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伪作在中国书画史上的影响

2019-08-08李宇翔

东方收藏 2019年6期
关键词:代笔书画作品中国书画

李宇翔

我国作为注重书画文化的文明古国,历来都有着巨大的书画艺术市场,赋予了书画作品巨大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伪作。对中国书画作伪历史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为现代书画鉴别及书画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意义。

●  中国书画伪作概述

书画伪作简单来说就是假的书画作品。书画伪作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包括临摹学习、巨大的牟利性、假名、代笔甚至书画家自身爱好等。因此根据不同的动机,往往能够将中国书画伪作分为四大类型。

(一)临摹学习类

从古至今,临摹都是书画学习过程中的需要经历的重要阶段,是学艺者练习和掌握书画技法的基础方式。纵览古今著名书画家,大多都经历过临摹阶段,当今美术院校也开设有临摹课程。在古代,受限于印刷技术,书画原作不可能被很多人观看和鉴赏,因此临摹作品就成为了著名书画作品广泛流传的主要形式。好的临摹作品虽然并非原作,但在技法运用、神韵表现上与原作差距不大,甚至不输于原作(图1、2)。

(二)代笔类

书画代笔作品是指在书画家本人同意的前提下,由他人帮忙创作甚至完全由他人代笔的作品。总体而言,代笔类书画作品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书画家自身较为擅长某一类艺术形式的创作,但是在市场需求、创作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下,书画家不得不通过他人代笔的方式完成自身不擅长的创作。如“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就曾邀请罗聘、项均为其代笔人物画。第二种则是书画家自身名声在外,想要其创作作品的人太多,书画家不得不借他人之手、署自己之名。例如明朝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应酬眾多,不得不乞灵于代笔,对于其艺术成就的实际情况及其作品的真伪鉴定已经成为书画界一大难题。

(三)假名牟利类

书画作品不但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巨大的经济利益,尤其是书画名作往往千金难求,这就给伪作带来了巨大的牟利空间。自古以来,书画市场上就有着大量以牟利为目的、假名顶替的赝品,这些伪作要么完全仿造原作以乱视听,要么完全作假借名贩售。实际上,对现代书画市场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就是这些假名牟利类伪作。并且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伪手段越来越高明,使得书画作品鉴定难度越来越大。

(四)书画家爱好类

部分书画家有临摹作伪的爱好,借此凸显高超技艺并彰显自身个性。这类伪作相对其他类型伪作而言,数量往往要少得多,但却蕴含更高的艺术价值。这类型伪作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追求,甚至还存在针对这些伪作进行作伪的情况。自古至今,有不少书画巨匠都通过这类伪作彰显自身个性,其中尤以近现代画家张大千为甚,正如专家学者所言:大千一生对古人作品的搜求、研习精神,在画史上少与匹敌。

●  中国书画伪作发展及其影响

(一)南北朝萌芽阶段

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书画作伪风气就已经在当时的文坛与画坛流传开来。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政治形势混乱,反而催使艺术快速发展,临摹风气极为盛行。早在六朝时期,临摹作品就已经出现,如王献之的《十二月帖》就有了临摹本。与此同时,代笔作品也已经出现,据南朝梁人虞龢《论书表》记载,“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一毫不异;题后答之。”可见,王羲之在世时其书作就存在被仿制的现象。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伪作并未流传下来。到了隋唐时代,临摹风气更是有增无减,尤其是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画,命当朝书法名家临摹《兰亭序》真迹。时至今日,《兰亭序》真迹已不可寻,但唐人摹本依旧还在,为我们欣赏这一传世名作提供了机会(图3)。

(二)宋代第一次高潮阶段

历史学家陈寅恪在1943年所作《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一文中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极高的时期,书画交易市场正式出现并进入高度繁荣的时期,当时的达官贵人、商家市民都有收藏书画珍玩的风气(图4)。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记,汴京相国寺一带,即有经营“书籍玩好图画”的店铺。也是在此时,书画伪作的巨大经济利润空间得以展现,大量伪作开始涌入市场,使得作伪之风极为盛行。也是在这个时期,假名牟利类、书画家爱好类伪作大量出现,至此中国书画伪作的四大类型完全出现,并构成了伪作规模的基本格局。时至今日,这一格局依旧没发生较大变化,大量假名牟利类伪作流入市场并干扰市场秩序,临摹学习类伪作是学艺者学习进阶的基础,代笔类伪作成书画家应对市场需求和应酬需要的主要书画类型,而少量书画家兴趣类伪作则受到市场的追捧。而且宋代书画伪作的伪造对象不仅仅是前人作品,也包括同时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宋代书画博士米芾在《书史》中便记载了其临仿的古代书法作品被当时的贵族王诜索去,重新装池做旧,并请名家题跋后,被充作王献之真迹流传的故事。而且在宋代书画作伪手法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真假难辨的伪作。再加上当时收藏书画风气极盛,市场对伪作的包容度更大,使得大量伪作在书画交易市场流通。为了抵制伪作的传播,部分书画家向市场推送了大量真迹,如刘宗道作画就曾将同样的图形作数百幅画并出手,缩小了伪作的市场空间。随着元代社会经济的颓靡,书画市场遭到重创,中国书画作伪的第一个高潮也宣告结束。

(三)明代第二次高潮阶段

在元代结束之后,明代江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崛起一批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重镇,在崇尚艺术及鉴赏的风尚的带动下,当地的古董书画市场逐渐复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书画伪作与中国书画史的关系是由经济水平所决定的。经济水平越高,书画交易越发火爆,书画作伪现象也就越严重,同时也意味着书画艺术的快速发展。有专家认为:中国自明以后绘画重“师古”,画上喜题师某人,但古人真迹、佳作,明清一般画家是很难看到的,实际只能师其同代前辈,那些“古”也主要是从其前辈仿古之作中间接仿来的,可见师承与画派的影响力。在明代官僚、文士竞相收藏、品评、学习古今书画的同时,苏州等地的画商也在大肆地仿制或改制在市场上受追捧的书画作品。经笔者研究发现,他们多以明代苏州著名画家的风格制作,或是伴随真伪相参的苏州文士名流收藏印或题跋,意图以苏州为标榜,反映出明末清初“古物热”与书画消费蓬勃的氛围。与宋元时代相比,明代书画作伪手法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包括改署新款、添署名人款等均是当时出现并流行的作伪方式。即便到了如今,除了采用高科技手段外,现今书画的作伪方法与明代相比仍没有过多变化,主要作伪手段基本上都在明朝趋于成熟。总体上而言,明代书画作伪可以分为两大阶段,明初作伪对象主要是宋人作品,而明代中后期作伪对象则逐渐变为元人作品,这与当时书画市场风向不无关系。明朝的伪画主要包括凭空伪造、临摹及真伪杂糅三种形式,尤其是最后一种的鉴别较为困难。明代书画代笔伪作较多,真伪杂糅的伪作往往只有少部分是书画家亲笔所作,其他部分则是代笔或者伪作,其中最主要的名家为董其昌和文徵明,二者的代笔作流入书画交易市场,虽然给作品真伪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书画的艺术水平、鉴别水平的提高。

(四)晚清第三次高潮阶段

清代我国经济进入了极为繁荣的阶段,促使书画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激增,而作伪方法也有了新的提高,清人陸时化在《作伪日奇论》中记载到:“今则不用旧本临摹,不假十分著名之人而稍涉冷落,一以杜撰出之,反有自然之致。且无从以真迹刊本校对。题咏不一,杂以真草隶篆,使不触目,或纠合数人为之,故示其异。”特别是在晚清到民国初这一阶段,鸦片战争后中国书画流向外国的渠道被打通,一方面,外国的收藏机构及个人对收藏中国书画艺术品越发热衷;另一方面,中国买家希望能够保留更多书画作品免遭劫掠变卖,都使得当时的书画交易市场进入了不正常、病态的繁荣状态。在这种繁荣状态下,自然使得中国书画作伪进入第三次高潮阶段。书画伪作的伪造对象主要集中于明清文人书画作品,从而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量。而由明代就已经基本完善的书画作伪手段,到了清代更是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许多专业作伪的学徒被从小培养,产生了大量可以假乱真的伪作。另外,部分书画名家也因个人喜好而大量模仿前人作品,使得赝品艺术价值得以进一步提高,如张大千就在民国初年作了不少假画(图5)。

●  当代第四次高潮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书画艺术的需求及追求也在不断增加和提升。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在全民收藏的氛围中,沉寂已久的书画作伪之风快速兴起和发展,甚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总体上来看,当代书画作伪手段传承自清代作伪体系,并没有出现手段上的创新。但是在当代高科技手段及技术的辅助下,这些作伪手段得到全面拓展和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系统而专业的体系,同时作伪效果更是达到了难辨真假的程度。例如数字色彩管理技术、数字微喷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书画伪作的水印、裂痕、印章等进行全面处理,使得赝品与真作之间的差异极为微小,不但肉眼难以分辨,即便是简单的技术鉴定也很难发现问题。对当代书画交易市场及书画艺术的发展而言,充分理解和掌握作伪手段与技术,能够有效促进书画鉴定效果的改善。

●  结束语

早在南北朝时期,书画伪作就已经萌芽,随后在中国书画史上出现了三次高潮阶段,并在当代进入到第四次高潮阶段。书画伪作一方面严重干扰了书画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促使书画艺术发展和书画作品鉴定水平的提升。正如专家所言,由于造假手段复杂,临摹、仿造、改配往往结合使用,因此,我们在书画鉴定工作中也不应拘泥于简单的程式。对伪作在中国书画史上的影响进行分析,能够促进当代书画鉴别水平的提高,进而为书画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打牢基础。

猜你喜欢

代笔书画作品中国书画
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画选
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研究
代笔
少儿书画作品8幅
岳世清作品选
代笔
代笔
书画作品欣赏
书画作品欣赏
代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