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出行

2019-08-08张子乐

北京纪事 2019年8期
关键词:步行跑步垃圾

史宏伟——行走的力量

史宏伟,1982年出生,2008年开始参与环保。史宏伟是延庆区大榆树镇人民政府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参与绿色环保的10多年里,他一直用实际行动传播绿色出行理念,宣传绿色出行方式。

从2011年起,为了积极践行“3510”出行方式,史宏伟上下班5公里的路程,都坚持每天徒步来回。史宏伟喜欢唱歌,也喜欢用爽朗的歌声去感动、感染别人。每天上班的路途因为他的歌声又多了一道风景。用他自己的话说:“徒步到单位不仅欣赏了沿途的美景,锻炼了身体,呼吸了新鲜的空气,还能顺便巡查一下沿线村庄的环境,最重要的是减少了排放,为绿色环保节能作出了自己一点微薄的贡献,可谓一举五得。”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大榆树镇已经有数十名机关工作人员加入了利用上班途中晨练的队伍,他们或徒步、或跑步、或骑车,用绿色的出行方式感染着身边的人。

史宏伟——北京世园会志愿者

史宏伟有一句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就是他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工作,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生活,他无比热爱、尽情品味。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清脆的鸟鸣……这是史宏伟小时候的家乡,也是现在他梦里的北京。

史宏伟——组建生态榆树环保志愿者服务队

2015年,他加入了“绿手环”徒步联盟等公益性组织,还加入“月跑一善”跑团,每个月都会举办一场活动,每一次都有鲜明主题,或是骑游,或是捡拾垃圾,或是徒步……“月跑一善”常常用这种方式为山区的孩子们捐赠衣物、文具,或是给孩子们唱歌跳舞,为他们带去欢乐。史宏伟很享受这种生活。他说,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做公益,何乐而不为呢?

史宏伟——组建生态榆树环保志愿者服务队

2018年7月,清华大学晨跑队发起“拾行中国-Plogging China”活动,目的在于边跑步边捡垃圾,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呼吁与影响大家不乱丢垃圾,保护环境。史宏伟得知这一活动后,觉得非常有意义,也积极参与到“拾行中国”活动当中。史宏伟说:“这个活动现在已风靡全世界几十个国家,许多清华的校友都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我觉得这个活动很好玩,对环境保护来说也非常有意义,就参与了进来。”将近一年的时间,史宏伟都会在跑步的腰包上别上夹子和袋子,看到垃圾就捡起来,放在袋子里,等跑步结束时一起扔到垃圾桶中。史宏伟说,现在他慢慢发现,自己经常跑步的路线上,垃圾越来越少,他很高兴自己参与到“拾行中国”的活动,已初见成效。“这个活动还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我跑步时捡起垃圾,早晨遛弯或者上班的人看到我的行为,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产生一定影响。”史宏伟告诉记者,“就算这些人未必会加入到‘拾行中国的行列,最起码也不会再随手乱扔垃圾了。”史宏伟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也会有些不好意思——挺大的人了,在马路边“捡垃圾”。但是后来,他却养成了“捡垃圾”的习惯,不只是在跑步时,日常走路途中,他看到随意丢弃的垃圾也会捡起来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了,成了自觉行为,也不会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目光有什么特别。”史宏伟笑着告诉记者。

史宏伟始终认为,环保要知行合一——不但要关注环保,更要“动起来”。2018年,史宏伟所任职的科室开启了“环保知识进校园、进机关、进农家”的活动。史宏伟和他的同事们走进大榆树镇的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家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环保知识,以及平时投身环保事业积累的经验和感悟,为大榆树镇周边的各界人士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告诉他们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参与到环保当中来。史宏伟告诉记者,自己投身环保十几年,现在也是从事环保相关的本职工作。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响应政府号召,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史宏偉说:“怎么才能达到共治呢?得让大家知道环保的重要性、了解环保的相关知识,才能积极地去参与环保。环保必须全民参与,必须提倡共治、唤醒自觉。”

史宏伟在环保路上走了10多年,参加了无数次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践行自己默默坚守的誓言,守护自己心中美丽的家乡。(延庆区文明办)

林景超——畅通交通、净化蓝天

林景超,生于1971年5月,大兴交通支队新城中队民警,2012开始参与环保。身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林景超积极响应“3510”的号召,上班、外出时选择步行、骑公共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林景超还在全体会上鼓励全体民警、辅警文职加入到骑行队伍,为绿色出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景超

“3510”即3公里内步行,5公里内骑车,10公里以内坐公交,10公里以外选择绿色驾驶。这是北京市团委、首都文明办等单位2015年联合发出倡议并推行的绿色出行方式。

林景超说,“3510”绿色出行模式,在目前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的情况下,得到了积极响应,成为了他身边大多数人的出行选择。他说:“远的不谈,我的兒子小时候上学,我会步行送孩子上学,如果遇上天气不好,则会选择坐公交去上学。现在儿子是一名高中生了,也意识到汽车尾气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破坏,每天都会选择骑车上学,有时去较远的地方也会选择坐公交车或坐地铁去。”林景超说,儿子有一次在作文中提到:“低碳出行,走为上策,距离不远,走着不累,既环保又锻炼身体,一举两得;骑车出行既省心又省力,既方便又快捷,既锻炼又省时,真是乐在‘骑中;远一点的,懒得坐公交,就干脆拼车去,出行潮流又时尚,减少占道和消耗,还能交到新朋友,何乐而不为?”看到这句话,林景超也受到了启发,积极号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选择绿色出行,为政府倡导的绿色出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景超介绍:“我中队通过与环保部门合作,加大对京台高速上尾气超标车辆的治理力度。通过联合执法以及24小时不间断执法等措施,对尾气超标的违法车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减轻了尾气超标车辆对大气的污染,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保卫首都的蓝天,保障绿色出行的推行。”

林景超最后说,如何让“3510”绿色出行成为市民的出行常态,还需要各位党员干部做好表率,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从市政环境、存车场所、道路安全等方面,为自行车、行人创造更漂亮、更干净、更安全的绿色出行环境。林景超说道:“希望我身边的所有人都能积极践行‘3510绿色出行模式,畅通交通、净化蓝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还北京蓝天、缓解拥堵作贡献。”(大兴区文明办)

顾茂良——为青山常在献微薄之力

顾茂良,退休教师,1943年出生,1967年开始参与环保。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顾茂良老师喜欢体育运动,从1967年开始练习长跑,到现在坚持长跑已有51年的历史。退休前,无论是上班还是平日出行,顾老师都坚持骑自行车甚至跑步,退休后也坚持尽量不坐车,切身实践着绿色出行这一环保概念。

顾茂良

顾茂良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横街小学工作。1972年获得宣武区元旦长跑比赛第二名,随后又在北京市春节环城赛中获得第11名。从此以后,顾茂良老师就开始了全面、系统的中长跑训练。顾老师说:“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都非常大,学校工作量也很大,但是无论多苦多累,我都坚持下来了。”在以后的十几年间,顾茂良不但多次于春节环城赛以及北京市工人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还于1992年被评为宣武区优秀体育教师。顾老师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教练的指导,校长和老师的支持,以及我自己刻苦训练的结果。”

为了节省时间,顾老师将训练与上班通勤结合在一起,每天早上推着自行车跑步3公里上班。在学校,不上课的时候,顾老师每天都坚持在马路上跑10—15公里,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从未间断。1986年,顾老师的女儿上小学,就读于顾老师工作的学校。顾老师告诉记者:“我上班,顺便送孩子上学,我们没有坐车,女儿坐在自行车上,我推着车跑步到校,一直跑到孩子上5年级才改成骑车上学。”几十年的长跑锻炼,培养了顾茂良顽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顾老师每次外出办事、购物、走亲访友,不管路途远近,都坚持步行或骑车。

2003年顾老师退休以后,虽然不再参加比赛,但还坚持长跑,“跑步时速度仍然很快,尽力保持比赛时不甘心、不服输的那股冲劲儿。”顾老师说,“但运动量比之前减少了,每天跑5~6公里。”虽已年过六旬,但顾茂良精气神仍然很好,跑步后也不觉得累。65岁以后,有了老年人乘车优待卡,乘车不用花钱了,但顾茂良每次外出仍坚持步行或骑车,从不坐车。顾老师说:“那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绿色出行,也没有绿色出行的理念,但是想起我以前几十年都这样做,就是在实践绿色出行,我感到很高兴。”

从党的十八大以后,顾老师对绿色出行有了初步认识。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对绿色出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顾老师说:“如果说以前我坚持绿色出行是无意识的,那么现在我知道了绿色出行的重大意义,就更加重视,更要长期坚持绿色出行,积极实践‘3510出行方式。这对我来说,一是为了可以锻炼身体,二是为了环保,更是为了给咱们北京的天空加点蓝。我今年已经75岁了,年事已高,但为了能长期坚持绿色出行,积极实践‘3510出行方式,我还要坚持跑下去。虽然现在体力大不如前了,速度也比之前慢很多,但我还要锲而不舍,一直坚持跑下去,跑出快乐,跑赢人生!”

顾老师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老百姓过去是“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是“求生存”,现在是“求生态”。要想保护生态环境,首先从我做起,从绿色出行做起。采访的最后,顾老师倡议:“让我们为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贡献出一点微薄之力吧!”(西城区文明办)

李翠丹——用行动诠释绿色出行

李翠丹

李翠丹,生于1986年,就职于通州区城管执法局,2012年开始参与环保。李翠丹像一条绿丝带常年飘荡在北京城东美丽的大运河畔,她胸怀绿色生活理念,常年坚持绿色出行,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她常常说:“我出行有四大法宝——地铁、公交、自行车,还有自己的一双腿。”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2年,李翠丹刚刚来到北京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当时她就下定决心,尽管不一定会为这座城市作出多么惊天动地的贡献,但一定不给这座城市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2014年,李翠丹来到通州区城管执法局工作,可是家却住在老崇文区,由于家门口离地铁比较远,每天早上,要先步行300米到公交站乘车到地铁站,再换乘3次地铁,然后还要再换乘公交车,下了车再步行200米才能到单位。就这样,每天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都要花费将近4个小时。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是劝她:“你还是别坐公交车了,开车多舒服呀,省得这么折腾了。刚好你上下班都是逆着人流,也不会有早晚高峰拥堵的问题,还能节省点时间多休息休息,你们天天出去执法已经够辛苦的了!”可每次她都会笑着“无情”地拒绝:“每天早上都有那么多公交车几乎空载着返回通州,我刚好降低点空载率,这也算是为北京市的公共交通做点事儿。换乘多点就当是锻炼身体了。这不是两全其美吗?”再后来,她索性把家搬到了通州,离单位近了,就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就这样,一骑就是三年,无论严寒还是酷暑。

李翠丹就是这样执着地坚持着,数年如一日,每天迎着朝阳、伴着夕阳,绿动在大运河畔。为了更有效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她还申办了通州区公共自行车租赁卡,手机上下载了各种共享单车的APP,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出行,但唯一不变的是那道永远闪动的绿色。

工作之余,休闲、度假、外出时,李翠丹总是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即使是自驾出行也主动与别人拼车,以减少空驶率,并在车辆行驶中保持匀速低油的环保驾驶。垃圾袋是她车中的必备物品,收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从不乱丢弃。

李翠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出行的含义。不知不觉中,这也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她的带动下,绿色低碳出行在家人、朋友和同事间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家园增添多一缕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抹蓝天!(通州区文明办)

陈丽双——绿色出行,从我做起

陈丽双

陈丽双,1978年出生于山东青岛,2014年开始参与环保。陈丽双是密云区文明办综合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她不仅自己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更用行动感染、带动身边的人。在日常出行时,绿色出行是陈丽双的首选方式,“3510”是她的出行准则,为把密云建设成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定居密云之后,陈丽双积极响应北京市绿色出行行动,下决心做一名绿色出行的拥护者、践行者。从家到单位近3公里,开车也就七八分钟,但她每天都提前半个小时出发步行上班,如果偶尔有特殊情况,就骑着10多年前买的自行车上班。因为私家车90%时间停在楼底下固定地方,陈丽双的儿子感叹说:“这个地方都成我们家的专用停车位了。”平时外出,距离近的目的地陈丽双就选择步行,远一点儿她就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开车外出时,她也会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做到文明驾驶。

陈丽双还带动家人、朋友一起绿色出行。在家里,她号召儿子、爱人一起做一名步行族。陈丽双的儿子小时候出门,十分依赖私家车,陈丽双让儿子步行出行,刚开始儿子总是发小脾气、不高兴,经过妈妈的耐心讲解,儿子从一年级下半年开始,慢慢养成自己步行上下學的习惯。在朋友中,陈丽双也极力推荐绿色出行,外出游玩时她总是选择拼车或者坐公交出行,问问朋友们有没有顺路的,一起走。刚开始朋友们不理解,觉得她太会“算计”,很抠门,经过她耐心的宣传和讲解,慢慢地,朋友们也都理解了她,还有很多人参与到绿色出行的行动中。

在工作单位,陈丽双也积极参与“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活动。她还积极发挥自己志愿者的作用,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向市民宣传绿色出行理念和“3510”行动。在生活中,陈丽双还是一名环保志愿者。在践行绿色出行的同时,陈丽双带着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清理小广告、捡拾白色垃圾、铲冰除雪等。在家里,陈丽双教育孩子节约用水,洗漱时用小水流,不用时马上关上;把洗衣水积攒起来重复利用冲拖把、厕所。现在,陈丽双的儿子也养成了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密云区文明办)

(编辑·张子乐)

kelemyt@126.com

猜你喜欢

步行跑步垃圾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垃圾去哪了
跑步穿什么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倒垃圾
带表跑步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