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探索
2019-08-07廖莉
廖莉
【摘 要】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深奥、内容抽象、各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等特点,使其成为医学基础课中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微课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学习资源形式发展迅速,微课的理论、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也成为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阐述微课用于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从内容选取、教学设计、微课制作、微课的应用四个方面探索微课用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制作
中图分类号: G434;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8-021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8.102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大专所有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连接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中起到重要桥梁作用。该课程由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医学免疫学知识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各知识点之间联系性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大、容易失去信心[1]。因此,急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更为适合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医学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微课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学习资源形式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微课的理论、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也成为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之一[2]。微课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把课堂向课前、课后延伸,使得教师由指导者、讲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就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这一学科的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以下几点探讨。
1 内容选取
微课是用来讲解某一知识点或处理某一问题或说明某一道理,以精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应用到教学领域的一种资源。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繁多,特别是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在课堂授课时学生很难消化,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偏重于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如:免疫球蛋白这一章选取抗体的功能这个知识点制作微课;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这一章选取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这一章选取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慎重精炼地选择微课制作内容既可以避免教师制作任务过于繁重又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2 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适合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灵魂[3]。当代著名的教学设计理论家梅瑞尔教授提出的“五星教学原理”,以聚焦解决问题为宗旨,强调将知识技能的掌握置于解决不同问题的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的环节,旨在实现有效率的优质教学,这一教学原理为微课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教学法指导[4],特别适用于医学课程教学。选取微课内容后要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教学设计。下面以“人工免疫”这个微课为例来说明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1)导入新课,激活旧知导入新课新颖与否关系到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这个微课中,采取案例教学法作为切入点,案例为:小明接到一份去非洲的工作,办理出入境事项时得知他必须提前半个月去注射黄热病疫苗,注射后医生告知该疫苗有效期为十年,倒霉的小明在出国前一周踩到铁钉,医生告知24小时内到医院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小明问要是我明年再踩到铁钉,是不是不注射抗毒素了?医生说不行,这个有效期只有1个月。展示案例后提出问题“根据我们所学的人工免疫的概念,注射黄热病疫苗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不是都属于人工免疫?”引导学生思考;接着提出,“如果都是人工免疫为何两者区别如此之大?”,由此切入主题,开始后续课程讲解。(2)示证新知接下来将案例再次展现,并将其中的对应的关键字标成相同颜色,如:提前半个月与24小时内标为红色;有效期10年与有效期1个月标为蓝色;疫苗与抗毒素标为黄色,总结出两者区别要点为输入物质、产生时间、维持时间和主要用途。(3)小结使用简洁精炼的图表归纳总结知识点,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4)尝试应用,融会贯通在本节微课接近尾声时,提出一个病例让学生运用本节知识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上就是“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这个微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让该内容不是一个章节的小碎片而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
3 微课的制作
3.1 PPT是微视频的主要呈现形式
PPT是微课录制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素材,是教学的首要载体之一。因此,PPT的制作与优化是微课制作的重要环节。首先微课的PPT切不可从相关章节中直接拷贝出来,它要具备多媒体课件的所有要素包括:封面、目录、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教学内容和课后习题。在内容的制作上,切不可简单地堆积文字,要做到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形式有机结合,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为简单易懂的图文形式。微课“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功能”在讲解抗体可变区功能时,抗体阻止病原体黏附这一功能,学生很难想象,这时加入相关视频清晰地展示抗体这一作用,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掌握这一知识。
3.2 微课录制及后期制作
针对微课录制方面,本教研室采取屏幕录制,采用 Camtasia Studio8.0视频录制软件,该软件操作简便,配合耳机能实现清晰录屏并同步录制声音。教师可选择性将自己的录制时的影像置于屏幕角落,减少学生与教師的距离感,增加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在录制过程中,尽量减少口语,做到发音清晰,在安静的场所录制,减少不必要的杂音。微课录制结束后的重要任务是进行后期剪辑,Camtasia Studio 8.0自带视频编辑工具。可删除教师在录制过程中说话不太连贯、啰嗦重复、出错的地方。该软件还可以添加片头片尾,添加效果音乐。
4 微课的应用
近年高校增加思想政治课程的比重,减少了医学基础课的课时,由于学时有限而课堂教学内容多,进一步减少了师生互动和交流,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学生有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减退。将微课用于教学实践,将教学从课堂为主转变为课堂课后同时进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由学生给教学带来的新途径。同步课堂教学,将微课发至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及超星学习通等平台,让学生实现课件预习、课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查缺补漏。
5 小结
随着信息化教学方式走近校园,微课以它独特的优势出现在教学领域当中,它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在短时间内抓住课堂精华,将课堂延伸至课前及课后,做到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设备进行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阐释了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微课的设计、制作的具体过程,以及微课的实践应用,今后将后续将微课与信息化教学结合,实现翻转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亮,石科,胡立磊,郭丹,杨建伟.微信平台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6(01).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06).
[3]余泰,李冰.微课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4).
[4]刘小晶,张剑平,杜卫锋.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