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融合:一个值得倡导的学科心育理念
2019-08-06陈蔷薇
陈蔷薇
“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心理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诸如任性、耐挫力差、攻击性心理、退缩性行为、心理孤独、心理焦虑、自闭症、抑郁心理等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应有之为。在学校心育中,除了专门心育课程外,还必须有融合性心育。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心育渗透、融合,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
一、捕捉教材的“心育”基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融合心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用“心育”的眼光打量教材,从而捕捉语文教材中的心育基因,形成对学生进行心育的素材。只有捕捉到语文教材中的心育因子,教师才能展开有的放矢的心育活动,从而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
以苏教版四下教材为例。《番茄太阳》一课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发言、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小女孩带给作者的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心理。通过故事文本,有意识地培育学生善良、真挚的爱心,从而培育学生爱的心理。比如《天鹅的故事》一文,要让学生感受到天鹅的顽强,面对挫折所表现出的无畏、勇敢的品质,以及积极乐观的精神。比如《生命的壮歌》,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其中,要让学生认识到遭遇灾难时的沉着、冷静等等。通过悉心发掘教材中的心育基因,并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心理朝更加阳光、向上、健康、进取的方向发展。
二、构筑良好的“心育”环境
对学生进行融合的学科心育,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育平台,构筑良好的心育环境。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学习尤其是创造性学习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合作、交流、研讨、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语文阅读、个性心理提供外在的支持,这也是良好心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笔者在教学《祁黄羊》(苏教版四下)一课时,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祁黄羊”和“晋悼公”。在扮演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体验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力。如“压根儿”“只是”“想了想”“郑重”“深感意外”“十分惊讶”等词语,就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祁黄羊完全从国家安危的视角出发,摒弃个人私心的品质。可以想象祁黄羊、晋悼公等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当时的情态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祁黄羊、晋悼公的心理,如祁黄羊的光明磊落、晋悼公的高度信任等等。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对人物进行解读,学生才能深入地认识到人物的高贵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心育与德育是二位一体的。
三、践行积极的“心育”模式
根据当下的心育实践研究,心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为“心育-德育型”;其二为“团体-小组-个体心育模式型”;其三为年龄维度建构的心育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践行积极的心育模式,比如教师要尊重学生,悦纳学生,欣赏学生,支持和帮助学生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
例如,教授《人类的“老师”》(苏教版四下)一课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明晰鸟儿与飞机,蜻蜓与新式飞机,鲸与轮船、鸡蛋与薄壳结构、袋鼠与越野汽车、贝壳与坦克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仿生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心理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生物,都是发明家的好老师。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比如海豚与潜艇、响尾蛇与热敏元件、蝙蝠与超声定位等等。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催生学生想象,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
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人文性、工具性、艺术性等诸种特性,它承载着重要的心育使命。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培育学生的积极阅读心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相比较于其他学科,阅读能直抵学生的内心,直抵学生的灵魂。将阅读教育与心育融合,能培育学生性格、气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性發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北凌小学语文教师。