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
2019-08-06刘学菲
刘学菲
一提到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代表一个民族,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中国人文思想、汉字、中医、传统节日、古诗词、民族音乐、书法、戏曲等等,这些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很多都得不到重视。这是一个民族深切的悲哀。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消失之后追悔莫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局面。
一、融合语文课堂,传统文化传播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想要传播好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在党大力宣传的力量下,各个民族、各个企业、各界人士都应该尊重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根本上应从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且接受和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下面我们来阐述一下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轉变思想,文化自信。现代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应试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还偏弱,教学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尤其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溺爱,导致学生在学校也是以自我为中心,老师注重学生的成绩,以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新闻上还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进入大学了,生活还不能自理,经常有学生误入歧途,思想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被污染。所以教育学生一定要从思想开始,老师首先要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虽然在成绩上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比成绩更加重要,老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对思想不够重视,启蒙教学应该很好地引入弟子规和三字经,让学生从小学会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兄友弟恭、和善待人等等一些好的思想。比如人教版一年级课本就有文章《司马光》,在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明白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让小学生学会帮助他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也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启发学生我们的吃穿都是父母给的,要孝敬父母。教师一定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自信,在言行举止上影响学生,学生才会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比如现在很多学生都崇尚西方文化,就连传统节假日的受欢迎度还不如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和情人节进入中国,影响很大;而传统的清明节、七夕节慢慢被忽略,这是文化不够自信。转变教师的思想,才能改变学生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视的就是思想文化传播。这些思想不仅在传统文化里面有重大影响,在当今社会也很有影响力,只是现在没有把这个思想运用到社会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要从青少年抓起。
2.崇尚伦理,自强不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直贯穿的是伦理思想、高洁的思想道德,注重情操,注重胸怀广大。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人心浮躁,很难有人能静心学习,很多学生都喜欢卖弄小聪明,走入社会也喜欢走捷径,很多人学会了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等不好的风气,从现在的学生考试还需要严格监考就可以看出现在的人不是很注重高尚的道德。遇到困难容易知难而退都是精神支撑不足的原因。
现代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伦理教育、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首先就要修养自己,只有从内在提升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从内在提升自己,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它教会青少年注重礼仪,讲礼貌,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
二、发展多样化语文课堂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都被慢慢地忽视,就比如中华汉字,现在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基本都是用现代媒体来传播文字,很多大学生最基本的汉字书写都让人担忧。中华的汉字是有文化、有故事的,每个字都代表着文化。但现在语文教学不是很重视文字书写的教育。有句话说:“字如其人。”好看的文字代表着一个人的涵养和精神。现在的学生作业繁多,语文课堂也是每天都要板书,但是没有重视文字的书写。应该在语文课堂中设有专门的汉字书写一环。
汉字的书写不是简单地抄写生字,而需要老师讲述汉字的故事,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如可以主动学习书法,练习书法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心态,还可以修养一个人的品格。就比如王羲之的练字故事,可以很好地教育学生对汉字书写引起重视。同时这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能力,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要从青少年抓起。这既是语文课堂建设的重要项目,也是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三、打造寓教于乐的语文课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总是和诗书礼乐一起,按照现代社会的说法就是寓教于乐。在娱乐中学习,学生更容易记住,更容易融入生活。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传统文化手抄报;可以让学生自己配上国画来表达古诗文意义;周末课堂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从课堂到生活处处都渗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熏陶青少年的心智。所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从理论到实践,没有好的理论教育,在实践中也难以实施,所以现代语文课堂教育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理论教育,才能在其他时间更好地实践和实行。而语文课堂就是把所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现实,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就比如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是警示,是鞭策,更是鼓舞。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也要树立长远的目标:读书究竟是为什么,如何才能把这种力量更好地发挥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越来越受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不仅仅是口号,也不仅仅是炫耀,而是更注重实际。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是什么,有哪些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复兴做贡献,如何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把更多优秀文化的认知作为重点。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高中阶段的语文就要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有更深的理解,注重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骄傲。进入大学阶段,语文课堂注重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实际运用到社会发展中的能力,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深入和探究。
作者简介:山西省侯马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