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心理学知识的运用

2019-08-06王扬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4期
关键词:日常管理心理学

王扬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保证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高效开展,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需要不断进行工作方法的创新。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适当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够有效解决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诸多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心理学;日常管理

高校辅导员工作兼顾学生管理、思想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管理,具有长期、复杂的特点,并且呈现出较强的思想性和科学性。高校学生年纪一般为18-22岁,处于个人发展的黄金阶段。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经验、独立生活等方面能力不足,并且很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中的特殊阶段,渴望摆脱家庭的束缚,因此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出现了一定的障碍[1]。因此,如何应用有效的应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并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的具体情况,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讨,旨在为行业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心理学知识运用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在思想健康教育以日常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成才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科学相,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根据实践不断总结思考,确保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将心理学知识与学生思想健康以及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而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是评价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家大力普及素质教育并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引发了行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受此影响,是否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逐步成为评价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创新工作手段,熟悉并掌握心理咨询方法,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自我成長。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是对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工作最佳补充。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相关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思想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心理学方法的成功引入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缺陷,并丰富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为了更好的体现心理学方法的优势,发挥心理学方法的效用,高校辅导员可以尝试将趣味游戏、支持分析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心理学方法的引入和应用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学生可以主动的遵循教师的教学指导,进而提升高校思想健康工作的教学质量。据调查,将心理学知识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完善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心理学知识的有效应用,高校辅导员必须熟悉并掌握多种知识。此外充分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适应性,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开展心理教学教育实践工作之前,高校辅导员必须做好调研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完整性。近年来的高校教育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和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开展思想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放在首位,在充分了解学生品德以及思想动态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发挥心理学方法的优势,真正意义上改变学生的认知观念。其中团队辅导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并能有效分析学生实际问题的根源,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如何正确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学方法运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心理学方法有效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将心理学方法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有效提升后者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并充分发挥不同教育方式的优势。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尤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要求,实现心理学教学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形式上的分析,还需要积极将内容分析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将其作为有计划、有配合的系统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熟悉不同心理学方法的应用技巧和操作原则,确保教学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为了高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需要根据既定的工作目标,坚持有效提升工作效能的原则,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学方法之间的关系,采用科学合适的心理学方法,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行为问题以及心理问题根源分析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整体现状,高校辅导员需要做好充足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2]。不同时代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当代大学生在包容性、理解性以及机遇的把握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工作中必须紧密关注这一重要的发展规律。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全球化逐步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部分外来思想不断涌入,受此影响我国大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信仰迷失、情感失控等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的予以解决,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严重者会引发心理疾病、暴力事件,极大的影响高校思想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心理焦虑、冷漠、心理狭隘等因素,详细如下。

首先,心理焦虑问题。所谓的心理焦虑是人们对于生活、工作、情感等状况所做出的主观情绪动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紧张、忧虑、自尊心和自信心缺失,是一种典型情绪反应。轻微的焦虑是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一个人处于长时间的焦虑状态,个人焦虑没有及时得到排泄,就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比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等。

其次,冷漠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冷漠属于人的一种防御方式,即当人遇到挫折问题时会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防御。总体来说,冷漠主要表现为情感淡薄、意识衰退、缺乏认识动机、情绪低落。冷漠作为一种自我防御方式,当出现挫折时会通过漠不关心的状态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任何的心理状态都是有限度的,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冷漠状态中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展。长期处于冷漠状态,会消磨人的奋斗意志,造成个人价值无法实现等严重局面。

第三,心理狭隘问题。与心理焦虑、冷漠等状态一样,心理狭隘也是一种常见的、典型的心理问题。导致个人心理狭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到委屈、别人的批评、自己的得失等等,由于这些问题造成个人耿耿于怀、无处派遣。此外在社会生活以及工作虹,如果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也可能诱发心理狭隘等现象。

如果出现了心理焦虑、冷漠、心理狭隘等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需要一定的思想道德依据外,还需要引入心理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进而确保思想道德工作落实到位。为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高校辅导员在教育過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灌输式的教育引导方法,而是在充分熟悉和掌握心理问题原因、表现特征的基础上,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和本质,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心理学知识的运用

在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行为问题以及心理问题根源的基础上,下文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选择正确的引导方式,对于开展思想健康工作有重要的作用。行为疗法是比较典型的治疗方法,这种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指的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条件反射理论对特殊的治疗程序进行纠正,来尽可能的规避异常行为,其中常用的方式有冲击疗法、厌恶疗法等。为了更好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工作,首先需要坚持全程教育的理念,明确目标,确保班级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尤其是在行为疗法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对异常行为进行引导,确保目标的完成。其次,积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采取有效的鼓励性措施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以及班级成员的成就感,更好的展示团队优势。从现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来看,管理方式较为单调,实现班级凝聚力稳步提升的难度较大,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升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第三,为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需要积极构建信息反馈系统,根据行为疗法的操作规范,强化不同环节的反馈和监控,确保信息的通畅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思想教育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最后,对于高校辅导员本人来说,还需要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多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和综合能力。此外,为了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并积极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乔宇琼. 浅析利用心理学知识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12):34-34.

[2] 何之君. 试论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 当代教研论丛, 2017(5).

猜你喜欢

日常管理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以特色活动开启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新模式的初探
大型冷库日常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