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困境与政策建议
2019-08-07沈旭琳周艳华
沈旭琳 周艳华
[摘 要]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 左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越发突出。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老龄化具有特殊性的一些新特点,存在着农村传统孝道观念弱化、城乡养老保障水平的差异、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为此,需要大力弘扬传统孝道观念并转变传统养老观念,促进城乡保障水平的公平性,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农村;养老服务;困境;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这不利于老年人安享晚年,而且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研究农村养老的困境,剖析农村养老困境的根源,探求农村养老的新走向,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广大农民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发展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的背景
1.1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发展趋势。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与其他国家人口老龄化相比,中国老龄化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老龄化与高龄化并行的特点。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17.3%,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11.4%,而我国拥有总数达2.41亿的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其中60%分布在农村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
1.2 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的特殊性
1.2.1 农村老龄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开始人口老龄化时GDP刚超过1000美元,农村人口的国内生产总值更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很薄弱。
1.2.2 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
童玉芬认为,“乡—城人口迁移是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产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迁移人口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延缓了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 并导致生育率下降减速, 从而对城镇人口老龄化具有延缓作用;同时, 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到城镇, 加快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速度。”
1.2.3 失独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增多
我国80年代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已有快40年的历史,即使放开二胎政策,我国的生育率增幅也不大,少子化趋势明显。随着许多年轻人进城打工,农村留下了大规模的空巢留守老人。“目前,我国城市空巢老人比例达到49.7%,农村达到38.3 %。0—30岁的独生子女人口达到1.58亿,占同龄人口的29.3%。孤独终老成为我国老龄化的重要特征,老齡化与少子化、空巢化结合在一起,最后导致了一些老年人的老无所依、老难所养”。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村养老问题可以说是农村社会问题的核心。农村养老问题涉及几代人的利益,对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的研究,力图对农村养老提出决策建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2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家庭结构和农民身份得到转变,同时受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这些社会现实使农村养老举步维艰。
2.1 农村传统“孝道”观念的弱化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突出特征是以孝养老,传统孝道作为伦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传统家庭养老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是调节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1978年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核心家庭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农村“孝”文化的传承提出了挑战,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所淡化。大多数农村地区孝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在村里经常能看到,老人住的房子是最旧的,吃饭也是咸菜配馒头,很多年都不买一件新衣服,年龄大了还要在家看孩子,给儿女分担了很多责任。尽管如此,不赡养父母、甚至打骂父母等不良现象也普遍存在。
2.2 城乡养老保障水平的差异
随着孝文化的缺失以及代际关系的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所发挥的养老保障作用越来越弱,家庭养老的地位也随之降低,因此农村养老保障需要发挥社会养老保障的作用,用社会养老保障来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缺陷。现今,虽然我国城乡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形式上打破了城乡养老体制二元分割的局势,但是在养老保险实际作用的发挥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二元分立形式导致农村与城镇的养老保险发展的起点存在差距,现实行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于划分了从低到高十二个保障等级水平,导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保费选择水平也会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导致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与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会在长时间内存在较大差距。 在保障覆盖面、保障力度等方面城乡差异明显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农村和城市在社会保障公平性方面受到了不平等对待。如此巨大的城乡发展水平差异表现在养老保障制度上,就是城市人口的养老保障水平远远高于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水平。
2.3 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不高
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水平低、保障匮乏。 在中国农村养老的供给资源一般都来自于子女、个人还有家庭其他成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传统的照料功能逐渐弱化,急需社会化的养老保障服务加以支持。但我国当前的制度措施本身还存在很大的不完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险替代率远低于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替代率。虽然经济快速增长,物价也随之增长,但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物价的增长速度。农村地区物价水平也是水涨船高,农村老年人每月单纯依靠领取100元左右的养老金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3 发展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建议
解决“三农”问题,满足人民的需要,使农民获得幸福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弘扬传统孝道观念,又需要統筹城乡发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3.1 弘扬传统孝道观念并转变传统养老理念
“中国古代以孝为伦理基础的家庭保障,是中国老年人传统保障模式,‘养儿防老是古代家庭关系赡养老人的主要思想基础”。尽管我国提供的社会养老保障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体力量仍是传统的家庭保障,社会养老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养老所不能替代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把远隔千里的亲人联系在一起,老年人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呵护,所以家庭保障对于农村的养老永远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好家庭养老的作用,在根本上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孝道观念,以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使子女能够主动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精神慰藉。国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子女赡养父母的行为,这将对农村养老问题从法律上解决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在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的同时,还要结合农村家庭结构的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进行分析,农村老年人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也要紧随时代发展而改变,要认识到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同样能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现代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方式的多样化选择,使得农村老人可以有多种选择颐养天年,既能在减轻儿女的负担同时得到儿女的关怀,也能和同龄人相处交流,尽享天伦之乐。随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养老观念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主体付出艰辛的努力。
3.2 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新中国以来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促使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水平产生了巨大的差距,这也就造成了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保障差异的原因。由于形成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城乡差距,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同样存在事实上的城乡二元分立,农村老人不能与城镇老人享有同等的社会养老保障待遇。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改革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城乡老年人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老有所养” 的制度目标”。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一方面,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养老服务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可以扩大老年人需求,拓展老年人消费市场,发掘潜在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其次,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实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当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虽然实行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但是现实当中还是有差距的,不管在保障水平还是覆盖范围上城市的养老保障明显高于农村,这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的不平等。 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应该实现整体统筹协调,这不是说二者的养老保障制度应整齐划一,而是要在公平、可持续的整体制度设计中实现城乡之间的利益均衡。
3.3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保障农村居民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有利于推进城乡社保一体化的进程。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首先要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使得投资方式多元化,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其次要加大对养老保险金的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水平。农民由于对养老保险认识的不足,在个人缴费方面往往选择低档次的标准,政府补贴也较少,领取养老金时数额也相对较少。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时期,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杯水车薪。各地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人们多缴费,并加大财政投入,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适当调高养老金标准,把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增长机制,让更多的人共享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果实。同时也要做好监管工作,严格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使有关工作按照要求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真正把政府的每一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 童玉芬,王静文,邱杨,沈亚男.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机制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12).
[3] 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4] 刘晓静,张继良.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路径及对策[J].河北学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