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供应链视角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分析与建议
2019-08-08兰健余静
□ 兰健 余静
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大多是原生性产业圈,亟待转型升级。现代供应链可以重构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助力浙江产业经济全面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八八战略”指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浙江的中小企业聚集型产业集群始于改革开放,兴于中国加入WTO,在浙江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2018年4月,商务部等8部门启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旨在培育一批行业带动能力强的现代供应链领军企业,形成一批供应链体系完整的产业集群。现代供应链可以重构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助力浙江产业经济全面升级。
浙江传统产业集群亟待转型升级
地理集聚型产业集群优势减弱。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大多是原生性产业圈,得益于本地资源,企业经过长期磨合自发聚集,围绕自身需求形成上下游合作,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地理集聚降低成本。未来,“互联网+”模式所支撑的虚拟产业集群对区域的依赖程度不断下降,突破了传统交易的空间限制,地理集聚型产业集群将不断弱化。
同质化问题突出,存在恶性竞争。浙江产业集群内业务相似的中小企业扎堆,不同厂家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主要靠低成本、低价格产品争夺市场,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产品同质化加剧了企业间的不良竞争,面临有限的市场容量,产业集群难以继续发展。
生产缺乏引导,存在较大内耗。缺乏互相信任和有效沟通、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传递不畅,经常导致全行业资源错配、产能过剩。同时,浙江的产业集群普遍缺乏具有供应链组织能力的龙头企业主导,在产业链不断延伸过程中限制了产业集群扩大规模、提升层次。
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氛围。在独立研发方面,单个企业的资金、人力投入能力有限,难以完成自主创新,而且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贴牌加工、模仿加工阶段。传统产业集群内技术研发型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设计孵化类企业较少,创新氛围较弱。
现代供应链助力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图/黄伟光
推动业务综合拓展,提升产业集群能级。产业集群扩容升级的难点是企业合作中的标准化问题和信用风险问题。现代供应链通过引入上下游企业丰富供应链流程,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系统标准化建设实现产业集群内实时动态协作和技术共享;通过现代供应链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支撑大型产业集群协同,从而使产业集群的规模再扩大、能级再提高成为可能。如杭州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自2015年设立后,不断完善供应链综合服务。2017年,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开始引进各类供应链企业,推进园区业务综合性拓展,已由最初的以跨境电商B2C(企业对消费者)零售进口和小包出口为主,到跨境B2B出口、跨境电商B2C及跨境电商O2O全业态发展。2018年,启动“新外贸新服务新制造”计划,培育300家“新外贸新服务新制造”标杆企业、近100家年跨境电商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卖家以及超过50个跨境电商新品牌,打造跨境电商全生态网络,产业集群能级不断提高。
引导企业精准定位,提升产业集群效率。现代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内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有力支撑,分工设计以全流程效率最大化为目标,通过重新调整自发性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及企业间关系,有效提高产业集群发展的契合度和灵活性,同时缓解同质化竞争压力,达到高效协同。如绍兴大唐“袜艺小镇”:大唐袜业起步于家庭手工作坊和集市零散贸易,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2014年起,大唐镇基于现代供应链的效率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了重构,关停业务相似的小微制袜企业5000余家,以高端产能进行填补,由政府主导引进从设计到营销“一条龙”,打造新“袜艺小镇”,合理设计袜业智库、时尚市集、众创空间、智造硅谷,在供应链中集聚研发、定制、销售、物流、文化传播等各类企业,解决了产业集群内同质企业密度过高而产生的恶性竞争问题,实现大唐袜业的全面升级。
激活产业创新潜力,提升产业集群质量。现代供应链理念中的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打破了企业间的合作壁垒,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在产业集群内自由流动,通过专项投资、完善配套、互联共享,双向激发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力。如瓯海“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产业集群:瓯海眼镜制造业起步于家庭作坊,通过投资创新供应链,成功促成传统产业集群的转型。瓯海设立2亿元规模的瓯海眼镜产业基金,重点投资眼镜产业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激活产业集群内在创新驱动力。配套省眼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省视光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温州眼镜设计研究院等,依托省眼镜产品质检中心建立共享实验室,向眼镜企业免费开放,形成了规模化创新产业网,大力提升瓯海眼镜品牌的科技含量,打造中国眼镜时尚设计师基地、眼镜运营总部基地、校地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和眼镜交易中心、设计(创意)中心、检测中心,激发了瓯海眼镜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
应用现代供应链的路径和建议
重视顶层设计,重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引导产业集群引入现代供应链的理念,整体上要以流程为基础,按照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展会营销—品牌孵化布局全产业生态,重新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对于产业集群内的龙头企业,要鼓励其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通过各种协作生产形式,拓展原料集中采购、会展业、协同销售等上下游业务,形成企业供应链;对于中小企业,要引导其在产业集群供应链分工中专注某一项业务进行深化,形成供应链生态网络中“小而美”的一环。
鼓励主体创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供应链是由若干企业组成的,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以现代供应链试点工作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相关的产业基金,对相关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要进一步加大“腾笼换鸟”的步伐,改善供应链结构,积极布局创新研发企业,打造原创品牌,在产业集群中形成创新氛围。
挖掘技术优势,推动产业集群智慧化。充分发挥浙江数字经济先发优势,通过深化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构建统一的采购系统、物流系统、销售系统,实现全流程可追溯,促成产业集群内的协同生产;推进生产销售全流程的标准化建设,构建覆盖全产业生态的产销对接信息披露系统,实现企业间信息互通,为产业集群内全产业链密切合作、高效协同、无缝对接奠定基础。
鼓励资源共享,实现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积极发挥现代供应链建设的基础性作用。通过集群内共享基础设施、创新研发平台,降低流通成本,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企业间、产业间的大数据建设、信息化建设为原点,推动数据共享、信息共享从微观层面走向宏观层面,最终实现区域间、城市间乃至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互利互惠。
探索供应链金融,实现风险共担。鼓励和引导供应链金融服务于产业集群,探索建立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业务,保障产业集群资金流动顺畅;同时,建立供应链信用和监管创新体系,促进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对接国家信用信息系统,强化对信用评级、信用记录、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的披露,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