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振西:善心伴着误解成长

2019-08-07权敬

时代报告 2019年6期
关键词:救援队队友家属

权敬

前不久,接到119電话的牛振西一边往屋外赶,一边向群里发送信息:“中牟县雁鸣湖丁村,有人溺水,迅速集结!” 当天38℃高温,短时间内,10多名队员赶到河南省郑州中牟县黄河滩上。这是牛振西救援队十多年免费救援的常态……

在郑州的公益圈里,牛振西算是个“人物”。十多年马不停蹄的水上救援生活,让他早已摸透了黄河的 “脾气”,也收获了不少尊敬;年年救人却年年有溺亡事件频发,令他的救援队疲惫不堪,也面临了不少尴尬。

因为爱好冬泳,牛振西偶然参与了打捞溺水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帮着帮着就成了‘水上110了”。十多年来,他组建的水上义务救援队参与近500次救援,共义务打捞溺亡者375人,成功挽救90余人生命,被授予“郑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河南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

夏天爱玩水的人多,郑州周边水库、黄河边等水域常有溺水事故发生。牛振西回忆第一次救援经验时说:“大概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在湖里游泳,扑腾了几下就不见人影了。出事后很多人吓跑了,但是我和几个朋友用竹竿捣,捣不到就用手摸,摸到后吓得往回游,后来大家相互壮胆才合力把他捞出来。”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往后就有人找上我了。“后来附近有落水的都给我打电话,甚至110指挥中心都找我们。” 牛振西说。

“不收费你们图啥呀?”

“你们真的免费吗?不会捞上来以后再‘挟尸要价吧?”有人直接问牛振西。还有人说:“110、119都来了,为什么让你们去救援?”

对此,牛振西很委屈也很无奈。相比社会上的民间打捞队动辄上万的费用,这支水上救援队的特点是“义务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负”——这也是建队之初,牛振西就立下的严格规定。多年来,他带领水上救援队始终坚守,无论行程多远,不管付出多少精力,未收过遇难者家属一分钱。他告诉记者:“110擅长侦查、119擅长救火救急,水里的救援,成本高风险大,专业性也强,却是我们擅长的。”

“你们图啥呀?”这样的质疑也让牛振西无法理解,他认为,看到别人有困难,我们去帮他们一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要想队伍走得长远,能服务更多人,也为了打消人们的质疑,队员们商量要组建“正规军”。2014年,救援队在郑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为正规的民间公益组织。救援队还与110、119指挥中心建立了联动机制,遇到水上救援等紧急情况,指挥中心都会立刻通知救援队。

据了解,作为民间公益组织,这支救援队自成立以来一直面临着因经费不足、装备欠缺等而运行困难。

牛振西说,装备都是队友自己掏钱买的,以前急缺的声呐探测仪已有了,但专业潜水设备、大马力的橡皮艇、浮力马甲等设备及拉运车辆,价格昂贵,队员们就算自掏腰包凑钱也难以全部补齐。除了设备,每一次救援的所有成本都是队员们自费承担,把私家车当救援车,自备水和干粮,甚至有时饿了吃几口馒头。

令救援队员们最为尴尬的是有些家属的冷漠。孩子溺水,当把人救出来后,家属们只顾孩子,有的连句“谢谢”都不说。有时候他们还会遭到责问,“怎么才到?”牛振西说:“十几年来看着队友们付出很多,包括冒着生命危险,听到这些话心里也怪难受。不过,我们图的就是问心无愧。”

目前,救援队队伍已有登记队员160多人,骨干队员80余名。

搜救转向防患于未然

队员刘会章是个体户。他说,在救援队的词典里没有“打捞”这两个字,“打捞”意味着没有生命了,我们愿意听大家说我们是“搜救”,给家属以希望。

年年搜救却挡不住溺亡事件频发,这让牛振西对救援队的工作方向有了思考—变事后搜救为事前预防。牛振西认为,主动宣传水上安全知识,让人们有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溺亡事故。救援队根据自身救援经验及真实案例,编写了“中小学生水上安全教育”课件,从2012年开始,牛振西和队友们,到校园里、社区里讲水上安全知识。公益讲座6年多,受益的中小学生、大学生达数万名。

未来,水上救援队的目标是什么,钱从哪来?牛振西说,随着救援队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有企业提供潜水装备的赞助,保险公司还免费为队员们提供了人身保险。还有不少爱心人士通过捐赠、朋友圈转账支持我们救援,相信会越来越好。救多少人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把更多的悲剧扼杀在摇篮里。

猜你喜欢

救援队队友家属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