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9-08-07张小花刘芹蔡肯王克强唐宇

科技视界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张小花 刘芹 蔡肯 王克强 唐宇

【摘 要】新工科概念给我国工科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方向,自动化专业与新工科的内涵发展密切相关,传统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在新工科背景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从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定位,深化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和质量保障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8-010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8.051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Automation Special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ZHANG Xiao-hua LIU Qin CAI Ken WANG Ke-qiang TANG Yun

(School of Automation,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Zhongkai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5, China)

【Abstract】The new engineering concept has given the direc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The automation special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The traditional automation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model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 University was introduc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he three aspects-the main goal of the specialty training system,the main measures of the specialty reform and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re discussed.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pecialty Reform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全球兴起和被广泛应用,给当今社会科技带来革命性变化,将促使互联网+、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的产业将由传统的资源主导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产业的支撑需要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任务[1]。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高校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2-3]。新工科专业,主要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专业。新工科”概念的提出指明了我国工科院校发展改革方向[3]。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为适应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不仅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型工科专业,更要推动现有的大量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4-6]。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重点发展与广东现代农业、支柱产业等密切相关的新工科专业。自动化专业属于信息类专业范畴,与广东现代农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是学校重点支持的新工科专业。新技术的发展对自动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能创新、能创业、有理论、有实践、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和改革主要措施和成效方面探讨我校为培养符合工科背景的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1 自動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工科办学必须要有明确的专业定位,确定培养目标,办学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广东省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位置,在办学目标上应该紧密围绕大湾区服务。结合新工科背景的专业内涵,紧紧围绕广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自动化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具体举措如下:

1.1 厘清总体思路,规划培养过程

确定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乡村,振兴乡村,重点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建设成为以创新创业及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工科”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工程类专业,构建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人文素养并举,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粤港澳大湾区及振兴乡村计划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将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资源保障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

1.2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结合新世纪经济高速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参考国内一流专业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宽培养口径,全面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是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深化协同育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在新的人才培养修订上进行应用型、创新型和创业型分类培养。学生在大三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对应的模块进行分类培养。设立专业课程模块,实施分类个性化培养。至少开设2个以上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精心设计的每个模块课程对应不同的行业或岗位群,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选课需求。同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在专业培养中制定一系列引导措施,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不同类型的人才。

依托学校专业教育主渠道,在专业课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方法、学术前沿、创新创业思维、创业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和潜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创新创业实践比重,结合实际将实践教学提升到创新训练和创业教育层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等多种协同育人模式,结合社会实践、课外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与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的通识基本课程,保证创新创业课程不低于12学分。在此基础上,依托课程建设,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知识讲授、课堂讨论、课程汇报和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我校与10多个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创新创业系列讲座》课程的主讲嘉宾,给学生传输企业的先进理念及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其中《创新创业系系列讲座》共32讲,贯穿学生的大一到大三整个过程。在大四的毕业设计中,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指导老师由校内老师及企业的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共同承担,选题上鼓励大家紧跟新技术。自动化学院的毕业选题中近两年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题材越来越多。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新工科相关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如“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先进控制理论及技术”等。

1.3 积极凝练专业特色,体现新工科特点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定位为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在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积极凝练自身的专业特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自动化专业执行学分制管理,全面落实以发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专业特色体现在4个方面:(1)体现学校“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育人理念,在新工科背景下,开放性的实践性环节较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积极拓展社会资源,使学生在新工科和新农业领域均可发挥专业特长。(2)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在专业培养中制定一系列引导措施,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不同类型的人才。(3)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坚持培养知识面广,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于振兴乡村建设,学生就业范围广泛,上手快,后劲足。(4)紧跟时代发展,体现高校新工科建设理念,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新兴行业素养的自动化本科生。

2 深化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在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方向性改革的基础上,还须采取主要措施进行保障。

2.1 践行“五个结合”,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实施“科技创新与工程创新相结合、学生自主创新与教师科学研究相结合、学生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训相结合、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五个结合”实践教学与创新训练模式,保证实践教学与创新训练的有效推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培养方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大学生专业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为抓手,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2 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有新工科工程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按照“新工科”背景下的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软硬件兼顾、基础与创新并重的教育教学体系。按照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创新项目活动,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促进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同时狠抓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题力求切合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大力倡导科教融合,提倡科研与教学互促共进,鼓励教师将科研资源合理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兴趣,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在科研中深化课程学习。自动化系的教师以中青年为主,有着较好的科研基础,几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学院采用“导师工作室”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二、三年级开始引导,第四年级开始吸引部分学生进入教师工作室,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探索性学习,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同步完成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得到相应的成绩和学分。

专业改革所取得的成效非常明显。近年来,学生参加竞赛的等级不断提高,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级奖项50余项。获奖项目越来越多,近参加校外学科竞赛获奖项目104项。学生立项4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8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校级优秀毕业论文逐年增高,学生考研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就业率。近3年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32项,主编教材4部,在EI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3篇。授权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等三大索引论文61篇。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3 结论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新产业的发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刻不容緩。本文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对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就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及改革主要措施、成效方面的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近两年的改革试验,自动化专业影响力不断扩大、招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和个人得到发展、毕业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目前各专业仍在探索阶段,需要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找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规律。

【参考文献】

[1]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3]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4]张晓玲,刘晓军,吴作君.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41(2):13-16,81.

[5]李慧,陈姝慧,彭忠利.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研究与实践[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198-201.

[6]赵四化,袁慧,王琪.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9,22(1):98-101.

猜你喜欢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