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2019-08-07吴兴梅
吴兴梅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催生了诸多新产业;同时,各种市场主体在开放式的市场中不断展开竞争,所以创新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优势人才聚集地的高校成为创新驱动力生成的重要来源。伴随国家创新驱动的号召,我国越来越关注高校知识在实践中的输出和应用,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结合其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产学研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着重分析我国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催生各类新兴产业和业态,给予各类型市场主体以平等地位开展创新竞争,也直接促成了各类科技与创新成果的充分涌现。同时,在世界与中国经济的多层次性,各类型科技与创新成果均有其适应范围,弱化了产业“进入壁垒”,这对各类市场主体都是机遇。高校具备先天的人力资源优势,创新要素密集,创新主体优势明显。而人才培养本身即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对接市场,寻求“协同”,则会放大创新主体优势,更利于创新成果的实现。故产学研合作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举,也是体现高校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针。
1 我国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
我国产学研合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程。民办本科高校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很快,截至2017年,已有417所。与学校建设情况类似,民办高校产学研尚处起步阶段,发展有亮点,但总体情况并不乐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大力发展。
1.1 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向基本清晰
作为新建高校,其办学定位多呈现地方性与应用型。故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心不在于体现所谓“天生国际化”,服务世界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应对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也不应触及高投入、高风险、长回收期特征的基础与应用领域,而应着力于投资少、见效快、回收期短的特定领域。而目前国际分工的典型特征已由产业间向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产品复杂性特征也给予各类应用型科研提供机会,这恰好符合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现实特征。
1.2 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类型日趋多样
应用型民办高校投资人多起步于市场,经历市场磨炼,对市场的了解程度高,其产学研合作教育应该具备“天生”特征。且不同于公办高校,应用型民办高校体制与机制较灵活,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空间广泛。目前,应用型民办高校开展产学研形式也日趋多样,开展了诸如技术转让、校企共建技术或实验中心、校企协同开发各类研究项目、组建高科技实体企业以及合作教育等多种形式,加速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3 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前景广阔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给出了产教融合的具体建设内容、建设重点内容和相应支持政策,其根本内容在于打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见至少给出了下一阶段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方向與内容。对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来说,发展职业教育,主动对接产业、对接市场,优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本身就体现了与文件精神的一致性,本身就代表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景,只要抓住机遇、砥砺前行,势必能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取得较好突破。
2 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后发劣势
我国应用型民办高校各方面建设尚处起步阶段。“产”包括自体式产业和外联式产业。这主要从应用型民办高校投资人投资所涉足领域进行区分,在投资人具有自身实业时,其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内外并举;而单以教育作为核心业务领域,其产学研合作教育则主要依靠外联。“学”也即高等教育,在欠缺办学经验时,也主要依靠外联以及自身“干中学”所积累的经验,至少在办学初期是实用之举;“研”对民办高校来说,基本也才起步。在自身资源稀缺条件下,应用型民办高校科研常常是自身权衡后的牺牲品。另一方面,相比公办各类高校而言,投入与起跑线的不平等使得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当前对比处于劣势。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从内容的各个方面都是一学习过程,期望在短期内通过努力以体现后发优势,实现赶超可能性较低。
2.2 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层次较低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共谋行为。三方主体都应体现于合作进程之中。尽管如此,一方面,政府介入产学研合作教育不足。其至少可以在投入、制度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投入更多。另一方面,在缺乏政府作为参与主体或参与力度不强的现实下,高校、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则更多是自发行为,各类合作形式是个体相互间协调的结果,在具备较高成功概率的合作领域,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是有成效的。但双方未确定或难以确定的,以及合作周期较长的合作领域,则双方动力均不足,成效亦不明显。
2.3 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合作歧视
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合作歧视也是导致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展并不顺利的原因之一。单从应用型民办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来看,少数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在行业中具备较强影响的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由于其对拟合作高校不熟悉、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这种不对称则似乎要在信息搜寻成本与搜寻次数之间进行权衡。增加对民办高校的了解(增加搜寻次数)会增加搜寻成本,减少搜寻次数,则不能缓解信息不对称。除却合作利益点之外,一个次优化的选择方式是优先选择至少与自身实力均等的合作对象。地位上的不平等也是造成合作上的困境。另外,体制因素也是造成公私产学研合作的困境之一。
3 应用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对策
3.1 打造科研新方向
在遵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的前提下,在尊重科研规律、夯实原有科研基础的前提下,奋力打造科研新方向。在强调现有科研成长基础上,突出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等主体的应用型科学研究,突出产学研一体化,构筑产-学-研的完整链条,发挥协调机制和功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完善科研主体建设
高校的產学研离不开人才。民办高校在强化产学研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科研队伍建设,更要保证科研成果的先进性,也要强化围绕产学研合作教育各环节所关联的人才队伍建设,畅通产学研合作完整链条。坚持外引内联,完善科研主体建设,服务科学研究活动。(1)大力发展自主或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共享合作单位无形资产和师资,以提高学校师资能力。(2)继续引进和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带头人,以现有科研平台为核心,引进与平台研究直接关联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发挥对平台的牵引作用。(3)注重科研主体跨部门、跨专业、跨方向的交流,发挥多学科交叉作用,整合研究资源,形成整体研究特色和优势。(4)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育,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甄别有学术培养潜力、有志于开展科研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打通其科研成长通道,尽快提升能力和水平。
3.3 构筑产学研合作教育核心平台
在高校办学过程中,应着重强化需求导向的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攻关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围绕我国目前重点发展的产业和技术产业开展相关科技研发。各高校可以借助自身的科研优势,围绕新兴及重点产业,以产研带动学研,构筑产学研合作教育核心平台。各平台强调自身深度科研的同时,注重平台之间的关联,形成代表性科研成果。
3.4 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衍生平台
构筑科技信息平台、协同创新平台、技术转移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知识产权平台等各类平台建设。各平台的主要功能有:(1)收集和获取国内外与重点建设产业相匹配的科技信息,也包括自身科技成果信息的对外推介。(2)加强对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各类技术的转让,以及相应的知识产权建设。(3)将产学研合作成果辐射至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各环节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5 完善经费投入
民办高校由于其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其资源使用面相对狭窄。作为应用型民办高校应继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将科研经费更多应用于科研内容建设。在办学过程中,民办高校应既关注产出,也关注过程,以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同时要做好形成完善的科研监控制度,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对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