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重要性及欠缺现状的成因分析

2019-08-07董利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大学生

董利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正义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价值、社会全面进步的衡量尺度、制度设计和安排的基本依据。正义理念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内容。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人才,具备相应的正义观是必不可少的,对其进行正义观教育,可提高其综合素质、完善其人格成长,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社会正义氛围。而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却存在缺失的现状,这有其成因所在。

[关键词]大学生;正义观教育;欠缺现状;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正义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即“各得其所”与“应得其所”相结合,其参数可设定为合目的性、合必要生存条件性、合公意性、合价值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正义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国自古就有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治哲学与社会思想。发展至今,我们在反对平均主义的同时,一直重视正义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正义观教育,有益于其健康成长,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因素,符合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共同心望。

1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重要性

1.1 正义观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起有思想指导的作用

正当性乃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结合,既有理论或道义上的正当,亦有法律或规范上的正当;既内蕴公平、正义等自然法理念,也涵盖政治权威、公民认同等实定法要求。行为的正当与否又跟观念密不可分。一个人的正义观对其自身行为而言,具有调整、矫正的价值,这对于正处成长发展期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有的非正义行为,如果未进行有效制止或者加以制裁,那么不仅会使有着正义理想和愿景的人们感到寒心,也会因非正义行为未受到及时阻却,而使得人们无法达致在正常情况下所追求的社会目标,相应的效益也就未得到充分地实现,有的还产生了被居心叵测者利用而从中渔利抑或意外落入贪心者手中而一再攫取利益、从而导致社会不公的情形,还有的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酿成了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出现了非正义行为的泛滥。

人们的观念不等同于动机,但同动机一样,虽然都并非规范,却跟人们做出的行为紧密相关。观念可以强化动机,成为人们做出一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量。加强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对其正义观的养成会产生必然的强化作用。正义观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排除非正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端正大学生思想,使其具备相应的正义观,正确看待利益追求,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进一步规范其日常行为,促进大学生成长,实现其人格全面发展,在面对社会现象或事件的时候,有着正确的认知,保持理性地思考,减少传播负面因子,可以起到坚定大学生向善意愿的作用,做出合理的行为或举动,弘扬社会正能量。

1.2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使旧有的部分规范开始失灵。时代变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有的价值观也悄然生变。依法治国的推进发挥制度对人们行为予以规整、调节的作用,尽其所能保有对未来的预测功能,但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当新生规范置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实际中,出现脱节、衔接对应不到位等情况时,那么再先进的制度设计亦多少难免显现出滞后、不周之处。目前,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人际交往的隔阂还有社会生活中的诚信问题、道德失范等不良现象,在减少、弱化、改变人们的正义观,非正义问题不时出现。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正义观教育,使其在平时学习、日后工作岗位上及其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自觉行正义之事,潜移默化身边的人与事,树标兵、立榜样,杜绝虚假行为,抵制不良作风,增进人们之间相互平等、信任的友好往来,进一步打破城乡等各界间不合理的藩篱,有益于社会综合文明指标的总体提升,为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1.3 加强正义观教育是基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现实需要

当代大学生有着自己的个性、创造性思维、竞争意识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身处信息时代与多元社会的背景下,其获取认知与对外表达的方式、方法、渠道、途径等都不再单一,但却对正义了解不够、认识不深,尚未形成十分正确、健康、科学、合理的正义观,存在初衷与目标悖反的情况,一方面向往正义,对社会正义制度的必要性有所认知,另一方面,知行不一,部分学生按照个人利益进行现实生活的选择,践行正义与理想程度有一定的距离。正义不同于情义。在对待社会正义的维护方面,拥有公平正义感的大学生往往是出于一种含有朴素情感的自然义务。当遭遇非正义问题时,较易有不满或愤怒,缺少足够的信任,也有的因非正义行为而心怀内疚或深感负罪,还有的出自对正义进行维护、因不清楚情况、把握不好分寸,反而走到了另一端、做出了非正义举止。正义行为亦与利害关系不能直接画等号。部分学生受“实用”主义的影响甚至“功利”主义的侵蚀,联系社会成员的家庭背景去看待彼此,不顾及维护弱势群体的合理利益,无视甚至扭曲该有的正义观,殊不知人人生来享有被平等对待的权利。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与行为偏差,迫切需要加强正义观教育来予以矫正与引导。

2 大学生正义观欠缺现状的成因分析

2.1 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扮演“人之初”学前教育的角色,是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重要环节。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孩子从一出生,即被父母寄予厚望,从成长初始,就不乏存在苛求子女考高分、读名校的情形,以便将来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鼓励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是好事,但这么一种含有社会不公因子的家庭教育,从子女孩提时代起就被植入内心,这种不科学合理、有失偏颇的家庭教育观,使得孩子漠视社会事务,甚至麻木不仁,这都有形无形地影响高校对其正义观的培育以及在生活中的践行。特别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终身教育职能,家庭教育会对人们的公平正义观念产生直接影响。部分家长自己的公平正义感尚且不够,碰到问题、遇见事情,一副担心惹麻烦、明哲保身的心态,采取避让的做法,更别提给孩子树立较好的榜样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各方面条件的提高,也有好多家长把为孩子提供安心且良好的学习环境视作父母的本分,面对一些社会事件,灌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观念,以免孩子多管闲事、节外生枝。

2.2 学校原因

目前,高校愈发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但是综观现状,因为一些原因,大学生正义观尚有需要关注与加以解决的如下问题:

2.2.1 人员错位。在高校体系中,有专门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人员专职化本应对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工作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然而,因为辅导员工作比较琐碎,大量时间被花在了日常的学生工作与行政事务的管理上,再加上部分高等学校盲目扩招,片面追求招生率,造成学生数目增多、教师工作量加大等,致使辅导员分身乏术,沒法对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行无时无刻的关注并予以有效地跟踪。

2.2.2 平台缺位。任何实质都需一定的形式作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正义观教育,除需辅导员的工作之外,亦需相应的载体作为组织上的依托,以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成效。目前,高校和社会尚未组建相应的平台。在高校中,对大学生青年群体予以团结、进行引导、提供服务的组织是共青团,然而,关乎“正义”主题的团委工作却少之又少,可以与高校组织产生联动效应的社会平台的匮乏,更是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13).

[2] 江必新.司法正义的特点及其辩证思考[J].法制资讯,2014(09).

[3] 徐靖.高校校规:司法适用的正当性与适用原则[J].中国法学,2017(10).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