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谜语村”:事事可成谜,人人都会猜
2019-08-06
在青林寺村,“谜语包罗万象,只要是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的,都可以入谜”。而猜谜已经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不论男女老少,世间万事;无论古今,目之所及,事事可成谜,人人都会猜,个个能承传。
走路四个脚,站到(方言:站着)八个脚,一下脱哒(方言:脱了)壳,共有十个脚。打一交通用具。谜底是“抬轿子”。这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谜语来自“中国谜语村”——青林寺村。这个地处湖北宜都市高坝洲镇的小村落,早已没有了寺,却比寺更神秘,它的神秘就来自于“谜”。
这个千余人的村落,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一个村落的谜语集和谜歌集的诞生地,从小孩到老人,几乎人人会猜谜,个个能承传。
谜之“因”
青林寺村位于清江下游,因初建于盛唐、扩建于明朝中叶的青林古寺而得名。
穿村而过的施南商道自古就是古代巴人与汉族商贸往来的重要门户。大量的人流物流,带来了各地的民间文化,其中不乏谜语、歇后语、谚语、民歌等。青林寺人接触这些民间文化后,便尝试着进行加工创新,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口头谜语谜歌文化,沿袭传承至今。
这里“人人会猜谜,事事皆可谜”。全村1000多人中,经常参与谜语活动的人占村民总数的95%,其中掌握10则以上谜语的人占50%左右,30则以上的人占20%,100则以上的人占5%。
目前,该村已收集整理民间谜语、谜歌、歇后语、谚语、民间故事1万余则,组织民间艺人重排传统民间文艺剧目4类16套。该村也因此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谜语村”。青林寺谜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林寺谜语包罗万象,只要是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的,都可以入谜。”有名的“谜痴”丁开清说,青林寺自古以来谜语文化活跃,留下了大量诙谐、幽默、睿智的谜语,村民进屋猜谜,出屋也猜谜,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还对唱谜歌。
谜之“人”
在青林寺村,猜谜已经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不论男女老少,世间万事;无论古今,目之所及,事事可成谜。
56岁的杨世全,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能够说500多则谜语。他在谜面制作上有很深的功底,语句工整、韵脚流畅,谜底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寻常之物、事或字。而且他一家九口人,都会出谜猜谜,是名副其实的“谜语之家”。
村民廖炅远是另一位猜谜高手,仅是《青林寺谜语选》一书就收录了他讲述的72则谜语。
提到《青林寺谜语选》就不得不提丁开清。没有他,村里那些充满创造智慧的谜语,如今仍只能是散之山野的“自在之物”。丁开清穷尽20年青春在清江两岸寻访,搜集谜语,最终出版了《青林寺謎语选》,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农民采录的村落谜语集,也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一个村落的谜语集。正是这部谜语集,让青林寺被外界所关注。
而“谜歌王”赵兴寿一生爱谜成痴,写谜成瘾,先后出版了16部谜语谜歌民俗专著,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作家。赵兴寿的工作室门口,也是用谜语来自我介绍:“百家姓上头一名,南二北三一线分,涛声阵阵水退净,谜语村中老愚人。”前三句话的谜底,合起来正是他的名字。
更早之前,村民廖会远猜谜招亲的故事广为流传。当年廖会远待字闺中,由于聪敏俊俏,十里八乡的年轻小伙前来上门求亲。廖会远经过反复思量,决定通过猜谜来判定胜负,决定取舍:“偶因一语蒙抬举,反被多情又别离。送得郎君归去后,独倚门头泪直滴。”最终,只有李绪安猜出是“雨伞”。猜谜人终成眷属,廖会远、李绪安幸福地走到一起,成为青林寺村的一则美谈。
谜之“语”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青林寺谜语,宜都市移民局拨出专款、组建专班对青林寺谜语进行抢救性挖掘。从1999年至2013年,相继出版发行了《青林寺谜语选》《青林寺谜歌选》等19套谜语、谜歌书籍。
青林寺村村支书廖新远说,青林寺村的谜语都是百分之百的原创,手机都搜不到答案。以上面的“雨伞”这则谜语为例,将“伞”喻为“妹”,将打伞人比作“郎君”,把打伞情节化,以“语”谐“雨”,以“情”谐“晴”,将收伞不用故意说成是背信弃义,把收伞后的残雨流淌夸大为“妹”受伤害后“泪直滴”。
廖新远说,当地谜语有四大特色:乡土气息浓郁,谜面与谜底表现出当地的气候物产、风尚习俗和村民生活劳作方式等;谜语数量多,品类繁多,约5000则谜语中,物谜、事谜、字谜都有;谜语朴实无华,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传统特色;谜歌全国少有,它是一种民歌和谜语结合的产物,以“首”为单位来进行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