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铁二院推动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纪实

2019-08-07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刘洋

中国勘察设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铁路一带一路标准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刘洋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研发项目管理科工程师 刘彬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二院”)在2007年改制初期,就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战略定位,并在第一届海外工作会上,达成了全面进军海外的思想共识,进一步明确了路内、路外、海外“三分天下”的发展战略。近年来,中铁二院认真贯彻“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装备“走出去”、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倡议,充分发挥央企综合优势和铁路建设专业优势,不断加大国际化经营力度。通过10多年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努力,中铁二院已由最初的“借船出海”、“搭船出海”,逐渐转变为以自主经营为主的“造船出海”、多措并举,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推动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方面做出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誉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先锋企业。

正视标准“走出去”的三大困难

一直以来,中铁二院广大干部职工对拓展海外业务的认识始终高度统一。上世纪60年代,中铁二院承担坦赞铁路的勘察设计工作,并从此开始走出国门;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了外经办,专门从事海外业务的开发和研究;2005年,基于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的研判,明确了“海外谋发展”的道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铁二院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企业加快“走出去”的重大机遇,于是积极行动,充分发挥勘察设计企业在项目各阶段的龙头作用,主动参与国际高铁项目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走廊”、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动中国铁路技术、铁路标准“走出去”,不断拓展企业国际化经营范围。

中铁二院先后在全球设立了3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构建了立体化的海外经营格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项目规划研究,完成了“一带一路”沿线铁路网总体规划、南方丝绸之路铁路通道规划、非洲大陆互联互通铁路骨架网规划、南美两洋铁路通道战略布局等4项洲际规划,泛亚铁路通道、孟中印缅铁路通道等11项跨国规划,以及波国、埃塞俄比亚等20多个国别规划。

中铁二院与工程建设、运营维护、机械设备、金融服务等相关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组成联合体“抱团出击”,开展规划、设计、施工、装备、管理、培训、营运、维护全产业链的服务,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担各类工程项目100余项,收获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第一单——俄罗斯莫喀高铁、非洲地区第一条轻轨——亚的斯亚贝巴轻轨、孟加拉国最大的铁路项目——帕德玛大桥连接线、老挝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中老铁路等一大批轨道交通项目。

经过多年的海外工程项目实践,中铁二院深深地体会到,仅靠理解、掌握国际标准的体系和要求,以及按照国外业主要求来完成任务,对于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作用极其有限,技术标准在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方面十分关键,中国铁路要想完全“走出去”,技术标准必须做到同步“走出去”。然而,要做到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语言、标准、人才是必须率先突破的“三大难关”。

语言关

语言是海外工作、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何提高员工的外语能力,是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初期,我们聘用了大量翻译,但由于人力成本高、翻译人员专业知识面窄等问题交织,难以满足海外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技术标准关

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首批目标主要是非洲国家,受文化及教育背景影响,当地人员不了解中国标准,比较崇尚欧洲标准。而中国企业的员工熟悉中国标准,但对欧洲等国际标准不太熟悉。工程项目如何选用合适的技术标准,成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跨越的又一大障碍。

人才关

由于海外项目的特殊性,迫切需要既懂工程、又懂外语,且一专多能、通晓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泛亚铁路通道示意图

中铁二院海外项目分布示意图

境外标准应用的“四种”类型

经过多年的海外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应用实践,我们研究发现,境外工程技术标准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完全采用中国标准(标准互认)

项目合同明确采用中国标准,目的国一般为尚未建立铁路标准体系的亚洲及非洲国家,如老挝、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

中老铁路(磨丁—万象)、尼日利亚阿卡铁路(阿布贾—卡多纳)、埃塞俄比亚铁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及亚的斯亚贝巴轻轨等项目的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及运营维护均,直接采用全套中国标准,或者通过签署标准互认协议引进中国标准。

这类项目一般为中国援助项目或者中国融资项目,由中国提供优惠贷款、目的国提供主权担保,或者两国合作合资。中国公司提供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管理、设备采购及安装全过程服务,部分项目还提供一定期限内的运营管理服务工作,如亚吉铁路及亚的斯亚贝巴轻轨,或者成立合资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如中老铁路。

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

中老铁路开工仪式

孟加拉国派罗布—栋吉铁路

完全采用国际标准

项目合同明确采用国际标准,一般为欧洲标准,目的国一般为欧洲国家或者与欧洲关系紧密的国家,如匈牙利、塞尔维亚、埃及等。

考虑其国家的历史、国家高层领导人教育背景及既有线现状等因素,欧洲标准一般为首选标准。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匈塞铁路项目,完全采用欧洲标准;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绕城铁路及现代化铁路改造,因其历史背景及既有线现状等因素,采用俄罗斯(前苏联)标准。

这类项目融资方式多样,既有世界银行、亚投行、欧洲银行等国际资本,也有本国财团融资。中国公司一般只提供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及工程管理服务。

采用中外混合标准

项目合同未明确采用的具体标准,以技术指标来明确具体的要求,混合使用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目的国一般为与中国较为友好、但主权意思较强的亚洲及美洲国家,如波国、委内瑞拉、孟加拉国等。

波国高铁的土建工程采用中国标准,机电设备设施采用欧洲标准;委内瑞拉北部平原铁路,混合采用了美国、中国与欧洲标准;孟加拉国派罗布—栋吉铁路,主要以印度标准为主,其测量、地质等分别采用了中国、美国与欧洲标准。

这类项目融资方式多样,主要包括中国政府贷款、亚洲银行贷款等。建设管理模式也较为多样,由中国公司承担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管理、设备采购及安装全过程业务(委内瑞拉、孟加拉国),或者由中国公司参与建设管理与设备采购服务(波国)。

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

非洲铁路(通道)总体布局示意图

采用技术条件转化中国标准

项目实施前期,通过与业主的反复沟通协调,在技术规格书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转化为当地的技术标准,实现中国标准的属地化应用。目的国一般为与中国较为友好、但主权意思较强的国家,如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速铁路,中方为技术负责方,结合中国高铁经验和俄罗斯实际,中方参与编制了项目《技术特殊条款》,以法律文件形式颁布,融入了中国高铁标准,这是中国高铁标准国际转化的典型案例;巴基斯坦ML1线,以中国标准为主,结合巴基斯坦铁路实际情况编制了技术要求,在合同附件中也融入了中国铁路标准。

这些项目融资方式多样,但多与中国融资背景有关。中国公司一般承担勘察设计及技术咨询等业务。

项目实施前期,通过与业主的反复沟通协调,在技术规格书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转化为当地的技术标准,实现中国标准的属地化应用。目的国一般为与中国较为友好、但主权意思较强的国家,如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编制中外语言铁路工程专业书籍

为了配合相关国家铁路项目的推进,2005年以来,中铁二院组织编写并出版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老挝语、越南语、泰语、缅甸语等9种语言的12本铁路工程专业词典。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海外项目铁路工程技术术语的统一和标准化,规范了海外技术工作,极大地方便了中外双方开展技术交流。同时,也间接帮助越南、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建立了铁路工程技术术语标准词库,增强了与相关国家技术交流的能力,为中国铁路“走出去”、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总结企业实践经验和体会的基础上,中铁二院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交通工程情景英语900句》,模拟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情景,提炼出典型对话句型和专业替换单词,涵盖了交通工程的20多个专业,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运用英语进行业务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多种语言铁路工程专业词典

在系统归纳整理京沪、武广、沪昆等国内高速铁路设计和工程咨询方法及经验的基础上,中铁二院同步编写、分别出版了中英文版本的《现代铁路工程咨询——方法与实践》等专著,其中英文版版权已被印度等国家引进,为宣传中国高速铁路、进一步促进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述系列词典及专著文献,除供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以外,也成为中铁二院中外员工的主要培训教材,以及公司内部已持续10年以上、参加人数过万人的各种外语培训活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扫清了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中的语言障碍。

开展中外标准对比研究

在国家相关部委层面,牵头负责和参加了中国工程院《中国铁路“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项“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课题《我国五大领域装备与工程标准海外转化应用研究》,住建部《铁路工程标准国际化有关情况调研》《发达国家(俄罗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及管理体系调研 》《中国工程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汇编与分析》《城乡建设领域标准国际化——英文版清单》等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的研究课题。结合工程建设案例实践,主要研究了中外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标准管理机构和重点行业标准对比分析,为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铁路局层面,主持和参与完成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国际版体系研究》《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程建设部分)》《国外工程建设标准动态》《国外工程造价标准动态》等课题研究。在全面梳理中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的主要形式及制约因素,从六个维度对国内外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出了中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方案和相关措施。

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层面,主持和参与了国内外铁路相关标准的研究,包括中国与日本、UIC、EN、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及国际组织的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对比研究,以及中国铁路建设标准与国外标准等同性研究,从具体操作层面上掌握了各国技术标准的特点及差异。

根据项目需要,中铁二院收集并翻译了UIC、EN、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外及国际组织近2000册、超过300万字的铁路建设标准,为顺利开展中外铁路建设标准对比分析研究、促进中国铁路“走出去”做好了技术标准的储备。同时,积极参与国家铁路局组织的中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翻译工作。截至目前,中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已出版117项,其中43项由中铁二院翻译完成。

《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版体系研究》与《中日铁路技术标准及体系研究总报告》

通过开展上述工作,工程技术人员有效地掌握了国内国际标准的特点和差异,理解了标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从而做到技术有保障、推广有支撑、交流解释有依据,为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开展中国标准国际交流培训

2016年巴基斯坦铁路既有线提速改造技术管理人员研修结业典礼

2019年铁路建设技术国际培训班

俄罗斯“高速铁路国际学术论坛”

2012年以来,中铁二院通过“卓越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平台,依托中铁二院在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项目,累计完成了覆盖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来自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越南、孟加拉国、老挝、巴基斯坦、委内瑞拉、巴西、秘鲁等近50个国家近2000人次的培训,培训内容重点突出中国铁路建设水平、建设成就及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将各国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成了中国铁路的国际“粉丝”,为促进中国铁路“走出去”、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提供了交流平台。

2016年,中铁二院正式创办《一带一路报道》期刊,专门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报道“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研究、项目建设、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搭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沟通的平台。目前,《一带一路报道》期刊累计发行11万册,在业内外反响热烈,多次出现在国家“两会”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等重要场合,成为宣传中国铁路“走出去”、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中铁二院还充分利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这一平台,积极将工程项目推优报优,向国际展示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继2015年“渝利铁路”获奖之后,“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再次斩获2016年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最高奖——杰出项目奖,有力地诠释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的优越性。

绘制中国标准国际化路线图

总结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的进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竞争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工程建设项目和主要装备产品领域抢占海外市场,在此过程中需要更多解释和推广中国标准。

二是兼容互通阶段。在项目实施中,实现分别按中、外标准修建铁路的互联互通。

三是融合阶段。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互相认证,并可相互引用,同时使部分中国标准争取成为国际标准。

在此基础上,中铁二院确定了“以我为主,开放兼容”的原则,并加强技术标准的交流沟通和双边标准的互认互通工作。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中国铁路标准国际版体系实施路线图。

相关思考与建议

当前,凭借中国铁路自身的优势,中国的高铁及铁路技术已由最初的追随者变成今天的引领者,无论是在装备、技术还是产品上,中国铁路的质量水平已开始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并在非洲、欧洲等地贡献了多个经典的建设案例。但是,在中国铁路装备、技术、产品发力走出国门的同时,也面临着中国铁路标准国际认可度不高、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业主更倾向于接受国际标准的局面。

推动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项关键工作、重要任务。让世界分享中国高铁成果,需要整体规划、系统推进。为此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国家层面统一规划,打造中国标准国际版

国家相关部委牵头组织梳理中国铁路标准与国际流行标准的差异,找出自身的不足;牵头统一策划,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实施,在现有铁路标准和全面、系统总结中国铁路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标准理念,编制一套技术先进、简单实用且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铁路国际化标准,并加强中国标准国际版与国际标准等效性、一致性的宣传。

2.充分利用融资手段,促进中国标准“走出去”

以“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为依托,以亚投行及丝路基金的融资平台为推手,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中国标准的推荐力度,通过融资推介中国标准,制定项目技术条件转化中国标准等手段,多措并举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3.加强国际交流,提高中国标准认可度

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铁路联盟等组织的沟通、联系、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编制,推动中国标准、国际标准之间的标准互认,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

4.加强对外培训,培养中国标准“粉丝”

进一步加大中外文化交流,加大中国标准的培训力度,包括对内培训和对外培训。通过对内培训持续提高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理解、运用中外标准的能力;通过对外培训,让更多国家地区的相关人员了解中国标准、认识中国标准、熟悉中国标准、接受中国标准,培养大批中国标准“粉丝”,扩大中国标准的“朋友圈”。

以“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为依托,以亚投行及丝路基金的融资平台为推手,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中国标准的推荐力度,通过融资推介中国标准,制定项目技术条件转化中国标准等手段,多措并举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猜你喜欢

铁路一带一路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