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早期海贝的使用与传播

2019-08-08靳晓昱

关键词:海贝墓葬墓地

□靳晓昱

海贝及其仿制品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类遗物,主要出土于墓葬中,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即有广泛分布,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货贝。早商及其以前主要用于人体装饰,晚商时期,数量激增,主要作为口含、手握等的殓葬用具。关于海贝的种类、来源、分布、采集、加工、用途等,已有学者进行过探讨[1]。但在海贝及其仿制品的加工方式、出土背景以及与丧葬活动的关系等方面,仍有探讨的余地。本文即从上述角度对商代及其以前的海贝进行探讨,并着重分析不同时期海贝分布的区域差异及晚商时期海贝与丧葬活动的结合等问题。

一、海贝及其仿制品的分类

按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海贝和海贝仿制品两大类。

(一)海贝

根据加工与否,可以分为甲类海贝和乙类海贝两类。

甲类海贝

甲类海贝是指未经过加工,保持原始形态的海贝,一般长1~4.5 厘米,背部坚硬隆起,腹部有向内卷的两唇,唇缘厚,边缘有齿纹。标本M873:1 出于乐都柳湾墓地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墓葬,平面呈椭圆形,长2.5 厘米,宽1.5 厘米[2]167-168(图1-1)。

乙类海贝

乙类海贝是指经过加工的海贝,根据钻孔与磨制情况的不同,分为A、B、C 三型。

A 型:海贝腹部与背面皆经过打磨,无钻孔痕迹。标本M13:9 出于兰州红古下海石遗址马家窑文化墓葬,海贝的两面都经过打磨,长2.5 厘米,宽1.7 厘米[3](图1-2)。

B 型: 海贝长径的两端或其中一端经过钻孔或磨制有穿孔。标本M979:1 出于乐都柳湾墓地的齐家文化墓葬,平面略呈椭圆形,一端穿孔,长1.6 厘米,径1.4 厘米[2]232(图1-3)。

C 型:海贝隆起的背面磨穿或磨有一孔。标本M2011:4 出于内蒙古的朱开沟遗址墓葬[4],背面磨穿,长2.1 厘米,宽1.5 厘米[5]275(图1-4)。

(二)海贝仿制品

海贝仿制品的种类较多,有陶贝、石灰贝、石贝、玉贝、蚌贝、骨贝、铜贝等。按其钻孔与磨制情况,可以分为A、B、C、D 型。

图1 海贝

A 型: 长径方向的一面或两面有类似海贝腹部两唇的凹槽,无穿孔与磨制现象。标本M48:3 出于兰州花寨子遗址,用白色黏土烧制而成,平面呈椭圆形,一面平,一面呈弧形,中间磨出一半圆形凹槽,槽的周围有锯齿状纹饰,形似海贝,长3.5 厘米,宽3.4 厘米[6](图2-1)。

B 型: 短径方向的一面或两面有类似海贝两唇的凹槽,无穿孔与磨制现象。标本T7③:41 出于河南省巩义市稍柴遗址,利用蚌壳磨制而成,形状似海贝,中部有一横向凹槽,长4.1 厘米[7](图2-2)。

C 型: 长径方向的一面有类似海贝两唇的凹槽,中部磨穿或有穿孔。标本M430:3 出于内蒙古大甸子遗址,利用蚌壳磨成椭圆形,于隆起一面磨穿,一面磨一条凹槽[8]183(图2-3)。

D 型: 长径方向的一面有类似海贝两唇的凹槽,两端或一端有穿孔。标本0051:1 出于山西省临汾市下靳墓地,用石灰调水捏制,形状似海贝,器身较厚,凹槽两侧各穿一小孔,正面凹槽内有戳印小坑,长3.7 厘米,宽1.9厘米,厚0.7 厘米[9](图2-4)。

二、出土背景考察

关于海贝及其仿制品的空间分布与出土情况,已有学者进行过梳理[1]。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史前至夏商分为四个时期,着重对不同类型海贝及其仿制品的区域差异和出土背景进行分析。

第一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海贝及其仿制品主要发现在马家窑文化时期遗址①出土海贝及其仿制品的遗址主要有:乐都柳湾墓地、兰州红古下海石遗址、兰州花寨子遗址、永昌鸳鸯池遗址、大通上孙家寨遗址等。、陶寺文化时期遗址[10]中,在西藏昌都卡若遗址[11]、②韩建业在《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一书中认为,卡若文化是马家窑文化向西拓展的结果,年代上限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陕西神木石峁遗址[12]、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甲类遗存[5]有部分出土,另外在四川理县[13]有少量发现。此期主要见于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他地区发现较少,总数240 枚左右。

马家窑文化时期遗址中发现的主要是海贝,计23 枚,以甲类居多;另有少量石、陶仿制贝,多为D 型。这些海贝及其仿制品皆出于墓中,出土背景明确者见于墓主颈部、肘部,部分与绿松石、串珠共出,应为装饰品。陶寺文化时期遗址中主要见于下靳墓地,以石贝和石灰贝为主,共172 枚,皆为D 型,另出有少量海贝。出土背景明确者主要见于墓主腕部。朱开沟遗址甲类遗存中发现的皆为海贝,属于乙类C 型,出于墓中。其他地区发现较少,昌都卡若部分海贝出于房址中。

图2 海贝仿制品

第二期是二里头文化时期,主要发现在齐家文化时期遗址③出土海贝及其仿制品的遗址主要有:乐都柳湾墓地、临潭磨沟遗址、贵南尕马台墓地等。、四坝文化时期遗址④出土海贝及其仿制品的遗址主要有: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酒泉干骨崖墓地、民乐东灰山墓地等。、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遗址⑤出土海贝及其仿制品的遗址主要有: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墓地、内蒙古库伦旗胡金稿墓地、辽宁丰下北票遗址等。、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址⑥出土海贝及其仿制品的遗址主要有: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伊川南寨遗址、巩义稍柴遗址、渑池郑窑遗址、登封南洼遗址等。中。此期海贝及其仿制品的分布范围向东扩展,除了见于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外,中原地区也有一定数量出土,数量有所增加,总数不超过2000 枚。

齐家文化时期遗址发现的皆为海贝,计237 枚,属于乙类B 型和C 型。皆出于墓中,见于墓主颈部等位置。贵南尕马台遗址出土的海贝多与绿松石、串珠共出。值得注意的是,甘南临潭磨沟M303 出土的海贝表面有黑色物质,或为黏合剂,此墓出土的部分陶器腹部有同样的黑色物质[14],推测海贝粘于器物腹部,或为器物装饰。四坝文化时期遗址发现的也主要为海贝,其中酒泉干骨崖墓地出土海贝甲类10 枚,仿制品D 型1 枚。玉门火烧沟遗址有将海贝置于死者口中的[15],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含贝。

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遗址中发现的主要为海贝和蚌制贝,主要见于敖汉旗大甸子遗址,计1200 余枚,其中海贝稍多,皆属乙类C型,蚌贝为仿制品C 型。这些海贝和蚌质仿制品主要出于墓中,以储于壁龛中与其他器物陈放在一起为最多,在葬具内的位置为墓主头部、腰间以及腿部[8]183-187,可能与财富相关,也可能作为人体装饰。

中原地区的新砦遗址新砦期灰坑中也发现蚌质仿制品D 型1 枚[16]。

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址中发现的以海贝为主,大多类型不详;另有少量仿制品,主要为蚌贝,形制多样。海贝主要见于墓中,出土背景明确者见于墓主头部、口中。登封南洼遗址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墓葬中有海贝出于墓主口中,为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含贝[17]。而蚌贝多出于一些居址和灰坑中。

第三期是商代早中期,主要发现于中原二里岗文化时期遗址①出土海贝及其仿制品的遗址主要有:河南郑州商城遗址、郑州上街遗址、陕县七里铺遗址、登封王城岗与阳城遗址、荥阳西史村遗址、垣曲商城遗址等。中,在稍晚的河北藁城台西、郑州小双桥[18]、陕西耀县(现铜川市耀州区)北村[19]等遗址的墓葬中也有发现。此期海贝及其仿制品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范围明显缩小。二里岗文化时期遗址中出土的主要是海贝,以乙类B 型居多。大部分出于墓中,有明确出土背景的见于墓主颈部、手中和口中。河北藁城台西的M103 中有明确的含贝、握贝现象[20]。

第四期是商代晚期,主要发现在晚商时期遗址中②出土海贝及其仿制品的遗址详见彭柯、朱岩石撰写的《中国古代所用海贝来源初探》一文。另外,有学者认为四川成都金沙遗址、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出土的海贝属于商代(详见王必建撰写的《先秦秦汉时期海贝遗存研究》),本文认为其年代不确定,未归入进行讨论。。另外,在关中地区一些遗址及四川三星堆遗址也有发现。这一时期海贝数量迅速增加,仿制品罕见。晚商时期遗址中发现的海贝以殷墟最多,形制以乙类B 型和C 型为主。大多发现于墓中,其出土背景一般有四种:一是以含贝、握贝的形式出现在墓中,绝大多数墓葬中的贝属于这种情况;二是在墓中成堆放置;三是出土于车马坑或马坑中,此外,后冈祭祀坑中也发现不少海贝[21]。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中出土大量海贝[22],以乙类B 型和C 型为主。在关中地区一些遗址的墓中[23],海贝位于墓主的颈部和口中。

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海贝及其仿制品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的特点。其中,海贝甲类在各个时期均有发现,但所占比例极小。海贝乙类A 型最早发现在红古下海石墓葬中,其后出土不多,B 型最早发现在柳湾墓地的齐家文化墓葬和尕马台墓地中,C 型最早出现在朱开沟甲类遗存墓葬中,大甸子墓葬出土的海贝皆属此型,乙类B 型和C 型从早到晚皆有发现,至晚商时期成为主流类型。海贝仿制品分布零散,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大甸子遗址和陶寺文化的下靳墓地较为集中,前者以蚌贝为主,后者则以石灰贝为主,蚌贝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也有少量的分布。骨贝、石贝、陶贝等分布零散,使用较少。早商以后,以海贝为主,仿制品趋于消失。

三、海贝与晚商社会的礼仪建构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海贝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方地区,早商时期开始集中于中原地区,这似乎表明夏商之际海贝的流通出现了一些变动,中原地区的人群开始对海贝有了绝对的控制力。到晚商时期,在以殷墟为代表的遗址中,海贝数量又迅速增加,表明晚商人群对海贝的需求增大,其流通也空前兴盛。有学者指出,晚商时期的商文化在分布上有明显的收缩,主要表现在西、北、南三个方向上[24]。外来的海贝数量的激增也是在晚商时期,海贝数量的激增与晚商文化的大幅度收缩形成矛盾,似乎表明在文化收缩的同时,商人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交往也更畅通。事实上,很多学者已经注意到晚商时期的外来因素骤然增多。如北方系青铜器、马和马车等。与此类似的还有晚商出土较多的早期玉器,其来源在空间上也更加广阔[25]。还有学者对先秦海贝遗存进行了研究,发现晚商时期海贝分布集中,装饰方式、墓中位置也更为多样,认为晚商时期的商王朝具备了强有力的远程沟通能力,逐步形成了中心辐射式权力格局[26]。这意味着,与早商时期相比,以殷墟为中心的晚商文化,与更加广阔的区域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关系,其对外交往方式及其与早商的差异,值得深入探讨。

从墓葬材料看,在晚商时期,海贝普遍作为口含、手握等的殓葬用品。关于口含、手握的习俗,以往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口含物习俗早在兴隆洼文化[27]和裴李岗文化[28]中已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文化中多有发现,口含物种类有榧螺、玉石、陶等[29]。手握习俗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墓主常有手握獐牙或獐牙钩形器的现象[30],可能与后世的手握有关。二里头文化时期至早商时期,口含、手握在考古材料中发现很少。据文献记载,丧葬中死者的口含物种类有饭、贝、玉等。其中饭含在考古中难以发现,无从考察其起源和流行情况,故早商及其以前,究竟是不流行口含习俗,抑或是流行饭含,难以确知。不过,含贝、握贝在早商时期尚不流行,则是明确的。

晚商时期,海贝数量激增。据统计,从早到晚,殷墟出有贝的墓葬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最终占全部墓葬的半数左右,在多数出有贝的墓葬中,贝被口含、手握或放在足端[31]。晚商墓葬中贝的出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首先,从分布地域上看,殷墟及山东一些墓地中出土海贝较多,河南中部以及除西南地区外的南方地区未发现海贝。殷墟遗址中,出土贝的墓葬分布广泛,但个别地点出土海贝的墓葬比重偏低。如1971年、1972年和1991年在后冈发掘的86 座墓葬中,仅有14 座墓葬出有海贝,约占16.3%[32],远低于其他地点出有海贝的墓葬所占比重。其次,很多高等级墓葬中不见贝。如郭家庄M160[33]和戚家庄东M269[34]等墓葬中均未见贝,刘家庄M1046 也仅出3 枚[35]。再次,个别出土海贝较多的墓葬与北方或西北地区关系密切。如殷墟小屯M5[36]、花园庄东地M54[37]等。有学者已经对其出土的铜、玉器中源于北方或西北地区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38]。上述现象表明,晚商时期海贝较普遍地作为殓葬用品使用,但并非所有人群都倾向于用贝殓葬,甚至海贝也并非所有高等级人群珍视的物品。一些可能与北方地区关系密切的贵族拥有海贝较多。

以往不少学者注意到晚商社会的巨大变化,包括外来因素的增多,新因素的出现,史前以来一些习俗的复兴,等等。海贝数量的激增以及含贝、握贝在晚商的流行,说明晚商社会对外交往的扩大与稳定,同时外来物品与久远习俗的结合,复兴并创新了口含、手握习俗,使其成为晚商葬俗的一部分,并对后世影响深远。这反映了晚商社会在整合多种资源并复兴部分丧葬习俗,进行礼仪建构。至于晚商海贝的流通方式,含贝、握贝的使用人群等,仍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

海贝墓葬墓地
星月奇观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海贝卡的小剧场》
小海贝
最大坟场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