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分析

2019-08-06贾信信杨秋红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传统文化高校

贾信信 杨秋红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高校生活,才能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增添思政素材增加思政厚度。本文研究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中渗透的情况,探讨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制约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的因素,提出促进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全球化时代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高校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高校思政必须要保证思政教育的质量,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引導高校生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正确立场,抵御消极文化的不良影响。

一、传统文化渗透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帮助高校生培养健全的品格

将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将文化中“天下为公”“君子自强”“慎独自律”“行万里路”等精神进行传承,能够让大学生在历史人物影响下或者历史文化传承中养成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高校生健全的品格。

2、促进大学生明辨是非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更加明显,具备了一定的判别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数人仍然不够理性成熟,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不能形成全面认识,容易被人误导。将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明辨是非,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原则,促进大学生坚守是非底线,更好的应对现实问题。

3、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可以淡化过硬的思政教育理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可读性、生动性,另一方面优美的文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思政教育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底蕴的丰富。

二、传统文化渗透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1、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不足

从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的进行灌输式教学,缺乏灵活的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相连接的能力,不能有效的实现思政教学目标。例如在理想信念的教学中,能力不足的教师就难以将较空洞的高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等进行全面接地气的讲解,不能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传统文化与思政相结合,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就难以真正的实现思政教学效果。思政教师缺乏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进行教学的能力,就难以让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2、多元文化冲击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中外文化相互交融之际,多元的文化充斥高校生的生活。特别是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高校生直面网络文化、西方文化、流行文化等文化潮流的影响,给传统文化的渗透带来不利的影响。以不良的快餐文化为例,部分快餐文化让高校生养成快速浏览不求质量的习惯,对于传统文化失去耐心去细细品味学习。部分过度强调自我的价值观念给高校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高校生不自觉受个人私利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等思想的侵蚀,让高校生对思政教育提倡的诚信、大公无私等正确的价值观的从内心进行抵制,制约了高校思政教学效果,制约了高校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导致我行我素、金钱至上等不良风气大行其道,阻碍了优秀传统品德的传承。

3、缺乏良好的校园环境

目前,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校园建设到校园课程设计,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仍存在不够重视的情况。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碎片化的,校园更加注重实用性的知识教育,更加注重片面化的成绩考核,更多的传统文化失去的传承的空间与时间。以各类高校开设专业课程来看,重点应该传承传统文化的大学语文教育更偏向于技能教育。导致高校生本身缺乏系统的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知四书五经内容的高校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思政教师更是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专业范围内,导致高校思政教师本身不重视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高校生无法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也就无法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制约了高校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制约了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改善传统文化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建设高校传统文化的氛围

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从物质校园建设与精神校园建设两方面,营造更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氛围。例如将学校的建筑以莘子园、博雅等传承传统文化的名字命名,或者用名人名字等来装饰校园建筑,也可以将传统文化更多的融入校园建筑设计,改变过于单调的方块式教学楼,营造更加传统的校园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古典雕塑、传统墙画等进行推广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构建校园传播平台,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将校园实践活动、校园形象、校园文化相互沟通,潜移默化的增强高校生对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的认识。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不仅要与时俱进,融合流行元素,更要渗透传统文化,将博物馆参观、文艺汇演、诗词歌赋比赛等活动更多的纳入校园实践范围,让高校生思政教育无处不在,打破思政教育局限在思政课堂的限制,让学生在高校生活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厚度、感受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内生动力。

2、增强思政教师的能力与素养

思政教师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承担着高校生思政教育的重任,只有加强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培育,增强思政教师应用传统文化促进思政教育的能力,提高思政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才能对高校生形成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从而确保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效果的发挥。同时促进思政教师以身作则的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践行良好的思政教育要求,对高校生耳濡目染的进行直接影响,促进高校生更好的接收思政教育效果。所以,国家和学校需要完善思政教师培养体系,制定完善的培养制度、考核制度等,指导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投入资金促进思政教师的继续教育平台建设,重视思政教师全面素养的考核。同时,高校思政教师需要认真了解高校生的思政教育需求与兴趣所在,真正将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与高校生实际需要相结合。高校思政教师需要优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促进高校生自发的接收传统文化,并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通过较高的内心认同感来进行自我教育,让高校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内实现传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3、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要创新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的方式,促进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就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宣传有效衔接。现今是智能化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高校生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必须掌握网络教育阵地,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深化对高校生的影响。例如将微视频、自媒体等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打造传统文化渗透高校思政的精品微视,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传递思政内容。只有将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与高校生的日常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思政教育,激发高校生参与思政教育的兴趣。

综上所述,促进传统文化渗透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思政教师的发展进步,促进思政教师更好的把握思政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也有利于实现高校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高校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牛影影.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19(27):122+131.

[2]赵宁.大学思政教育中的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智库时代,2019(22):44-45.

[3]于淼.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19(21):60+62.

*注:本文系潍坊科技学院2018年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驻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RWZD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传统文化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