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瘤牛背上的国度”
2019-08-08潘亮
本报赴马达加斯加特约记者 潘亮
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足球非洲杯上,首次参赛的马达加斯加以小组第一身份出线杀入决赛圈引发关注。以瘤牛为队徽的该球队在比赛结束后,队员统一将两手放在双耳旁伸出食指比作牛角集体弯腰前行。这套模仿瘤牛的庆祝动作成为本届非洲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要诠释瘤牛在马达加斯加的地位,最贴切莫过于该国货币:流通面值从100到20000阿里亚里的纸币上布满各色风景、建筑、乐器、动植物等,但只要对光观察,会发现其中都暗藏一个瘤牛头像的水印。可以不夸张地比喻说,马达加斯加就是个“瘤牛背上的国家”。
平均每两人就有一头瘤牛
尽管狐猴是马达加斯加最著名的“国宝级”动物,但又有哪位游客能忽略那些在闹市、田园、山林甚至海滩都可以偶遇的瘤牛呢?无处不在但却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瘤牛是马达加斯加人劳作、饮食、运输、举行重大仪式时必不可少的存在。原产于印度半岛的瘤牛大约在公元后第一个千年间经中东、非洲被引进马达加斯加。自那时起,这种温顺而强壮的牛就在全岛繁衍开来,成了如今马达加斯加人生活中最为倚重的牲畜和国家象征。马达加斯加人口约2400万,其中有85%的人口务农,因此就不难明白该国拥有大约1200万头瘤牛、平均每两人一头的国情了。汉语称呼这种牛为瘤牛,是因为它们的脖颈处长有一个瘤状的凸起肉峰。这个肉峰在公牛当中尤为明显,其内为脂肪,作用相当于骆驼的驼峰,在雨季积蓄能量以备旱季食物短缺之需。
在几乎没有任何机械作业的生产条件下,犁地、耕种、运货都需要瘤牛。使用瘤牛,最常见的就是让两头公牛并列,牛轭架在肉峰的前边,然后由人指挥牛车干活。由于马达加斯加道路基建十分落后,并驾齐驱的瘤牛牛车直接驶进了闹市、国道、林间小道甚至海滩,有的牛车还被车主铺上织物、绘满图画而用来运送游客。
每当绘有当地风物、金发女郎甚至动作片影星史泰龙的艳丽牛车驮着货物或者一家老小在我们的越野车旁招摇而过之时,同行的游客都不约而同地流露出羡慕之情说:特别想体验一把这原生态的马达加斯加式代步工具。
人生大事都靠牛撑面子
瘤牛在马达加斯加是如此普遍又重要,令它成为衡量一个家庭财富情况的最直接标志。这里的人月平均收入不足400元人民币,而一头成年瘤牛的市价则约为3200元人民币。因此,需要购置重要生活用品,就要赶一头牛去集市换钱。在求婚、洗礼、成亲、长者殉葬乃至男孩割礼仪式上,人们都要宰杀瘤牛作彩礼、宴宾客或者祭先祖。据说有一些民族的男子求婚时,需要向女子家里每位男性长辈送一头瘤牛才行。而在当地某民族每7年举行一次的集体割礼上,更要一次性屠宰上百头瘤牛进行庆祝,每个男孩家庭都要参与捐献瘤牛。而瘤牛肉峰里的脂肪,则要被混合蜂蜜烹饪,作为高贵食物献给受割礼男孩的祖父。
一位在当地做生意的华人说,他的一个员工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奔丧,居然待了两个月之久。原因竟是因为其父生前财力丰厚,拥有数百头瘤牛,杀牛宴客办了50多天!对于只有一两头牛的贫困家庭来说,无力出牛操办红白喜事很没面子。
对于瘤牛的重视甚至崇拜,令平时不经常食肉的马达加斯加人视其为珍贵的肉食,每逢大事必杀牛食牛才有面子。对游客而言,品尝瘤牛并不难,当地中高档餐厅都提供炒肉片、烤肉串、牛排等多种菜品。另外,跟当地人讨论,用瘤牛打比方有时比讲 大道理都管用。比如导游达 姆斯就说,政府和乡民讲 保护野生动物常常形同“对牛弹琴”,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瘤牛说明问题:欧洲人花50头牛的价钱坐飞机来这就是为了看一眼狐猴,这样一来,大家都明白保护狐猴的价值了。
瘤牛角是重要装饰
瘤牛的兴盛同时引发了盗牛的猖獗,试过打烙印、剪牛耳等方式之后,以畜养瘤牛闻名的巴拉人及安坦德罗伊人如今都喜欢将瘤牛散养在野生环境里。而那些因为盗牛而锒铛入狱的人在获释后竟会受到不少女孩的青睐,因为他们盗牛成功被视为是一种勇敢、机智、有能力的表现。历史上,偷牛人会有意做出蹬腿踢脚等动作,以从地面上抹去牛蹄印痕迹。而在马达加斯加的传统舞蹈里,令游客称奇的跷腿、弯腰扫腿等高难度动作,正是汲取了偷牛人动作而编排出来。
瘤牛死后留下的牛角,除了被很多民族用作装点陵墓的重要元素之外,也经匠人去骨、热压、切割、打磨及抛光之后加工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首饰、玩具、餐具及装饰品等。在当地绘画、雕塑中,瘤牛也不可避免地扮演着象征马达加斯加文化的“重量级”动物,成为游客马达加斯加之行的特别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