人贷输送一部分资产端;宜信惠民原是宜信旗下另一家P2P平台,独立于宜人贷,也是宜人贷的兄弟;指旺财富是宜信集团的线上资金端,是宜人贷兄弟公司。
原本,这三家公司只能算是宜人贷的兄弟公司和合作公司,现在要全部合并到宜人贷。
那么,此次整合就是将所有的资金端和资产端整合到宜人贷旗下,以后P2P平台只有宜人贷一个。
针对此次架构调整,宜信方面回复《商学院》记者称,这次的架构调整并不是“合并”,而是“整合”,后续各个业务端口还是各自独立运营。
据了解,目前合并的相关事项已经得到宜人贷董事会的批准。审计委员会在其财务和法律顾问的协助下,审查和审议了该交易和协议条款。
为何要整合?
对于整合的原因,宜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整合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架构方面的调整,希望通过整合使各项业务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發挥出合力效应,服务好更多客群以及他们的需求。通过整合双方的团队和资源,不仅能够优化线上线下协作运营,还能够创造更大的规模化效应,为公司提供进一步的成本优化的空间。本次整合完成之后,宜人贷将成为中国具竞争力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进一步夯实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
为什么宜信要将两块线上的资金端并入上市公司宜人贷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合规备案。由于备案政策的不断收紧,目前按照P2P网贷备案的市场预期,一家公司旗下只允许一个主体备案。因此,宜信将P2P相关的版块都纳入宜人贷的体系,并由宜人贷这家上市主体进行冲刺备案。
有知情人士爆料表示:宜人贷的很多精英标都要向宜信普惠缴纳服务费。事实上,在2018年财报发布的前几天,湖南怀化市的宜信普惠分公司被查封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传闻原因是其涉嫌违规宣传金融业务,分店目前暂时停止营业。也因此,宜人贷被推上头条。
对此,宜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商学院》采访时表示:“2019年3月20日,怀化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和P2P网络借款风险专项整治小组,针对当地网贷机构开展了一轮排查工作。宜信普惠当地分公司积极配合排查工作,暂时停止营业,相关负责人已赶赴当地,同监管部门进行进一步沟通。”
对于目前湖南怀化市的宜信普惠分公司事件的最新进展,宜信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怀化分公司目前仍在配合检查,截至到现在并未接到其他城市有类似交办函式的通知。”
本次整合的第二个原因便是为了业务透明。
宜信普惠作为宜信的线下资产端业务,自然而然会牵扯到宜人贷。事实上,宜人财富的部分资产也是由宜信普惠提供的。
对此,宜信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本次交易实现了业务管理层面的整合及协同,但宜人贷原有的网贷平台恒诚科技及本次整合的网贷平台宜信惠民的股权结构及业务并未调整,仍然是独立运作的两家网贷平台。 ”
至于备案情况,宜信方面表示,宜人贷与宜信惠民在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备案工作。
目前,平台已完成规定的自查流程,正在正常报送数据,未来也会进入行政核查阶段。
当然,此次整合除了按照监管备案的要求进行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降低成本。
对此,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在备案政策不断收缩的背景下,根据监管要求,一个公司下只允许有一个主体备案。宜人贷业务重组的原因是为了应对监管的要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对于整个行业的担忧。重组后宜人贷未来其发展的优势明显,可以节约一些运营成本,减少备案以及相关牌照的费用。”
如果线下机构过于庞大,集团约束力肯定会减弱,而且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不排除机构部分门店会出现违规经营,这也是此前监管要求“降门店”的一个重要考量原因。
事实上,宜信普惠怀化分店虽然是个别门店存在违规业务。不过,由于线下贷款业务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如果贷款门店关闭,业务员离职,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息,至少意味着这个地区的坏账率准备要飙升了(参照去年的车贷平台倒闭潮)。因为政策风险关掉一家两家线下贷款门店风险并不大,而最应该担心的是经营风险而导致的大规模关店。如果宜信其他线下门店都存在违规业务,那便大大提高出借人的资金风险性。不过,宜信其他线下门店是否存在违规业务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无论是出于经营成本考虑还是合规管理考虑,宜信惠民和宜信普惠这两个线下资产门店规模都会有所下降。
本次宜信进行业务整合,尽管宜信表示,几个平台的业务还是相对独立,不过其财务上已经是合并的。平台统一到宜人贷旗下进行管理,除了能够减少备案以及相关牌照的费用,在运营上也能节省一大笔。
根据宜人贷2018年财报,宜人贷收入主要来源于贷款便利服务费、贷后服务费以及账户管理服务费。除了受到2018年雷潮的影响,宜人贷借款人数及借款总额、投资人数及成交总额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贷款发放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宜人贷贷款便利服务费收入下滑严重。据财报显示,2018年贷款便利服务费收入为34.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近 35%。
表面上看,宜人贷这几年的盈利是在不断上涨的。但细分析,宜人贷2018全年的净营收是56亿元人民币,只比2017年增长1%;净利润却只有是9.6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下滑30%.
虽然是受到“爆雷潮”和“三降”等行业因素的影响,但宜人贷也是为数不多中概股中业绩下滑的平台。
不过,财报上2018年盈利的数据仅是包括宜人贷与其资产端宜人贷借款APP,并未包括宜信集团旗下的其余几家平台。
而此次整合的首要目的依旧是为了冲刺备案,但对于宜人贷来说,更重要的是做大做强。
那么,为什么现在才来思考整合一事?
转型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宜信创始人、集团总裁唐宁亲自担任CEO,证明宜信集团的精力和资源都会倾斜过来宜人贷,对于宜人贷而言又是一则利好。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上市四年了,宜人贷都没有把宜信普惠、指旺财富纳入上市公司,为何偏偏此时作出整合的决定?
乍一看,宜人贷此次是为了合规才进行整合。再一看,其实是为了转型做准备。
据公告显示,宜人贷日后将合并面向大众富裕人群财富管理、无抵押与担保类消费贷款、融资租赁,以及中小企业贷款与宜信及其附属公司的其他相关服务或业务的在线财富管理。
宜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整合涉及的业务条线包含借贷和财富管理方面多元产品组合,能够对宜人贷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很好的补充。未来各个业务板块将致力于为大众富裕阶层提供一站式的财富管理服务,并且为借款人提供完善的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将有能力为广大的借贷和财富管理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
无论是出于经营成本考虑,还是合规管理考虑,宜信惠民和宜信普惠这两个线下资产门店规模都会有所下降。
事实上,就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宜信集团的业务重点已经不是在网贷这一块了,而是着重于日后的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
虽然现在按照资金端和资产端的划分把几个兄弟公司都划入宜人贷的管理范围内,针对一个备案主体准则,选择宜人贷做头牌也无可厚非。
实际上,除了为更好地进行统一管理以外,如若日后平台有转型的需求,宜人贷能够选择的方向还是挺多的。细看过去两年的宜人贷财报,其实宜人贷的资产端一直在做转型。
2015年底,宜人贷刚上市的时候,平台的资产端主要来源于线下,也就是兄弟公司宜信普惠提供。所以,当时市场有一种声音,批评宜人贷过分依赖母公司——宜信集团。经过这两年的调整,宜人贷的资产端已经调整成为线上获客为主。
从最新的2018年年报来看,如果从借款量来比较,线上:线下=1.43,如果从借款人数来比较,线上:线下=2.55。
那么可以推断,宜人贷现在的主要资产来源于线上小额分散的贷款,线下大额贷款已经分发到其他资金端。而这也应验了目前宜信把集团内部相对优质的资产都放在宜人贷。
这个所谓的“优质资产”,其实就是线上的小额贷款。
当前,网贷行业的发展已经接近瓶颈期,对于一个平台来说最值钱、最能赚钱的还是资产端。
业务整合后,对于宜信集团来说,宜人贷是唯一一个留存下来的P2P平台,但宜人贷旗下仍有宜信普惠、宜人贷借款、宜信惠民等多个资产端。
既是P2P平台,也是上市公司,无论是处于哪种角色,对于宜人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盈利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要将几个平台都整合在一起的具体原因。
事实上,3.15以后宜人贷恶意催收,高价砍头息等事件仍层出不穷,即使现在宜人贷已经着力整改,但已经给监管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日后的备案可能还是存在一定的阻礙,毕竟自“爆雷潮”以后,为了避免更多的群体事件,监管对于P2P的忍耐底线就是:别出幺蛾子。否则,要么转型要么退出,监管只要留下那些兢兢业业做业务的平台。
事实上,2019年1月下旬出台的《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下称《175号文》)指出,应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其意思就是,不要用出借人(老百姓)的钱了,而用金融机构的钱去放贷。
据某资深互联网金融人士表示:“P2P这块未来还是会以加强监管,保护投资人为发展方向,所以合规的要求应该会越来越严。而在业务上来讲,未来将主要发挥平台助贷的属性。”
这就是为什么宜人贷是在公布财报的几家上市P2P平台里(拍拍贷,小赢,乐信)中唯一一家出现业绩下滑的平台了。据了解,2018年三家公司都是助贷业务快速发展,放贷的资金来自于机构。
此次整合动作,宜人贷也是在为自己的日后备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助贷机构)。
也因此,宜人贷在财报中表示:“2018年,宜人贷与多家领先金融机构及银行达成合作,专注于资金来源的持续多元化。”不过,并没有出现具体的数据,也没有具体的合作机构名字。
那么,可以推测宜人贷未来的路线:大力发展助贷业务,大量接入机构资金,用机构的钱去放贷,才能避开“三降”的红线。只有这样,才能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同时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
未来的挑战:强监管
宜信的此次整合,短期内来看存在利好,但长期来看,亦将面临强监管的挑战,尤其是2019年在“双降”、“三降”的规模控制下,盈利较好的合规存疑,合规的又沒办法在盈利方面取得进展,网贷行业整体的发展势必受限。
在谈及重组后宜人贷未来的挑战时,宋清辉表示:“当前,整个网贷行业的发展已经接近瓶颈期,宜人贷未来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小,如何跨过去是摆在宜人贷管理层面前的难题。”
此外,资产端线下门店的处理和应对,亦是宜信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据了解,你我贷在IPO之前就开展了全面转型,砍掉线下门店转做纯线上。伴随着强监管的持续,一些消费贷平台已经吃不消这种“重资产”模式。
更为致命的是,由于网贷合规检查、备案工作一直拖延,P2P线下资产端门店的合法性一直处于真空状态,经常被相关部门贴上封条。此外还不乏恶意举报的情形,业内曾有不少老赖因借款不还举报门店非法运营,不但被媒体大肆报道后损害企业品牌,还致使门店普通工作人员连带遭受牢狱之灾,车贷、信贷平台都有过这种案例。
据《财新》4月3日报道称,P2P备案工作或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试点。其中,监管拟将网贷机构分为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经营平台,并提出了数千万元和数亿元起的资本金门槛。此外,监管也在酝酿要求平台需计提不同层级的风险准备金和风险补偿金。
4月8日,一份名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有条件备案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在网上流出。该《方案》对试点网贷机构备案条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第一,严格划分网贷机构类别;第二,充实网贷机构注册资金;第三,缴纳一般风险准备金;第四,设立出借人风险补偿金;第五,增强网贷机构股东信息审查;第六,完善网贷机构高管管理;第七,完善网贷机构公司治理制度;第八,规范网贷机构创新业务发展;第九,禁止网贷机构交易主体,第十:加强网贷机构投资者保护;第十一,统一网贷机构注册名称及经营范围。
文件基本内容与此前业内流传的说法并无太大区别,如区域性和全国性经营的机构分类、一般风险准备金和风险补偿金的要求、注册资本金的门槛、股东信息审查等;但是对公司高管、制度、业务要求、出借人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在细节上更加详尽。
此次备案要求其实非常高,整改方案达标难度非常大,基本标准都是参考持牌金融机构进行。当然行业内资质较差经营比较混乱的机构早已因兑付问题,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存倒下。银保监会这个时候出手,再给行业加一道紧箍咒,同时疏堵结合,允许少量最优质机构转型,持牌化经营。
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中国“P2P第一股的”宜人贷的未来代表了整个P2P行业的未来,说到P2P行业,宋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了担忧,他表示:“未来P2P行业的监管会越来越严厉,行业内不同的企业亟需加快转型,以便能够更好地‘活下去。”
此次三大板块并入上市公司,作为运营主体的“宜人贷”在业务、财务层面均需重估。在业务规模被动上升的同时,整合后的单位成本能否下降,单位收入能否上升,还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