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庐枞盆地马口地区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2019-08-08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1期
关键词:长玢岩马口黄梅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安徽 合肥 230011)

安徽庐枞(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中段,扬子板块的西北缘,西邻郯庐断裂带,呈北宽南窄的“耳状”北东向展布。盆地基底主要由震旦纪至侏罗纪的沉积地层组成,燕山期伴有大规模的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火山岩自老到新分别为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四个旋回[1],组成了盆地的盖层,火山活动同时发生了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马口铁矿位于盆地中东部,七家山环形火山机构的东侧,黄梅尖正长岩体的西部。前人对该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成矿流体特征等开展过系统研究,关于矿床成因,尚未统一认识,多数认为与A型花岗岩有关。本文根据开展的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总结马口铁矿成因可能与深部闪长玢岩有关,并对马口铁矿外围找矿方向进行初略探讨。

1 工作区地质特征

马口铁矿区行政隶属安徽省枞阳县钱铺镇,距枞阳县城约40km。区内出露火山岩地层,岩浆活动频繁,构造作用强烈,矿化蚀变明显。

(1)地层。区内出露龙门院、砖桥、双庙、浮山组火山岩地层及第四系残积坡积物。四个旋回火山岩层呈不整合接触。

(2)构造。工作区位于七家山火山机构南东缘与黄梅尖东西向断裂构造岩浆岩带西段交汇部位,区域北西向陶家湾-施家湾深大断裂穿区而过,北西向次级张性断裂聚集,属构造—火山岩侵入隆起之有利成矿环境。区内破碎带走向一般330°,倾向南西,倾角70°左右,宽度几公分至数米不等。破碎带一般发育于石英正长斑岩中,常被硅质、泥质、镜铁矿等充填。

(3)岩浆岩。区内主要侵入岩体为黄梅尖岩体,呈东西走向延伸的椭圆形岩基,为晚燕山期具多期次活动的富碱质复式侵入体。岩石类型以石英正长岩类为主,岩相分布明显,有利于岩浆成矿热液活动。

(4)矿体。马口铁矿分布于黄梅尖复式岩体西部石英正长斑岩体的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受北西向破碎带控制,走向330°,向南西陡倾斜,出露宽5m~15m,延长大于650m,呈透镜状或不规则带状。断裂带中矿体主要由蚀变破碎的围岩矿化及致密状磁铁矿石组成,平均品位TFe10%~20%。块状磁铁矿石主要为其中穿插的致密状磁铁矿脉,单脉宽0.2m~1.2m,延长10m~50m,具多条、不均匀分布,部分呈磁铁呈网脉穿插,TFe品位>45%。矿石构造有浸染状、细脉浸染状、角砾状和致密块状,矿物成份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镜铁矿、磷灰石、阳起石、褐铁矿、少量黄铁矿等。

(5)围岩蚀变。矿体具强烈矿化蚀变,以磁铁矿化、镜铁矿化、磷灰石化、阳起石化、碳酸盐化为主,近矿围岩见赤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蚀变宽度大于20m~30m,矿带间及边部可见断裂面,矿体边界不规整、不清晰。

2 工作区磁异常特征与分析

工作区了开展1:10000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对磁测数据采取日变、高度等改正后计算得到ΔT磁异常,对其进行网格化、化极、向上延拓200m等数据处理后,发现ΔT异常已基本趋于稳定,说明这时浅表的小的异常已基本消失,深部异常得到较好的显现,并与航磁异常有较好的位置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工作区磁异常可划分为3个局部异常,编号为C1、C2和C3。

C1异常位于马口铁矿的南东侧,与航C-76-210位置对应。由两个次级磁异常(C1-1、C1-2)组成,C1-1异常低缓,异常强度达400nT,为正长岩中磁铁矿(化)引起。C1-2为正负异常伴生的局部次级异常,强度为900nT,形态较规则,异常分布于正长岩体边部与砂岩接触带附近,由于埋藏深度较浅,强度不大,结合工作区岩(矿)石磁参数特征,推测为接触带附近磁铁矿化所致。

C2异常与航C-76-209位置对应,为一规模较大的磁异常,由三个不同深度、不同性质磁性体引起的异常叠加组成。一是浅源高频干扰,可能与地表脉状磁铁矿有关;二是近地表辉石粗安岩引起,这是引起异常的主体,三是可能深部存在高磁性的磁铁矿体引起。分析认为系深部高密度、较强磁性体的与闪长玢岩有关的铁矿(化)体。

C3异常位于工作区的西侧,与航C-76-215位置对应,环绕七家山火山机构。在C3异常分布区范围内分布双庙组角砾凝灰岩、粗面质角砾凝灰熔岩,不能引起该磁异常。C3异常中心部位岩浆热液活动较强烈,分布多条北西向构造控制的铜多金属矿化带,铜多金属矿化较发育。因此是寻找与火山机构有关的铜多金属矿重要靶区。

图1 工作区ΔT(化极)向上延拓200m异常图

3 找矿潜力分析

前人通过年代学研究厘定了矿床成矿时代(127.3±0.8Ma)要晚于赋矿围岩石英正长斑岩的成岩时代(129.4±1.4Ma),可见形成与石英正长斑岩并无直接联系,矿床成因类型为磷灰石~阳起石~磁铁矿组合中高温热液型磁铁矿,其形成则可能与深部闪长玢岩关系密切。在黄梅尖岩体中部,由于岩体上侵过程中,砖桥组的含铁层位已被吞失,后期岩浆难以获取大量的铁物质,而南部的砂岩也不能提供大量铁物质,因此在岩体的中部及南部深部可能难以寻找磁铁矿(化)闪长玢岩。最大的可能是在北接触带附近,后期岩浆可以萃取砖桥组大量铁物质,再演化形成磁铁矿(化)闪长玢岩。这一现象说明了在黄梅尖岩体后期可能存在一期与磁铁矿化有关的岩浆侵入活动,因而在C2异常深部寻找磁铁矿(化)闪长玢岩是可能的。七家山火山机构环形分布了众多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的含铜石英脉型小型铜矿床,其赋矿层位为双庙组火山角砾岩。以大倪庄为例,铜矿体产于双庙组火山角砾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埋藏深度300m~450m。在含铜角砾岩中伴生较强的磁铁矿化,因此可以利用磁异常作为间接指示信息,指示了C3异常区具备寻找受构造控制的热液脉型铜矿的潜力。

4 结语

安徽庐枞盆地马口地区构造作用明显,矿化和蚀变作用强烈,矿体的形成受北西向张性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与深部含矿闪长玢岩有关。通过地磁工作,结合航磁和矿区地质特征,分析区内具备有寻找与闪长玢岩有关的铁、铜矿体和与构造有关的热液充填型脉状铜矿体的前景。

猜你喜欢

长玢岩马口黄梅
内蒙古银宫山地区闪长玢岩脉锆石U-Pb 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黄梅之星 范璇璇
黄梅之星 朱婷婷
内蒙古北山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闪长玢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意义*
铜井矿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论述
NE向晚期闪长玢岩脉破矿规律研究:以对I-5号矿体的影响为例
非遗视野下湖北马口窑的保护、继承与开发
春钓马口正当时
金花夺目 黄梅璀璨
对话马口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