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夫塔尔,利比亚的乱世枭雄

2019-08-06黄培昭

时代报告 2019年5期
关键词:乍得哈夫塔尔

黄培昭

北非国家利比亚是一代强人卡扎菲兴亡之地。2011年,卡扎菲惨死,国家陷入动荡,出现了两个政权:一个是国民代表大会在东部城市图卜鲁格建立的政权,控制东部和中部地区、南部主要城市及部分西部城市,获“国民军”支持;另一个是在欧洲支持下成立的民族团结政府,得到联合国承认,控制西部包括首都的黎波里在内的地区。双方互不承认。

如今,利比亚烽烟再起,冲突的始作俑者、“国民军”领导人哈利法·哈夫塔尔,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东山再起,拥兵自重

說起哈夫塔尔,在利比亚甚至整个北非无人不知。他比卡扎菲小一岁,名气与卡扎菲不相上下,遭卡扎菲排挤后风头渐落。利比亚发生动荡后,他东山再起,拥兵自重。如今,身为枭雄的他兵发的黎波里,大有一举统一之意。

战事始于4月4日。“我们来了,的黎波里!”哈夫塔尔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录音讲话,“国民军”随后开始攻击,声称48小时内拿下的黎波里。双方在的黎波里南部的春天谷地展开激战。“国民军”空袭了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并声称占领这个机场。民族团结政府则发起代号“愤怒的火山”的反击,想一举击溃“国民军”。战事已造成50多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目前,的黎波里岌岌可危。截至4月10日上午,当地超过5000名居民逃离家园。埃及《消息报》称:“重燃的利比亚战火殃及苍生,给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带来不幸和灾难。”

对这场冲突,双方各执一词。“国民军”发言人米斯马利说,由于民族团结政府总理谢拉杰没有兑现此前双方的协议,“国民军”进行报复。哈夫塔尔本人的说法是,“要把首都从恐怖分子手中解放出来”。谢拉杰则说,为避免流血事件,他曾向哈夫塔尔做出让步,结果却“在背后被捅了一刀”。在上述协议中,双方商定今年年底前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

阿联酋《联合报》评论称,“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各种矛盾交织释放,各派分歧严重,造成流血事件。评论呼吁通过谈判政治解决问题,以免更大规模的流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始终呼吁冲突各方停止升级危机,称政治危机不能靠军事办法来解决。3月底,联合国秘书长利比亚问题特使萨拉姆表示,利全国和解会议定于4月中旬在古达米斯市进行,届时将向利所有政治力量发出与会邀请。此前有分析说,在会议召开之际,哈夫塔尔想通过军事行动谋求更大利益,包括把“国民军”变成真正的国防军,他自己成为军队领导人。

从卡扎菲“儿子”到仇敌

对哈夫塔尔来说,武力是通往权力的道路。

1943年,哈夫塔尔出生在利比亚东部城镇阿贾达比亚。他自幼喜欢舞枪弄棒,青年时期在当地就读军校,随后从军。1969年,卡扎菲发动号称“9·1革命”的军事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身为卡扎菲铁杆追随者和亲密战友的哈夫塔尔,充当政变急先锋,并获得重用,担任了利比亚军队总参谋长。阿拉伯媒体报道说,哈夫塔尔在思想和意识形态上深受卡扎菲的影响,卡扎菲有一次甚至说,“哈夫塔尔是我的儿子,我在精神上是他的父亲”。

20世纪70年代,卡扎菲派哈夫塔尔先后到开罗和莫斯科接受军事训练。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哈夫塔尔带着利比亚军队参战,支持埃及军队进攻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1986年,他被晋升为上校。在卡扎菲时代,这是利比亚军队最高军衔,卡扎菲本人也只是“卡扎菲上校”,可见他对哈夫塔尔的喜欢和重用。

然而,因为乍得战争等原因,这对“父子”还是闹掰了。卡扎菲一直觊觎南部邻国乍得矿产资源丰富的奥祖地区,欲占为己有。1978年,他借口两国存在领土争端,直接出兵占领奥祖,两国由此开战。哈夫塔尔被委以重任,充当前线总指挥。这一仗打了十来年,劳民伤财。1987年,正在乍得北部指挥作战的哈夫塔尔和手下数百名士兵一起被乍得军队俘获。

哈夫塔尔希望卡扎菲能搭救他。然而,卡扎菲此前已经和乍得方面签订了撤军协议,如今利比亚军人出现在乍得境内,实在说不过去。卡扎菲为掩盖事实,竟拒绝承认乍得境内有利比亚军人,甚至说不知道有哈夫塔尔这个人。也有媒体称,卡扎菲害怕哈夫塔尔回国后“功高震主”,成为自己的潜在政治对手,于是下狠心欲借乍得人的手将他除掉。

得到消息后,哈夫塔尔气炸了肺。他被卡扎菲的绝情激怒,从此与这位“精神之父”分道扬镳。他率领300多名士兵倒戈,其后数年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郊外的丛林中进行艰苦的训练,梦想着有一天杀回利比亚,推翻卡扎菲。美国中央情报局看中了哈夫塔尔对卡扎菲的仇恨,把他拉进了中情局在乍得资助建立的“利比亚救国阵线”。

卡扎菲得知哈夫塔尔在邻国磨刀霍霍,也紧张了。他在乍得策划了一场政变,新上台的总统代比要与卡扎菲友好,赶走了哈夫塔尔和他的队伍。哈夫塔尔复仇计划破灭,被迫再次流亡。中情局资助他逃到扎伊尔(即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他在那里宣称建立了一支反卡扎菲武装,结果又被扎伊尔赶走。他跑到肯尼亚后,中情局也许是看他在“反卡”方面还有潜在价值,于1991年安排他和追随者以难民身份前往美国。

哈夫塔尔住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待就是20年,其间还加入了美国国籍。他家对面就是中情局,他也继续从事颠覆卡扎菲政权的活动,1996年还在利比亚东部山区搞过一次反卡扎菲的武装暴动,但没有成功,又跑回了美国。

混乱中成了“香饽饽”

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利比亚。“倒卡”内战爆发,哈夫塔尔感到机会终于来了,立刻启程还乡。他自认为是推翻卡扎菲的领军人物,起初他也当上了反对派武装的“总司令”。不过,由于他长期在美国生活,在利国内已缺乏根基,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不承认这个“总司令”,最后只让他当反对派武装的“三把手”。在“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政府中,他也不被重用。法新社曾援引一位委员会成员的话说,人们觉得他野心勃勃,觊觎权力,有可能在利比亚再次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心灰意冷的哈夫塔尔,不得不重返美国。

卡扎菲死后,利比亚四分五裂,围绕权力、利益的争夺不断加剧,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2014年,第二次利比亚内战爆发。2月14日,哈夫塔尔发表电视讲话,称大国民议会以及其他机构的权力应被冻结。当年5月,已在老家班加西立足的哈夫塔尔举起“反恐”大旗,矛头直指国民议会中有激进宗教倾向的议员、各地的激进民兵武装以及趁乱滋生的极端势力。有媒体报道,此后3年,他一面打击班加西等地的极端势力武装和民兵,一面着力打造“国民军”。这支武装有近8万人,主要是卡扎菲军队旧部。卡扎菲死后,这些军人群龙无首,愿意跟着哈夫塔尔碰碰运气。

凭着军力,哈夫塔尔夺取了油田和出口码头所在的东部产油区“石油新月地带”控制权,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他领导的“国民军”和东部政权也并不孤立,某种程度上还受到当地民众支持。当他的军队向的黎波里开进时,甚至有居民表示欢迎部队的到来。当然,哈夫塔尔虽是强人,毕竟年逾七旬,关于他健康问题的报道时有出现,如说他中风、患脑瘤等。利比亚媒体有个段子说:在卡扎菲时代,只要卡扎菲说话所有人都在听;而在今天的利比亚,所有人都在说话但没有人听,即便说话的人是哈夫塔尔。

对哈夫塔尔的“国际背景”,有各种说法。有报道称,如今的他得到了埃及和俄罗斯的支持。哈夫塔尔确实多次访问莫斯科。东部政权甚至还曾邀请俄方建立军事基地,但俄方没有答应。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日前接受埃及《金字塔报》采访时说,利比亚持续的危机是北约非法军事干预的直接后果,该国陷入混乱,成为地区不稳定的源头以及恐怖主义的温床。俄罗斯支持联合国在调解利比亚局势方面付出的努力,希望通过举行诚实自由选举和宪法改革让局势正常化。4月8日,东部政权“外长”霍维希向俄媒表示,俄罗斯与各方关系都很好,希望俄支持协助利比亚实现民族和解。俄副外长波格丹诺夫与哈夫塔尔通电话时,则重申了俄方支持政治解决利国内所有争议的立场。不过,在被问及俄罗斯是否支持“国民军”时,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莫斯科没有以任何形式参与。”

法国、意大利和海湾阿拉伯国家也试图进行调解,但立场并不一致。据路透社报道,法国在利比亚东部有较多的石油资产,过去几年为哈夫塔尔提供了不少支持。而意大利是利比亚昔日的宗主国,支持的则是民族团结政府。至于美国,一方面国务卿蓬佩奥出面呼吁双方停火,另一方面美军非洲司令部已宣布,暂时撤出美军驻利比亚部队。这倒是符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风格:美国在利比亚介入是前任奥巴马的决策,结果产生了一個亲欧洲的政权,这笔账“不划算”。如今美军撤走,或许也想“走着瞧”。

猜你喜欢

乍得哈夫塔尔
水下大直径管道错位连接的施工实践
卡扎菲身死10年,哈夫塔尔不消停
乍得已故总统代比之子任新总统
母亲的餐桌
游泳健将
那些有趣的奶酪们
和塔尔羊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