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仕清:昔日“矿二代”今朝植树人
2019-08-07钟南清谭小娟
■钟南清 谭小娟
江西省萍乡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称,有着120多年的煤矿开采历史,废弃矿区面积近9万亩。2015年以来,萍乡市投入3.3亿元对废弃矿山实施复绿工程,目前已复绿6万多亩,占比达七成。
在矿山复绿过程中,一批昔日的采矿人放下镐头拿起锄头,成为今天的植树人。他们在废弃的矿山上辛勤耕耘,不仅恢复了矿区生态,也为当地群众增收带来实惠。赖仕清就是其中的一人。
赖仕清今年45岁,是南竹坡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平时在市里的一家公司上班。爷爷、父亲和他本人都曾在矿上挖过煤。
在湘东区下埠镇的南竹坡自然村,笔者见到赖仕清时,他正带着志愿巡防队的队员们检查前不久刚种下的2000多棵泡桐树苗的生长情况。“志愿巡防队自2017年成立到现在,种下的泡桐、橘子、枇杷树以及红叶石楠,数量将近3600棵。”赖仕清告诉笔者,志愿巡防队16名队员曾经都是煤矿的工人,大家看到废弃的矿山水土流失严重,都希望山上能种上树,尽快绿起来。
过去的南竹坡村“以煤养村、靠矿吃饭”,最多时有证煤矿24家,无证小煤窑70家,大多数家庭祖孙三代都以采矿为生,而赖仕清正是这样一名典型的“矿二代”。他告诉我们,爷爷、父亲和自己都曾在矿上务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家里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600元,远远高出同期当地城市居民收入。
2011年,赖仕清接任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时发现,因为煤价下跌和环保等因素,村里的煤矿全部关停,村民户年均收入还不到1万元,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样的现状深深地刺痛了赖仕清。他告诉笔者:“就是晴日尘土、雨天泥浆,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我们的农田无法灌溉。村里的小伙到了结婚的年龄,人家说,他们那个地方不能(嫁过)去,脏乎乎的。”
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赖仕清自筹资金10多万元,清理修缮村里废弃的水塘,并开挖贯通了灌溉水渠800多米,让大家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变化。
“只有来真的,干一两件事给他看,也就是我们说的引领,才能让大家认识到,我们复绿就是为过去先辈这种采矿、破坏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做法,买单、偿还。”赖仕清说。
通过上级补助、农民自筹、对口帮扶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相互捆绑的方法,赖仕清筹集100多万元用于复绿和村容整治,把过去因采矿而被破坏的山体建成了山地公园,并在居民房前屋后种下了泡桐、红叶石楠、果树、雷竹等,让大家尝到了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甜头。在他的带领下,过去的矿工们纷纷放下风镐拿起锄头,投工投劳建设村庄。
曾因采煤闻名、矿井遍布的南竹坡村,如今处处茂林修竹、白墙黛瓦。“经过整治以后,矿坑填平了,荒山变绿了,水变得更清了,大家生活在这里感觉好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赖仕清说,有几户人家在城里面买了房子但都把钱退掉,回到村里盖了房。人们再也不说不要住在这里了,都想着法子回村里来。
从矿工子弟变成矿山复绿人,赖仕清心里并不满足。2017年3月,他带头成立村级志愿巡防队,并被大家推荐当了队长。16名志愿巡防队员统一服装,每天轮流在复绿后的矿山上开展日常性的巡山护绿工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家只有更好地把地方环境维护好、保护好,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有更多的收入。”赖仕清信心满怀地说,让绿水青山常在,就是自己最大的愿望。
赖仕清(前一)带领志愿巡防队护林 赖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